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戏剧学校
高尔基戏剧学校
高尔基戏剧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于1933年在瑞金市创立的艺术学校,旨在培养文艺戏剧干部。学校由李伯钊担任校长,其前身为蓝衫剧团学校,后更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学校隶属于瑞金工农剧社总社,直接受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领导。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学校停止活动。
历史沿革
高尔基戏剧学校于1933年4月4日在江西瑞金成立,初期被称为蓝衫剧团学校,后来改为高尔基戏剧学校。1934年秋季,随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学校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聚集了一批来自瑞金市的文艺人才,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李伯钊、石联星、王普青、刘月华、施月英、施月娥等专职教员,以及沙可夫、赵品三、钱壮飞、李克农等兼职授课者。1934年2月,瞿秋白作为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来到苏区,对戏剧运动进行了指导,并提议将学校命名为高尔基戏剧学校。他还参与制定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推动了学校工作的规范化。
教学理念
高尔基戏剧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调艺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课堂学习与实际表演相辅相成。学生们不仅在学校内排练和演出,还积极参与社会宣传活动,包括前往前线慰问演出、配合春耕宣传的巡回演出,以及参加重要庆典活动。他们创作并演出了多部新作品,如李伯钊导演的话剧《战斗的夏天》。学校开设了普通班、地方班和中国工农红军班,共培养了大约100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成为了苏区工农剧社、苏维埃剧团、文艺宣传队和各级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为苏区“红色戏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参考资料
李伯钊与蓝衫剧团学校.黑龙江省政协网.2024-08-09
象湖高尔基戏剧学校旧址.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2024-08-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教学理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