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于
雍正九年(1731)开局编,历时五年、汇集
乾隆元年以往史料,于乾隆元年(1736)成书。该书由
两江总督章佳·尹继善等修,前翰林院
编修黄之隽等纂;是一部修撰了205卷、600余万字的皇皇巨制。其时正值“康乾盛世”的鼎盛之期,乾嘉朴学盛行东南学界,该书以严谨的体例和周密的考订,成为进入中国近代史之前的江南通省集大成的经典之作。初版《江南通志》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两江总督
于成龙与江苏巡抚
余国柱、安徽巡抚徐国相等人按照
礼部要求编纂,共计76卷。
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下诏要求重修,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在
江宁区设局,由
两江总督高文良、江苏巡抚
章佳·尹继善、安徽巡抚
程元章等人聘请
黄之隽和翰林院
编修邵泰担任纂修工作。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江南通志成稿,黄之隽告别志局回家,此后该志经过别人的改动,最终在
乾隆元年(1736年)由两江总督
赵宏恩等人告知朝廷,新修的《江南通志》共计204卷。
《江南通志》明朝
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赵宏恩等监修。先是,
康熙二十二年,
总督于成龙与江苏巡抚
余国柱、安徽巡抚徐国相等,奉部檄创修《
通志》,凡七十六卷。
雍正七年,署
两江总督章佳·尹继善等奉诏重修。乃於九年之冬,开局江宁,属原任
中允黄之隽等司其事。因旧志讨论润色,刊除驳,补苴漏。凡阅五载,至乾隆元年书成,总督宏恩及江苏巡抚
顾琮、安徽巡抚
赵国麟等具表上之。卷首恭录圣谕及御制诗文,以尊《谟典》。次《舆地》,次《河渠》,次《食货》,次《学校》,次《武备》,次《职官》,次《选举》,次《人物》,次《艺文》,次《杂类》。发凡起例,较旧志颇有体裁。惟纂辑不出一手,微有牴。黄之隽《《广吾》堂集》中尝称,是书刻本与原纂多有互。如山在六安州之
霍山县,而仍谓即元时所置之潜山县。黄积、
程元谭俱
东晋时新安守,而误入
晋朝。其他遗漏重复者甚多,皆之隽离局以后为他人所篡改者也。
司马光修《
资治通鉴》,以《
史记》以下属
刘攽,三国以下属
刘恕,唐以下属
范祖禹,始终不易,其知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