弹弩是
清代时期制造的一种连发弩,因其结构类似于
诸葛连弩且能够发射类似弹丸的物体而得名。弹弩使用的弹丸材质多样,包括泥土、石头、陶瓷碎片和金属珠等。由于其具备一次性发射多枚箭矢的能力,以及便于携带的特点,尤其适合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
明朝
茅元仪在其著作《
武备志》中记录了明人研制的“诸葛武侯弩”。清朝人在这一基础上,制造出了“弹弩”,并将其命名为“诸葛连弩”。
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连弩因生产过程复杂,箭矢也需要特别定制,未能大规模生产和流传。然而,在此基础上,
马钧对连弩进行了改良,将原本笨重的连弩改造成了更加轻便的五矢连弩,使之成为了单兵作战的有效武器。
2012年10月3日,
南县职业中专教师黄佑军与
湘潭大学研究生黄健合作,成功复原了三国时期的诸葛连弩。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诸葛连弩采用的是转轮拨弦的连续射击机制,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弩床架、转轮拨弦装置、弓弩装置、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通过转轮上的拨板连续拨动弓弦,实现了自动连续射击的功能。同时,
诸葛连弩还可以通过制动装置实现点射,提高了射击的精准度和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