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橘子之谜
2013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小说
《中国橘子之谜》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美国侦探推理小说,作者是埃勒里·奎因。
内容简介
一位陌生的访客进入了唐纳德·柯克先生的接待室。几个小时后,人们发现,门从里面锁上了。打开来,是一具尸体和一切都倒置的诡异场景。没有人知道,这个倒毙在密室的死者究竟是谁……
该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机械密室的设计,被誉为是经典十大密室设计之一。密室本身设计的精巧和布置的复杂暂且不论,关键在于,发现了这个密室是被设计出来的同时,凶手也就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这也是这个密室令人叫好之处。除了密室,“倒置”也是非常精彩之处。所有东西的奇异倒置最终是为了掩盖死者的身份。奎因的好看,就在于他的“反常”之处,凶人行为的目的永远在读者的意料之外。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戴弗西小姐的田园诗
第二章 奇异的间奏
第三章 颠到的谋杀
第四章 不知来自何处的无名氏先生
第五章 柑橘和推理
第六章 八人晚宴
第七章 橘子
第八章 颠倒的国度
第九章 福州变体票
第十章 奇怪地城
第十一章 求知数
第十二章 重礼
第十三章 闺房
第十四章 从巴黎来的男人
第十五章 陷阱
挑战读者
第十六章 实验
第十七章 回顾
作者简介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B·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这 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两人本来分别从事广告业和电影业,1928年因参加有奖征文,两人开始联手创作侦探小说,三年后两人都辞去各自的工作,专门从事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在合作的40多年间,他们创作出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侦探小说,其中大部分以埃勒里·奎因的笔名发表。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故事中的埃勒里·奎因,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奎因侦探推理小说开创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在历次“历史上最伟大的10位侦探推理小说家”的评选活动中,埃勒里·奎因榜榜有名。
贯穿埃勒里·奎因全部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设局精巧,推理严密。不看到最后,读者很难猜到罪犯是谁,看到谜底后,对作者无懈可击的严密推理只能赞叹。奎因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丝毫没有对暴力、色情的渲染,这在侦探小说中是难能可贵的。
埃勒里·奎因从不轻视读者的推理能力,在他许多侦探小说中的最紧张关头都特别设定一个章节“挑战读者”,希望读者在不看结尾的情况下能独立侦破书中设下的疑案。
从整个西方侦探推理小说史来看,埃勒里·奎因属于第三代作家。第一代是由夏洛克·福尔摩斯掀起的短篇侦探小说热,其主要作家是阿瑟·道尔、普斯特、傅尔曼等人;第二代作家的代表人物有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贝克莱、范·达因等人,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创立了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形式。经过两代人的探索和创作,侦探推理小说的基本模式、写作手法均已确立,为新一代大师的崛起奠定了基础。30年代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家注定成为该领域的集大成者,其中最著名的大师就是埃勒里·奎因。
世界旅行
1928年在《麦克柯鲁杂志》主办的首奖7500美元的徵文中,第一次福瑞德里克‧丹奈和曼弗雷德‧B‧李这对表兄弟塑造了作家兼侦探埃勒里‧奎因,李後来形容这个人物时说他「最一本正经想出人头地」。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侦探小说家是威拉德‧亨廷顿‧莱特,他用笔名S.S.范·达因创作了菲洛‧万斯系列小说。莱特使侦探小说在美国复苏,并步入了霍华德‧海格拉夫所称的「黄金时代」。
丹奈和李在他们的参赛小说中模仿万斯和莱特小说的模式。小说中的威拉德·范·奥曼·蒯因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思考机器」,几乎没有感觉或者人类的情感,有的只是满嘴滔滔不绝的古典引语。他的装饰品包括一根手杖和夹鼻眼镜。也许丹奈和李最有创造性的想法就是为了将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而把主要人物和联合作者都设置一样的名字。但是他们想的更远。这个人物不仅是侦探奎因,也是一系列奎因侦探小说的作者。
他们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参赛小说《罗马帽子之谜》,这是一部关於一位律师在舞台剧表演期间被杀害的情节复杂的故事。尽管这对表兄弟赢得了徵文比赛,但是《麦克柯鲁杂志》突然破产,杂志的继任者也把奖金给了另一个作者。虽然有了点挫折,但是他们的书还是被斯托克斯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书也为接下来的八本系列侦探小说做好了铺垫。就像他们所模仿的万斯的小说一样(万斯系列采用的是「〔六字单词〕杀人事件」,不过有一部例外),这些书也继承了标题模式:〔国名〕〔名词〕之谜。事实上有段时间,有一种推论即作者实际上是范‧达因。
毫无疑问,这些早期的故事是黄金时代侦探作品中最好的一些例子。这个时期的谜题带有「公平竞争」的风格,这是来自范‧达因小说的非常有意义的开端。它们包含了「挑战读者」,即作者停止故事的进程,这通常在最後一个谜题显露出来之後。此时,读者被告知所有的线索已经公布了,如果读者注意到的话,他或她应该随同侦探一起找出了事件的真相。
这很少见,当然,这也是早期小说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只有在埃勒里清楚的解释完事情後,通常在许多页的解答过程中,奇异的线索,隐藏的注释,以及表面上的无辜,所有依序出现的事件,令读者大为惊讶,但是,不论「公平竞争」与否,读者们通常都不会怀疑它们真实的在故事的发展中出现过。
表兄弟写了第二本书《弗兰奇公寓粉末之谜》(亦可译作「法国白粉之谜」,1930)以及第三本书《荷兰鞋之谜》(1931)。小说如此的成功以至於他们最终开始全职写作,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创作,谋划,写提纲以及写新的侦探小说。这些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性场景。《法国白粉》中的商店(以及的它的展示橱窗),《荷兰鞋之谜》中的医院(以及它的手术室),《希腊棺材之谜》中的教堂墓地(以及一个装有两具体的棺材),《埃及十字之谜》中的可怕的西弗吉尼亚州十字架和其他的场所(血腥的无头屍体钉在十字架上),《美国枪之谜》中的牛仔竞技表演(20000观众目击了谋杀),《孪生之谜》(直译应为「罗双胞胎之谜」)中的大山(狂怒的森林大火使埃勒里和他的父亲困在上面),《中国橘子之谜》中的纽约饭店的房间(任何东西都被倒置,包括死者身上的衣服),最後,《西班牙披肩之谜》中的偏僻的海滨半岛(一具屍体,除了帽子和披肩没有覆盖物)。
这一时期值得提及的其他小说还有1935年优秀的短篇小说《上帝之灯》,後来被收入《上帝之灯》(此处指世文版书名,直译应为《埃勒里‧奎因新的冒险》)。尽管它篇幅短,但是故事展现了不可知论者埃勒里对於上帝信仰的思考,而这在後来的作品中成为了中心角色。按照丹奈儿子理查德的说法,他的父亲「对於宗教很感兴趣,但不是虔诚的。」这同样也适用於他和李塑造出来的人物。但是,宗教信仰是出现在奎因後期侦探小说中的主要社会话题之一。
这时期的侦探小说,在奎因自己最终将线索正确的拼接起来之前,经常设置一个或多个错误的解答,或是由埃勒里提出或是其他人。虽然如此,错误的决议常常是令人信服的,甚至能被某些读者推断出来的。这些推理来自作者聪明的错误引导,给了读者对於他或她自己推理能力的刹那间的满足。但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不太明显的线索被发现并加入到谜题中,需要再次检查整个解答。因此,通常丹奈和李都走在读者之前很远。
另一个奎因系列的标志是「临终的线索」,有些是真实犯罪中很少见的,尽管被害人足以留下些东西。威拉德·范·奥曼·蒯因引入这一概念是在1933年的《孪生之谜》中。在被大火肆虐的山上,房屋的主人被发现死在书房中,在他的手中抓著一张被撕了一半的纸牌。临终的线索在几篇奎因的早期短篇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有胡子的女人》中,被害人临死前在一个女人的肖像上画了胡子。在《玻璃圆顶》里,一个更为精心而耗时的线索被一个受害人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留下来。这两篇故事收录於《上帝之灯》。但是,临终的线索在被引入这些早期小说後,在奎因的後来作品中几乎完全消失,直到五六十年代才再次出现。
这些复杂的推理练习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最好的作品媲美了。但是表兄弟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到来。不幸的是,在这发生之前,丹奈和李去了加利福尼亚州
奎因先生去了好莱坞
影响削弱
在奎因的黄金时代将近结束之时,莱特对於侦探小说领域以及表兄弟的影响开始削弱。莱特以及他创造的菲洛‧万斯被好莱坞以及所谓的女性光面杂志(slick magazines,一般指用高质量的光滑纸张印刷的杂志,但内容浅薄)所替代。某些奎因的早期作品也在此类杂志上发表过,直到《西班牙披肩之谜》以後它的影响才真正的减轻。1936到1939年间的故事减少了出场人物数量,少了纯粹的侦探谜题,小说公平竞争方面也有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去掉了「挑战读者」。
但是,这时期是埃勒里人性化的根基。故事在气氛上变得更为轻松,埃勒里也使自己不那麼严肃。他开始对其他人更加的人性化除了他的父亲。与此同时,其他人也不是象棋盘上的棋子而是带有感情的人。为了在表面上寻求光面杂志的「大多数人的理解」,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被加入神秘事件中。这极大的削弱了这个系列的谜题的元素。
光面杂志时期(the slicks period)的第一本书是《半途之屋》。名字的改变足以表示转型。这是最後一本包含奎因「挑战」的书。但是真正的改变是风格的变化。谜题更加简单了,尽管也有著巧妙的构思。但是,书中大部分是对嫌疑犯的审问。也许因为在时间上和黄金时代作品的接近的缘故,它仍是这一时期结构方面最好的故事之一。
但是,这不适用於下一本书《生死之门》。光面杂志的影响在这个人际关系和三角恋爱的悲剧故事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甚至埃勒里富於才气的解答(事实上是双重解答)也无法挽回这个故事,主要因为它几乎是纯粹的猜测而不是推理,这一不幸已经在《孪生之谜》中发生过了。
这时作家们开始把小说的中心从光面杂志转向好莱坞。仍然为光面杂志写作同时,这个系列接下来的两本书开始幽默而无情的攻击好莱坞,电影以及在这个电影之都的编剧的准确的处境:即社会的最底层。《恶魔的报酬》和《红桃4》基於丹奈和李在好莱坞为三家电影公司写作的个人经历。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电影界的声誉,而且这些来自这一经历的书,尤其是《恶魔的报酬》,在描写,情节和解答方面很薄弱。这些书对於阅读它们以求瞧瞧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读者来说比较有趣——并且读者也会觉察到这些一点也没有改变。但是作为侦探小说,它们显然不符合奎因迷的标准。
最後一本受到光面杂志影响的书是《龙牙》,它也极力想被买给好莱坞。这是这一时期最糟糕的一本书。尽管场景回到了纽约,但本质没有变。情节薄弱,解答——甚至再次彻底读过——不论在逻辑上还是整个线索的布置上都不好。这本书大部分是在强调幽默而不是神秘。它和这时期其他书一样,读起来有趣,但其他方面得不到满足。它充斥著法律上的错误,而表兄弟写了如此多的书应该能够避免的。一句话,它是整个奎因系列中最差的。
总之,好莱坞时期的小说,缺乏特性,爱情太长而谜题太短。作为娱乐它们是可以接受的。但作为侦探小说大部分严重缺少重要的环节。作为丹奈和李,这一时期明显是他们最不成功的日子。在结束了对侦探小说贡献之後,今天他们也许不怎麼被记起,甚至包括他们出色的黄金时代小说。
其他作品
《美国枪之谜》
《中国橘子之谜》
相关书评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价值中国网 张旭辉
在天涯看过一个帖子。楼主提问:“利用东西方信息不对称,很多国外地摊货到中国都变成了奢侈品,那中国有啥垃圾牌子在国外冒充高档货?”有人答曰:“章子怡……”
章子怡是否地摊货,要问艾维·尼沃夫或者成龙或者霍启山或者张艺谋或者高枫,我没有使用过,实在不敢妄加评判。不过东西方之间存在审美差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审美上有差异,甚至思维方式都截然不同。在信息全球化的网络时代都如此这般,何况在1934年……
《中国橘子之谜》成书于1934年,在当时多数的西方人眼中,中国依然处于清代时代,脑后留长辫,出门乘马车。反映到文艺作品里,就变成了“陈查理”和“傅满洲”这样的小说和电影。前者是东方智慧、模范族裔、文化驯化的典型,后者则是丑化、妖魔化的神秘威胁、假想敌与“黄祸”,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缺乏男子气概,是“非性化”、被“阉割”的男子。这一观点甚至到了1992年的法国电影《情人》里都没有太大改进,梁家辉虽然光着屁股跟Jane March真刀实枪地拍了几场床戏,可在西方人的眼里,东方男人——或者说中国男人,依然是细眉长眼、皮肤光滑、缺少肌肉、阳刚气概不足这样的既有形象,丝毫不知道中国其实也有像我这样的腿毛飘飘的硬派胖子。
因为缺乏了解,所以感到好奇。在以“埃勒里·奎因”为笔名的曼弗雷德·里波夫斯基和丹尼尔·纳森兄弟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元素,与崇尚未知与悬疑的推理小说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于是,如同《达·芬奇密码》将宗教与艺术融入小说一样,《中国橘子之谜》也将中国作为调味的作料,洒入故事当中。
埃勒里·奎因的小说被誉为“推理小说中的圣经”,可既便如此,不可逾越的时代局限性还是注定作者眼中三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被扭曲和误解的中国。
想必奎因对于中国的认识,大都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西方传教士所写的旅行札记。虽然他们也与时具进的知道30年代是中华民国时期,可这些了解也是肤浅和片面的,以至于小说中的中华民国被生硬地写成“Middle Flowery People Kimdom”——中“花”民国。
小说中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角色——乔·坦普尔,她的父亲是驻中国的外交官,因为父亲的缘故,她大小在中国长大。小说里,侦探埃勒里·奎因对于中国的认识,几乎全部来自这位坦普尔小姐,而这位小姐对于中国的认知,实在要令人摇头—— 奎因咨询坦普尔小姐:“听说他们(中国人)遇见朋友不是和对方握手,而是自己握着自己的手(拱手抱拳)。这是真的吗?”坦普尔小姐给出的解释是:“你知道,在这背后存在的根本的理念是,你和自己握手可以避免让朋友受苦——这样,你就很难把疾病传染给朋友。”其他的观点还包括:当他们想要凉快些,就喝热的饮料;一个中国人会用热毛巾来使自己冷却;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在一年中什么时候出生,都只在新年才庆祝自己的生日……当然,时代久远,连我这个正宗的中国人都无法辨别,数十年前的中国是否真的如此,更何况西方人。
正如我们看到《达·芬奇密码》中的宗教秘闻感到兴奋,想必小说中关于中国的奇风异俗会极大满足对中国缺乏基本了解的西方读者。但是很可怕的一点在于,这种信息不对称是相互的:威拉德·范·奥曼·蒯因对于中国缺乏了解,我们同样对西方缺乏了解——这也直接造成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读者对于结局的预测的无能为力。
博尔赫斯认为《中国橘子之谜》是埃勒里·奎因最好的小说之一。如果要讲“最好”,我倒宁愿选择《希腊棺材之谜》——虽然我依然猜不出凶手,可这至少是一场平等的博弈,即便输,也输得心服口服。而《中国橘子之谜》,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认知不对称,在看到最后的答案时,再回想埃勒里·奎因在答案揭晓前的“挑战读者”里给予我们的提示,我也只有仰天长叹:“我哪里知道,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参考资料
中国橘子之谜.豆瓣读书.2023-11-1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世界旅行
影响削弱
其他作品
相关书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