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丽爱塔·勒维特
亨丽爱塔·勒维特
亨丽爱塔·斯万·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1868年7月4日—1921年12月12日)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学院。1893年起,她在哈佛大学天文台担任计算员,负责监视感光片,计算和记录各种星体的亮度。勒维特发现了造父变星周光关系。这一发现在她在世时没有得到认可,但却使之后的天文学家能够计算地球与遥远星系间的距离。勒维特逝世后,天文学家爱德文·哈勃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连同在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维斯托·斯里弗首先测量的光谱变化,发现银河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并且宇宙一直处在膨胀之中,这就是著名的哈伯定律。小行星5383和月球的勒维特撞击坑皆以她的名字命名。
人物经历
亨丽爱塔·斯万·勒维特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兰开斯特镇。父亲是基督新教公理会的牧师,名为乔治·罗斯威尔·勒维特,母亲名为亨丽埃塔·斯万,祖先约翰·勒维特曾是一位裁缝兼伊斯兰教执事,17世纪早期从英国迁居至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勒维特大学先就读于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随后返回家乡,在当时被称作“女性大学教育协会”(Society for the Collegiate Instruction for Women)的拉德克利夫学院继续课业,并于1892年获得学士。她在大四那年第一次修读天文学课程,获得了 A–的成绩。
1893年,勒维特开始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工作,受雇于天文学家爱德华·皮克林,担任计算员的工作,主要负责测算天文台感光板显示的星体亮度变化。起初由于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皮克林并不支付给她工资,之后,她的工资是时薪0.3美元。皮克林分给勒维特的任务是研究变星,这类恒星的亮度随时间变化。在麦哲伦星系对应的感光图像上,勒维特注意到了数千个变星。1908年,她把这些发现整理成论文,发表在了《哈佛学院天文观测年鉴》(Annals of the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Harvard College)上,并指明几个变量间的规律:越亮的变星亮度变化周期越长,两者关系紧密,可供预测。
勒维特在哈佛大学的工作时断时续,时而受疾病困扰,又为家庭职责所累。她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后的一年患上了一种疾,这使她逐渐丧失了听力。1921年,哈罗·沙普利接手天文台主任一职,勒维特被委任主管测光学部门。同年年末,她却因癌症逝世,葬于勒维特家族在剑桥市的墓园中。
学术成就
周光关系的发现是天文学的重大进展,使得科学家能够计算地球与遥远星云的间距,对于此类天体,传统的恒星视差的观测方法不再适用。勒维特发布研究结果后的一年,赫茨普龙确定了银河系中多个造父变星的距地距离,有了勒维特的结果,任何造父变星的距离都可以被精确计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