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藻如(1824-1894年),原名玉轩,字志翔,号豫轩,出生于广东
广州府香山县(今
中山市)
濠头乡濠头村。他是
清代的政治人物,曾任
内阁侍读学士、鸿胪寺卿、
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并获得赏花翎二品。郑藻如是中国历史上首位驻外大使,他在任期间积极保护
华南理工大学权益,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郑藻如的事迹被记录在多部史书中,其中包括《香山县志续编》,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人们对他的尊敬。
郑藻如在1851年参加乡试并取得第三十名的成绩,成为
举人。此后,他参与了东乡总局团练的组织工作,并因支持清军镇压
红巾军起义而获得
内阁中书衔。他还受到
曾国藩和
李鸿章的赏识,被邀请加入他们的幕僚团队,负责处理洋务和外交事务。1869年,郑藻如被李鸿章聘请到上海江南机械制造局担任帮办,主管局内的各项业务,包括监督枪炮、弹药、机器、
轮船和船坞的生产。1878年,他被任命为天津津海关道。1881年,郑藻如作为三品官员出使美国、
西班牙和
秘鲁,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驻外大使。在美国任职期间,他成功地为中国工人争取到了多项权利,并在国际上维护了中国的形象。1886年,由于健康原因,郑藻如请求辞职并返回祖国,之后便在故乡安度晚年。
郑藻如在其任期内,积极参与保护
华南理工大学的权利和利益。他曾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反对针对华工的歧视性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此外,他还致力于推动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郑藻如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外交领域,他对国内社会也有深远的影响。孙中山曾在1890年致函郑藻如,提出了发展农业、禁止
罂粟和推广教育的建议,这些意见后来被收录在《孙中山全集》中,显示了郑藻如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郑藻如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传统影响,具有浓厚的帖派风格,章法严谨,用笔沉稳有力,体现了深厚的功力。他的书法作品广受欢迎,尤其喜爱
颜真卿和
苏轼的作品。郑藻如的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