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节龙属于巨型恐龙,体长10 - 14米。它可能是体型适中的
蜥脚类恐龙,大约有13米(43英尺)长,体重大约为7-12吨(7.7-13.2短吨)。已知标本的尺寸为76.4厘米(30.1英寸)长;相比之下,雷氏蜥脚龙的模式标本尺寸为77.5厘米(30.5英寸)。肩骨上有一个三角形的突起,这是该分类单元的自衍征,尽管这种特征也出现在其他各种蜥脚类恐龙中。尺骨非常细长,掌骨相对较短。
正模标本(编号USNM 2364)是一个尺骨、76厘米长的
肱骨、肩胛骨、部分桡骨、以及一些掌骨,是在1859年由
John Strong Newberry所发现。
莫里逊组的糙节龙化石,发现于第1地层带。另一个发于牛津阶到卡洛维阶
地层的化石,可能也属于糙节龙。糙节龙是最早被发现的
北美洲蜥脚下目之一。最早的是
星牙龙属的一些牙齿化石,发现于1855年。
模式种是D. viaemalae,是由
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77年所描述、命名。属名在古希腊文意为“粗糙的关节”,意指关节表面的小凹处,生前应为
软骨的附着处。种名在拉丁文意为“不好道路的”,意指化石发现处难以到达。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糙节龙的化石过少,是个疑名。新发现的尾椎排除了双梁龙科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学家约翰·福斯特和同事提出它与
大鼻龙类或真蜥脚类
蔡煌琅最密切相关,尽管许多化石尚未被整理。
糙节龙发现地点是
北美洲,
美国。化石是在犹他州的莫里森组的蒂德韦尔成员中发现的。
糙节龙的发现和命名始于19世纪,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除了对其分类外,它几乎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直到1987年,摩押地质学家弗兰·巴恩斯尝试重新发现
纽贝里原始的糙节龙产地,最终在1987年重新发现了该地点。这一发现得到了大卫·吉莱特的确认,并在2014年,约翰·福斯特创建了糙节龙项目,同年进行了对该地点的另一次探险,以寻找麦科姆探险队留下的额外材料。2017年又进行了一次探险,最近的两次探险发现了包括牙齿、椎骨和额外的肢体骨骼在内的各种化石,尽管许多化石仍未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