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翎是一种淡金黄色的荷花型植物,具有直立的株形和直上的花朵。它的叶子形状中等,且着花量较低。黄鹤翎属于深根性的落叶灌木花卉,偏好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耐寒,喜欢凉爽的环境,同时也比较怕高温和潮湿。这种植物最适合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形态特征
黄鹤翎的花瓣颜色为淡金黄色,花朵形态为荷花型。其株形直立,花朵向上伸展,叶形中等偏圆,花朵开放的数量相对较少。
分布范围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山东等地。
生活习性
黄鹤翎是一种深根性的落叶灌木花卉,它喜爱阳光充足、气候凉爽的环境,对于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则不太适应。黄鹤翎能够在-30℃的低温条件下生存,但在北方寒冷地区仍需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以防冻害。在南方,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不利于黄鹤翎的生长,因此在这些地区的种植需要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
繁殖方法
黄鹤翎可以通过播种、分株和嫁接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栽培技术
栽植
黄鹤翎的栽植地点应该选择向阳、不易积水的位置,最好是朝向太阳的斜坡。土壤应该是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在栽植之前,应对土地进行深耕,并确保栽植坑足够大,以便黄鹤翎的根部能够垂直舒展开来。栽植时不应过深,以刚好覆盖根部为宜。通常情况下,盆栽的情况较少。
光照与温度
黄鹤翎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良好生长,但对于夏季强烈的阳光却有所畏惧。当温度超过25℃时,植株会进入休眠状态。最适宜的开花温度为17-20℃,但是为了使其顺利开花,花前需要经历1-10℃的低温处理约2-3个月。尽管黄鹤翎能够忍受-30℃的低温,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仍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避免遭受冻害。南方的高温高湿气候对黄鹤翎的生长非常不利,因此在南方种植黄鹤翎需要特别的环境条件。
浇水与施肥
在栽植之前,需要浇两次透水。入冬前还需要灌溉一次,以保障植株的安全越冬。春季开始时,可以根据土壤的干燥程度给予适量的水分,但不宜过度浇水。全年的施肥次数一般为三次,第一次是在花前,施用速效肥料,有助于花朵的大规模开放。第二次是在花后,追施有机液体肥料。第三次则是秋冬时节的施肥,主要是以基肥为主,目的是促进来年春季的生长。此外,还应注意中耕除草,如果没有杂草,也可以进行浅耕松土。
整形修剪
花谢之后,应及时摘除花朵并修剪枝条,根据树木的自然生长趋势以及个人期望的树形进行修剪。在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以保护伤口免受病菌侵害。如果想要植株低矮、花丛密集,那么可以进行较大幅度的短截,以抑制枝条的扩张和根蘖的发生。一般来说,每株黄鹤翎应保留5-6个分枝。
花期控制
为了让黄鹤翎在春节期间开花,可以在春节前60天选取健康、鳞芽饱满的品种,如赵粉、洛阳红、盛丹炉、葛金紫、珠砂垒、大子胡红、墨魁、乌龙捧盛等,带土起出,并尽可能减少对根部的伤害。然后在阴凉的地方晾置1-3天后再上盆,并进行整形修剪,每株留下10个顶芽饱满的枝条,只保留顶芽,其他芽则去除。上盆时,盆的大小应与植株相匹配,以获得满意的株型。浇透水后,进行正常的管理。在春节前50-60天,将植株移到大约10℃的温室中,每天喷水2-3次,保持盆土湿润。当鳞芽膨胀后,逐渐升温至25-30℃,夜间温度不低于15℃,这样就可以在春节期间看到美丽的黄鹤翎花了。
栽培要点
黄鹤翎的最佳移植时间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宜过早或过晚。它喜欢肥料,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分别是“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对于生长旺盛、发枝能力较强的品种,只需要剪去细弱的枝条,保留所有的强壮枝条,对于基部的萌蘖应及时清除,以保持美观的株形。除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使植株开出更多鲜艳的花朵并保持其健康,应根据树龄情况,控制开花的数量。在花蕾早期,应选择一定数量发育饱满的花芽,尽快去除过多的芽和弱芽。一般5-6年生的植株,应保留3-5个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应将所有花芽全部去除,以集中养分促进植株的生长。
因此,一般栽培黄鹤翎的盆土宜选用砂土和饼肥的混合土,或者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园土、粗砂按1:1: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培养土。如果栽培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其肉质根部容易腐烂。因此,在连续下雨的天气里,应及时排水,切勿让其根部积水。黄鹤翎不耐高温,夏季炎热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最好搭建一个凉棚,为其遮荫。中午前盖上草帘或芦苇,傍晚揭开。这项措施及时实施,可以防止落叶,否则任其受热、落叶,将严重影响以后的开花。黄鹤翎因其根须较长,植株较大,因此更适合地栽。如果要盆栽,则应选择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应在30厘米以上。最好使用深度为60-70厘米的瓦缸。
主要价值
黄鹤翎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形态,常被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
叶斑病,又称红斑病,是由多毛孢属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染叶片和新枝。发病初期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随着7月中旬温度的升高,病情日益严重。最初在叶背出现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边缘颜色稍深,形成外浓中淡、不规则的圆心环纹枯斑,相互融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叶柄受损会产生墨绿色绒毛层;茎、柄部染病会产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可在病株茎叶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包括:1. 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清理地里的干叶并焚烧,以消除病原菌;2. 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直到7月底;3. 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紫纹羽病
紫纹羽病是一种真菌病害,通过土壤传播。主要发生在根颈和根部,尤其是根颈部位。受害处会出现紫色或白色的棉絮状菌丝,起初呈黄褐色,后来变为黑色,俗称为“黑疙瘩头”。轻微的情况下,会形成点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变细,叶片发黄,鳞芽萎缩;严重时,整个根颈和根系都会腐烂,导致植株死亡。这种疾病通常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和降雨减少,病斑扩散会停止。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2. 雨季及时中耕,降低土壤湿度;3. 每隔4-5年轮作一次;4. 选育抗病品种;5. 分栽时用500倍五氯硝基苯药液涂于患处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铵1000倍液浇其根部;6. 受害病株周围的土壤可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枝核病
枝核病,又称茎腐病,病原为核盘菌。发病时在接近地面的茎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展腐烂,出现白色棉状物。也可能侵染叶片和花蕾。
防治方法包括:1. 选择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栽植;2.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进行土壤消毒;3. 每隔4-5年轮作一次。
除了上述病害,黄鹤翎还会遭遇炭疽病和锈病。炭疽病会在叶面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褐色凹陷病斑,扩大后边缘呈现紫褐色;锈病会导致叶背出现黄色孢子堆,引起叶片褪绿,后期病叶上会长出柱状毛发物。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与叶斑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