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乡位于
崆峒区北部干旱区东端,与
泾川县、
镇原县接壤,全乡辖 10 个行政村50 个生产合作社,截至2018年末,索罗乡户籍人口13541人。总土地面积 85700 亩,其中耕地面积33003 亩。
乡镇区划
索罗乡下辖村:王岭村、西李村、汝林村、东白村、董洼村、张树村、胡洼村、庙后村、姚王村、涧边村
镇村建设
全乡规划索罗及汝林2个集贸市场,2004年,先后投资50万多元,对索罗街道进行绿化、美化,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不断增强,以街道为中心,东拓西延,实施亮化工程,栽植、补植行道树500余棵,绿化总里程2公里,铺设输水管道20米,铺油1公里,铺砂350立方,牲畜交易市场和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陆续建成使用,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市场管理,规范了市场运行秩序。小城镇建设规划正在修编完善。索罗乡紧紧围绕“强产业、抓民主、夯基础同、促增收”整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培育新型妇女农民。有针对性地抓好三类培训: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甲烷应用、旱作农业、新品推广等一系列培训让该乡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面向富余劳动力开展的技能培训使泥瓦工成为“香饽饽”。
二是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构建文明和谐新农村。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淳朴家风、村风、乡风建设,以家庭美化促进村容整洁,推进乡村传统文化健康发展,抵制赌博、封建
迷信活动等不良风气。
三是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工作重点,给他们在生活关心、学习上帮助、心理上关爱,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事业
乡内建有专业牲畜交易市场1处,能满足500头牲畜日上市交易的需要。索罗街道实现铺油硬化,排污、供水等设施齐全。
全乡中小学校11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初小2所,中心幼儿园1所,校舍建筑面积7.9万㎡,教学班61个,在校学生2488名,其中女生1195名,学前班在校学生261名,适龄儿童入学率98%,共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职教师108名。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参合率达到85%。共有乡村合作社医疗组织9个,乡
中心卫生院1所,2007年投资48.9万元,对中心卫生院进行改扩建,现有医护人员10人,病房4间,病床8张,配备有X光机、B超诊断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能够满足全乡群众就医和疫病防治需要。
乡内建有移动通讯基站2座,联通通讯基站1座,电信通讯机房及通讯塔1座,辐射全乡10个村50社及周边乡镇。
畜牧发展优势
崆峒区索罗乡干群齐抓牛经济,大力发展牛产业,该乡牛产业发展已形成4大方面优势。
一是规模优势。经过滚动发展,该乡已相继建成
肉牛育肥、繁育改良、饲草供应三大基地,户均牛饲养量达3.5头。
二是政策优势。该乡常年来一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先后从乡财政拿出20多万元,给养殖大户每户投资机砖5000块,水泥0.5吨。在棚舍建设上,优先划拨地皮,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对养殖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还抽组技术干部专门从事全乡牛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
三是市场优势。优惠的政策,激发了全乡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也促进行了牛交易市场和贩运大户的蓬勃发展。在交易旺季,可实现日上市量300头左右,成交百头以上,市场十分活跃。
四是基础条件优势。1998年投资建设的2000眼“121”雨水集流水窖,每窖蓄水足够5头以上的牛饮用。种植的1万亩地膜玉米和1.3万亩小麦
秸秆80%以上被养畜户
青贮饲料氨化。该乡还发动群众种植优质
紫苜蓿6000亩,确保了充足的饲草供应,有力地促进了该乡牛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
姚王、胡洼、汝林、庙后等村为重点,基础母牛繁育农户1350户,户均修建温棚牛舍3间45㎡,青贮氨化池158个,基础母牛存栏达到4100头。乡工厂化千头
肉牛育肥厂,牛场总投资225万元,有双列式温棚牛舍2幢1520㎡,青贮氨池3座1500m3,年均肉牛存栏1260头,出栏肉牛800头,收入240万元。10头以上养牛大户10户,全乡温棚养牛户共计584户。黄牛饲养量1.4万头,牛存栏0.6万头,出栏6500,年黄牛改良300头。暖棚养羊示范户10户,羊存栏700只,出栏1700只。温棚养猪示范户84户,年猪存栏2700头,出栏3100头,年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依托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配套建设沼气池座,为索罗乡农业综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起了示范作用,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2006,全乡畜牧业总收入715.49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4.8%。
发展规划
一是投资5万元建成专业牲畜交易市场1处,能满足500头牲畜日上市交易的需要。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10万元完成索罗街道1000米的街面整修、铺砂、道沿埋设、排污、供水等工程。
三是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年西李、东白、庙后等村共翻修教室5栋600,新修1幢120m2,消除了三村校舍危房,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校舍建筑面积8967.8m2,教学班61个,在校学生2485名,其中女生1185名,学前班在校学生283名,共有教职员工109人,其中专职教师90名。
乡村合作社医疗组织9个,其中中心乡卫生院1所,医生4人,病房4间,病床8张,配备X光机及B超诊断仪1台,能够满足全乡群众就医和疫病防治需要。
项目建设
1、果畜产业:2007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按照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全村规划面积1200亩,分两年实施。春季新植果树经济林700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点责任制,集中连片栽植优质、高产“陕富6号”及矮化短枝型富士,其中老庄、红星示范基地500亩,完成投资100万元。保存率和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同时,积极引导果农在园区种植低杆农作物,园区内种植西瓜100亩,
豆类、油料及蔬菜200亩,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发展果产业的同时,注重巩固壮大畜牧产业,提高养殖业水平。全村温棚养牛大户达到120户,年出栏量达到600多头。老庄社温棚养猪发展势头良好,养猪大户38户,温棚猪舍40多座,年出栏量达到1800多头,是该乡唯一的养猪专业社。为支持温棚养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政府计划投资268.9万元,按照“小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筹建千头养猪小区1处,促进该社“猪—沼—果”生态发展模式的形成。
2、道路建设:2007年区乡道路花王公路铺油工程全线贯通,以此为契机,乡政府投资240万元,新修通村油路3条8公里,覆盖全乡的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民调工作
崆峒区索罗乡在民调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快、敢、巧,法、德、情”六字经验,成功化解了一起起纠纷,断清了“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快”就是知情即到,动作迅速,防止事态扩大;“敢”就是措施果断制止纷争;
“巧”就是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方法得当;
“法”就是依法调解,让纠纷双方心服口服;
“德”就是廉洁自律,公平公正,以德服人;
“情”就是情注调解,法理相融,真心为民。
该乡两年来共发生各类纠纷65起,调解65起,调解成功63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到97%。
特色经济
崆峒区索罗乡紧密结合乡情实际,按照“输出有组织、求职有门路、培训有机构、就业有能力、权益有保障”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行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培训、就业、维权服务一条龙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乡劳务经济开门红。全乡共组织劳务输出3次,输出务工人员500多人,分散输出务工人员2300多人。
该乡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契机,积极与区农广校、区劳动力培训中心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系,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瓦工、电焊、机电、餐饮服务业等各种行业的技术培训,全力合奏“外出挣票子、异地换脑子、返乡办厂子”三部创业曲。
在全乡7682名劳动力中,从事
建筑业的有1946人,从事电工、驾驶、维修、烹等行业的有483人,从事服务业的有447人。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主动与外省市劳务基地对接,为农民群众提供劳务信息服务。该乡还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担心家乡土地没人种、子女上学没人管、老人有病没人看、劳务纠纷没人解的情况,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