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潮观
清代戏曲作家
杨潮观(1712—1791),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举人,曾长期在各地任县令,后迁四川邛州知州。关心民生,有政声。作品有均为单折的短小杂剧三十二种,合编为《吟风阁杂剧》。剧本多以历史传记载为素材,加以虚构,以寄寓自己对政治与社会的看法。他创作的短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用优美夸张的文字,反映人民疾苦,讽喻世态炎凉,二百多年来,久演不衰。他的戏剧文学作品,被许多大学编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并入《中国文学发展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内容介绍
杨潮观(1710~1788)
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刘永济,号笠湖。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先后在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等地当过16任县令。为政清廉,颇得民众好评。在四川邛州任上,曾构筑吟风阁,与友朋啸咏其间,并把自己创作的戏曲作品结集为《吟风阁杂剧》,共收短剧32种,每剧只有一折,但情节完整,与后世的独幕剧相似。杨潮观所作杂剧多能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封建官吏的徇私舞弊,针砭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题材虽采自历史传说,但构思新颖,不落俗套。如《汲长孺矫旨发仓》,写西汉汲黯奉旨赈灾,能够听从一个小女子的建议,从善如流,“从权矫诏,持节发仓”,受到百姓的欢迎。《寇莱公思亲罢宴》是杨潮观的代表作,写寇凖为庆祝生辰,大摆宴席,铺张挥霍。府中一老婢忆起寇母当年含辛茹苦,俭朴持家,使寇准深受感动,遂撤去宴席。形象鲜明,发人深省。杨潮观杂剧的不足之处在于注意剧本的舞台性不够,不便演出,反映了清代许多杂剧作家脱离舞台实际使杂剧走向案头化的通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