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珠本草》,亦称为《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是由帝尔玛·丹增彭措编纂的一部藏医药学巨作。该书以其丰富的药物种类和详细的分类体系,被誉为藏医药领域的经典之作,其影响力堪比《
本草纲目》。《晶珠本草》不仅被列为我国的经典本草著作,还广泛应用于历史和药学教育领域。
《晶珠本草》由帝尔玛·丹增彭措历经约二十年时间编写而成,于1735年完成初稿,至1840年首次以木刻版形式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采用偈颂体,概括阐述每种药物的功效;下部则以叙述文体详细描述药物的来源、生长环境、性味特征以及用途。《晶珠本草》将药物按照不同的来源和特性划分为十三个类别,包括珍宝类、石类、土类、汁液类、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盐碱类、动物类、作物类、水类、火类和膏汁类。此外,对于树类、旱生草类和湿生草类药物,书中还细分了不同部位的分类;而在动物类药物中,则区分了各种器官和组织。
丹增彭措是一位杰出的
藏族学者和医生,他的生卒年份已不可考。自幼年起,他就接受了广泛的学术训练,尤其在医学和十明学科方面表现出色。他在西藏阿卡地区建立了杜玛寺,并在此地创作了多部学术作品,其中包括《实用制药程式选集。普照日轮》、《药方集要》、《丸药配方》、《医药异名释要》和《针灸学》等。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丹增彭措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将其融入到了《晶珠本草》这部伟大的藏医药学著作之中。
《晶珠本草》共收录了两千二百九十四种药物,这一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藏医药书籍。该书的药物分类系统较为先进,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书中记录的药物种类多样,涵盖了青藏高原特有的许多物种。同时,《晶珠本草》也是第一本将六味、八性和十七效理论实际应用于具体药物的藏医药学著作,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