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书籍
《自卑与超越》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7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该作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读者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作品目录
第一章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
第二章心灵和身体
第三章自卑与超越
第四章童年记忆
第五章梦
第六章家庭的影响
第七章学校的影响
第八章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第十章职业问题
第十一章个体与社会
第十二章爱与婚姻
作品鉴赏
《自卑与超越》以“自卑情结”为线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思想。书中不仅涉及到人为什么活着,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和优越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而且还论及了早期记忆,梦,犯罪及爱情、婚姻等内容。他在书中着重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感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不仅如此,阿德勒理论的社会意义也颇为深刻,心理学家墨菲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阿伯丁做演讲时病逝。
1870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族中。5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重病,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尹德所著的《梦的解析》一书,
1902年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后来由于与弗洛尹德在观点上产生了分歧,阿德勒率领他的一群跟随者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的心理学观点不仅适用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而且也可以涵盖师生关系。在维也纳,阿德勒有众多的追随者。1927年,他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为日本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欧洲讲学。由于四处争聘,他有时甚至一天之内要分赴两个城市演讲。由于过分劳累,他终于因为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苏格兰阿伯丁的街道上。
1912年在《精神病的组成》中,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把他的学术体系定名为个体心理学。同年他还创办了这个学派的机关报《个体心理学杂志》。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他把一切心理现象都看作反映某种统一的生活计划,而生活计划的总目标就是优越。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优越性这一目标进行的。
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后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又把个人优越而奋力的观点改变成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他同时还认为个人优越而奋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不顾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只专心于个人的优越,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而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专横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这种人不太受社会欢迎。
参考资料
自卑与超越.豆瓣.2015-07-08
自卑与超越.豆瓣.2016-02-2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