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
辽河以东地区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今辽宁省东部和南部及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主要城市有大连、丹东等。辽东的名称来源于秦灭燕国后设立的辽东郡,同时辽东又为明初设置的军镇名,辖境为今辽宁省大部分和吉林省一部分,为明代“九边之首”。
辽东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位于辽西进入吉林及朝鲜半岛的交通要道。广义上的辽东地区包括辽东半岛16个城市,主要包括营口、鞍山、本溪、丹东四市及下辖县(地级市) 。
辽东政区历史
辽东郡县时代
秦汉魏都曾在辽水以东建立障塞,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构建的辽东郡军民镇戎体系。燕国障塞是燕国点线式长城体系的一个特点,比如辽西郡著名的赤峰市境内狗泽的狗泽都、辽宁省境内水泉的阳安都、大凌河的白庚都、酉城都;辽东郡著名的辽河辽阳市、候城、江海的上下障、吉林省境内辽河源头的四平二龙湖古城及吉林省境内鸭绿江中上游右岸的通化市、白山市存有大量的长城遗迹。这些长城,还是以“点线式”障塞形制为主体,构成了历史上中原王朝统辖东方渔猎诸族藩属的大本营。燕塞—襄平—侯城—二龙湖古城—真番障塞线考古调查新发现据史籍文献记载,战国燕是最早在东北地区拓疆治边、修筑长城、设置郡县的中原国家。《史记·朝鲜列传》亦记载:“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之战,属辽东外徼。”从中可知辽东郡治襄平城(今辽阳市市区古城)是通向真番障塞和朝鲜障塞的两条交通主线的枢纽。首次在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中游及支流富尔江蝲蛄河、大罗圈沟河两岸崇山峻岭上和沟谷隘口间,新发现和新了战国秦汉 180余处(段、道、墩、座)具有典型中原文化特征的“塞垣”“列燧”“列障”“列堡”“列隘”及“列城”遗址。使沈阳市抚顺市—通化—集安市临江市(含朝鲜慈城郡)—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含朝鲜惠山)之间的障塞7 2连成完整的一线,此线已发现障塞设施总数超过300处(段、道、墩、座),长度达 850公里,其主要形制为“点线式”障塞结构,仅“鸭绿江长城”中上游段形制为“线条式”长垣结构与“线段式”短垣结构。其障塞终点根据《茂陵书》中记载的里数,沿着海岸线测算,真番郡治大约位于中俄交界地区。真番和率滨、恤品、绥芬可能有某种联系。东汉刘祜时分辽东、辽西省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义县(今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东汉末年公孙度北伐乌恒。东汉末年公孙瓒主政辽西郡,公孙度主政辽东郡、玄菟郡(沈阳市)。
辽东坞堡时代
司马懿公孙渊燕国后,晋朝初年(277年—283年),辽东郡改为辽东国,西晋末“初,中原地区士民避乱者,多北依王浚,浚不能存抚,又政法不立,士民往往复去之。段氏兄弟专尚武勇,不礼士大夫。唯慕容廆政事修明,爱重人物,故士民多归之。”十六国时期,因慕容鲜卑采取胡汉分治,辽东汉人反抗慕容鲜卑失败后投奔高句丽,高句丽逐渐强盛,部分地区入高句丽。山东省渤海高氏通过宗亲血缘构建了环渤海的跨多国宗族网络,并逐渐崛起成山东豪族。北时置置辽东郡,在今辽宁省西部。北齐废郡,由高保宁镇守。隋朝后派邓暠镇守。
辽东都护时代
隋朝置辽东郡。又作襄平郡,《资治通鉴》有提到襄平太守邓暠。唐废,并入东夷都护府(原辽西郡),并在辽东郡故地置安东都护府。
辽东辽元世候
塔子城小学出土的《辽大安七年刻石》及双城区、阿城区白城出土的两枚“汉军万户之印”证明,即使在辽金时期渤海内地也曾驻有汉军万户。辽朝东京道。《金史·兵志》记:“完颜亶皇统五年,又罢辽东汉人、渤海猛安谋克承袭之制,侵移兵柄于国人。”仅存除常胜军外,威勇军、威烈军、威捷军、顺德军、韩常军(其父韩庆和,给予以名命军的宣传)及八路民兵中的汉军。元朝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相当辽东都司的辖境。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隆庆元年(1568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市(今辽阳市)。明初辽东都司,辽东奉命设立吉林船厂,护印军,宣德后期后缩至辽河流域。辖区相当今辽宁省大部。自正统后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八旗马匪
后金进入辽东都司后,迁都沈阳市清代置盛京将军。清末,民军北伐孙中山蓝天蔚率军北伐,到达烟台市,又进军辽东半岛,置关外都督府,会议公推兰天蔚为关外讨虏大都督张榕奉天省都督兼总司令,顾人宜为南路协领,西路祁耿寰,东路邵兆中,北路朱霁青,中路宁武,影响远至吉林、黑龙江省。但受阻于日本帝国主义未达预期目的,这是其中有所行动的一路,其他均无进展。这时南方是以北伐配合议和,逼清帝退位,而北方则以议和破坏南方的北伐。由于革命派在各方面压力下被迫对袁让步,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北伐亦告终止。赵尔巽张海天、韩登拳、高鹏振、王永江等人。
辽东考古
燕国的铁器和货币,不能不重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即燕国的货币向北基本上没有越过燕国的北长城线,向东却传播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而且在我国的吉林省黑龙江省两省及苏联的滨海一带亦有出土,考古资料证明,朝鲜慈江道渭源郡龙渊洞曾出土过大约四百枚明刀币,江界市仲岩洞和吉多洞分别出土了二百五十枚和大约四千明刀币,平安北道昌城郡梨川洞和宁边郡都官洞、平安南道宁远郡温阳里以及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也都出土过明刀币。
今天范围
今天的辽东已由古代对九州之东方代指演化为辽宁省行政区域的特指,即以辽东半岛或辽中南工业区为代表的辽河以东地区,包括丹东市大连市营口市等辽东半岛沿海地区。
朝鲜半岛与“辽东”的关系 燕辽东郡东界达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地区,由郡名演化的地域名辽东,最初即包括大同江以北。魏晋至唐,辽东作为地域名内涵在逐渐扩大,包括整个大同江流域和汉江流域,甚至是高句丽政权的所有辖区。高句丽人也称自己的国家所在地为辽东。唐朝高句丽被灭后全部高句丽人被遣返中原,融于汉族之中。
位置境域
辽东,指辽河以东地区。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辽东郡。又为军镇名,明初设置。《山东通志》中载:“东北地区越海则为辽东。”《后汉书》:“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千里,南与朝鲜、濊,东与沃沮,北与夫馀接,地方二千里。”,《山海经·大荒北经郭璞注:“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乘轺录》:“辽海即辽东也,乐浪、玄菟之地皆隶焉”。根据古言辽海即辽东,并包括乐浪、玄菟之地的描述可以推断其东可达日本海,其南可至黄、渤二海,西到燕,北可达高句丽、肃慎国。而广义上的辽东地区还包括吉林、黑龙江两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
评议辽东
隋炀帝:高丽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间,荐食辽之境。虽复汉魏诛戳,巢窟暂倾,乱离多阻,种落还集……眷彼华壤,为夷类……充斥边垂,亟劳烽候……曾不怀恩,翻为长恶……侵轶辽西地区
李世民:辽东本中原地区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
唐太宗: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莱郡,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
金富轼高句丽秦汉之后,介在中国东北隅,其北邻皆天子有司。乱世则英雄特起,窃名位者也。可谓居多惧之地,而无谦异之意,侵其疆以之,入其郡县以居之。是故兵连祸结,略无宁岁……而终于王降国灭而后止。
朱元璋: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必戍守。
目录
概述
辽东政区历史
辽东郡县时代
辽东考古
今天范围
位置境域
评议辽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