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化学是一门独立于心理人类学的学科,由
许烺光(Francis L. K. Hsu)提出并倡导,其核心理念在于结合心理学与文化学的方法,专注于大规模文明社会的整体性比较研究。
心理文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那些具有悠久文字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大型文明社会,如
古埃及、
罗马、
希腊、
中原地区、
印度、
伊斯兰教、
欧洲和
美国等。这些社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还在宗教、历史、法律、科学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心智传统。相比之下,尽管某些
太平洋岛屿、非洲部分地区以及美洲
美洲原住民的社会近年来也发展出了文字系统,但它们尚未达到大规模文明社会的标准。尽管如此,心理文化学的一些理论也可应用于这些社会,但并非其重点研究领域。
心理文化学强调对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全面性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通过小说、电影、神话、民间故事、宗教经典、传统哲学等文献作品,以及普通民众的日常活动、言论和问题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情感和偏见之间的共性模式。学者们致力于识别连接不同文明层次的普遍心理模式,探究大多数人口中共享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或行为准则,并力图概括出描述整个社会特性的综合性原则。
《心理文化学-许烺光学说的研究与应用》是由
尚会鹏、游国龙合著,由台湾南天书局于2010年出版的一部著作。此外,《心理文化学要义: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由尚会鹏撰写,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1日首次发行。这两本书籍均深入探讨了心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