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地茶
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等产的茶叶
台地茶,是指原料采用20世纪60年代后用新法栽培的,密植高产新茶园的鲜叶制作的普洱茶。这类茶园密植高产,株矮易采摘,因密植而虫害多,会施以一定化肥和农药。
台地茶由现代茶园产出,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台地茶叶品质上较老树茶稍逊。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
命名由来
“台地茶”的称谓是从台湾省流传过来的,在茶树栽培学里被称为“现代茶园茶”。但是,这个名字用得多了,也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
特点
台地茶1平方米生长N棵,由于单位面积的土壤能提供的营养有限,造成台地茶在小面积内剧烈的营养争夺,且无性繁植的台地茶没有主根,只有旁生的侧根(俗称螃蟹根),根系入土较浅;有性繁殖的台地茶虽有主根,但经人工矮化控制了茶树的高度,而茶树的根系发育与树冠成正比,故根系入土亦浅,不能吸收到土壤深层的养分。因此,台地茶必须施肥以保证茶树的养分供应。台地茶园内基本没有高大的植物遮阴,形成阳光直射,虽有利增产,但导致茶树叶片折卷,枝条垂直排列。光照过强,则芽叶生长易粗老,纤维素含量高,对制茶品质很不利。同时幼叶受强紫外线的照射,为保护自身的顺利生长,必须制造大量的黄碱素和花青素(花青素高则形成所谓的紫芽),随之儿茶多酚类化合物也大量生成,使茶滋味苦涩。
规模
云南省大部分台地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开始种植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大面积种植。最古老的台地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台地茶在云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最大的,几乎占据了云南普洱茶80%以上的产量,它奠定了整个普洱茶产业的基础。
品质
台地茶质量不如古树,二者产量相差数十倍。
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选育的良种,为保持品种的纯系,多采用无性繁殖,这样茶树变异幅度较小,品质与母树相似。但其抗性较弱,每年须打农药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而轻剂量的农药效果欠佳,重剂量的农药则会导致农残问题。
台地茶良种的选育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产是首要目的。增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发芽率,所以良种台地茶的发芽率相较地方群体种的大树茶要高的多。同时为了增产,茶区百姓也常使用催芽素催产,造成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
与乔木茶的区别
乔木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的茶。这些老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老树茶,其产量较台地茶低得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特点
规模
品质
与乔木茶的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