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洗,洗刷毛笔的器具,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
玛瑙、
珐琅、象牙和
犀牛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笔洗在宋元时期较为流行,其形制常见为圆形,还有折沿洗、三足洗、蔗段洗、葵辦洗、带把洗等,
汝窑、官窑、
定窑、
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南北窑场均有烧造。明清时期样式更为丰富,如
康熙、
雍正、
乾隆时期的海棠、荷叶、桃、
野生灵芝、葫芦等形状,景德镇窑多见
青花,也有仿官、哥、汝、红、青、白等单色釉制品,尤以御窑厂制品为佳,
德化窑则以白釉居多。
起源
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古用贝壳、
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 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玉、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圆形、青花瓷为多,上饰各种花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如仿官釉桃式洗,清雍正
乾隆两朝仿宋代官釉器极为成功,釉质多样,莹润凝重厚。此洗呈现桃形,外壁塑贴带枝叶桃实,洗内有大
开片,外底中心有3个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周围环以14个支钉痕。通体施
粉青釉,釉面滋润,造型别致,工艺精细,是瓷洗中精美之作。虽无款识,但明显具有
雍正仿官窑器的特征。如仿哥釉叶式洗,清乾隆,
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等名窑作品非常成功。
哥窑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无不仿制。造型多为葵口碗、琮式瓶以及笔筒、笔洗、笔架等工具。这件呈树叶形,釉色粉青、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且深、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
金丝铁线”。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钉6 个,外底中心青料
篆书“
大清乾隆年制”双行6字方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纹片富韵律感。
形状
笔洗的形制以钵盂为其基本型,其他的还有长方洗、玉环洗等。笔洗的材质以陶瓷最为常见,有官、哥元洗,
向日葵属洗,
磬口梅圆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口帘段洗,缝环洗等。其中以粉青纹片朗者为贵,如,龙泉双鱼洗,菊花瓣洗、百折洗、
定窑三元洗、梅花洗、环洗、方池洗耳恭听、柳斗元洗、圆口仪棱洗等。今藏于
上海博物馆的
哥窑海棠花式洗、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枢府釉
印花洗都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此外,还有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的。可见,笔洗的形制各异,或素或花,工巧拟古,虽在文房用具中不占有主导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质的笔洗于书案前也蔚为奇观。
分类
瓷笔洗
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 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能见到的桃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呈
向日葵属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宋代官窑、
哥窑有此类形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
青花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花笔洗身为莲花形,明清两代均有烧制,但由于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笔洗的装饰风格也有变化。如明代宜兴窑的莲花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贴3根莲花茎,茎端出凸起荷叶、荷包和
莲蓬,器体表面布满灰白色片纹。广窑的莲花洗整体塑造成展开的莲花形,花瓣层层叠叠,且在笔洗施明净的蓝会釉。一般来说,明代莲花洗得莲瓣舒展自然,很生动;而
清代花瓣则规整呆板,较程式化。蔗段洗是将洗的形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形式的笔洗基本是宋元时期的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
龙泉市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此戏中佳作的传世品有:
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
哥窑米黄色五足笔洗,青灰釉
海棠花式笔洗,钧窑天蓝釉鼓钉瓷洗,仿
定窑纹瓷洗,
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青花鱼龙纹洗等。
玉笔洗
玉笔洗是在数量上仅次于瓷笔洗的一个品种,但它最大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由于传统琢玉技术相当成熟,艺工们的艺术修养也很高,玉器 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笔洗各个雕琢的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如秋蟾桐叶玉洗,器身雕成一片被折枝拖着的内卷桐叶形状,也上筋脉丝丝缕缕,一秋蟾栖身叶上。洗不但形状生动雕琢更是逼真,连同叶边缘被小虫啃食的痕迹都历历在目,令人爱不释手。又如蟠蛎洗,
浮雕在器身外的4个 蟠蛎张牙舞爪,似乎正在以不同的姿势像上攀爬,其凶狠机制的内青外貌被琢玉者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如
莲藕玉洗,一只粗壮鲜嫩的藕上,莲茎缠绕,生长着几片嫩叶,一多莲花似开未开,孕育着旺盛的生命。一只
莲蓬已经结出累累果实,就在这一派生机盎然中,一片大大的卷曲莲也构成洗得成水部分。
更多种类
犀牛角、象牙和
玛瑙笔洗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制品,这一方面与明清两代随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种
手工艺技术蓬勃兴起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朝廷的奢靡风有关。明清两代都有特别爱附庸风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结果就是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只要能够雕琢,都可以成为制作珍玩的原料。几种珍贵的笔洗就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犀角的,这种有番国进贡的材料原本是作为药材的,有人用它作搓杯等酒器还可以说的过去,用它作笔洗就真正太奢侈了。可能因为材料贵重吧,
犀牛角、象牙和
玛瑙的笔洗雕琢的都非常精细。像
犀牛荷叶洗因形就势,将枯萎的荷叶雕刻的惟妙惟肖又不浪费一点材料。玛瑙
蟠桃笔洗巧妙的将红色部分雕成桃核,白色部分刻画成蝙蝠。象牙雕松鼠
葡萄笔洗将洗雕成一卷曲的葡萄叶形,也更处连接的藤蔓盘卷延展,且附于洗中。其上蔓枝四延,蔓根处一串葡萄被压在一片叶下,城乡外伸展状,一朵玫瑰花盛开着,两只松鼠一只抱住落下的葡萄猛啃,一只见状急忙奔来。一只
差翅亚目落在叶边,悠然的观望洗内的一切。也许只有洁白的象牙才将这幅恬淡景致表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有用竹根雕的笔洗,如"三送制"的竹根雕残荷叶洗。这种洗虽然用料一般,制品却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点不比其他类的逊色。
笔洗鉴赏
笔洗是古代文人墨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笔每次书写之后都要清洗笔具,所用之物就称之为笔洗。图上的笔洗是
清代之物,高6厘米,长15. 3厘米,宽11.3厘米。
青玉。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为洗,外簇梅花为饰而成。洗不仅,沿雕出花瓣形,洗内还雕有花筋,共五瓣。外簇之梅花,系镂雕而出,其绕洗大牛圈,下盘根错节,上花开团簇,花间还有一蟠游向洗池,别具风味
收藏故事
旧时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中,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笔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优雅和精致生活情趣文人墨客的喜爱。笔洗的材质中,有本来就非常名贵的玉、
玛瑙、
珐琅、象牙和
犀牛角等。这样的笔洗,当然身价不菲。便是最为常见、传世量最多的瓷笔洗,也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所以笔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
收藏家猎取的对象。民国年间,北平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掌柜肖书农,应邀去一家老宅门鉴定一件法花罐。鉴定之后,从上房出来,他偶尔一回头,只见廊檐底下堆着一堆破破烂烂的瓶瓶罐罐。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笔洗。于是他笑问送他的王老太太,“这堆破烂卖不卖?”王老太太说:“反正都是些破烂东西,也没人给我收拾,你愿意要你弄走。”于是,肖书农出了宅院,找到一个收破烂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卖给了他,自己则留下那件海棠式笔洗。然后给老太太留下了5块大洋。肖书农回到雅文斋,把笔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净,仔细鉴定后,确认是
北宋哥窑式笔洗,能卖到600块
银元。肖书农偶尔一回头,捡了个大漏。
老
收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说的是民国时期,
北平市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心仪的翠镯。当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火冒三丈,浑身颤抖,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别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口:“光绪爷赏你宝,你怎么去
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心窝子上。“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主人,又与其他古玩商合伙,卖了1.4万元,买主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
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够得
京东集团平原上千亩好土地!
安徽藏家朱昌发,用6年时间诚心换取宫廷御用
斗彩笔洗的故事,是古玩爱好者对珍品执著追求的典型。2000年,他听说肥西
三河镇一名离休老干部家有个传世瓷器,他就慕名前去拜访了那位78岁的老人。老人家却斩钉截铁地说,“传世之宝”纯属谣传。朱昌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朋友。他经常去拜访老人,诚心终于感动了老人,2004年老人终于让朱昌发看了斗彩笔洗。这件笔洗,口径33厘米,高8.5厘米,有
不死鸟登枝、迎客松、梅花、
向日葵属等图案,色彩鲜艳、品相完美。后来老人摔伤住院,他跑前跑后照料,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到2006年,老人终于同意将自己的传家宝转让给他。古玩因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显得倍加精彩。而古玩收藏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同样给人一种咀嚼橄榄、回味不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