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龙,中国传统寓意纹样,因呈现蹲坐姿态而得名。这种纹样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广泛使用,尤其在皇帝衮服、隔扇门裙板以及古建筑和玺彩画的箍头上可见。坐龙作为一种华贵且具有威严的装饰元素,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坐龙图案通常以团龙形式展现,即整条龙的形态呈圆形,头部朝前,身体与云雾交织形成"S"形,尾巴位于左侧并与头部平行。这种构图被认为是所有龙纹中最端庄、最平衡的一种,常用于重要场合或物品的核心位置。
坐龙图案最早见于
唐朝,经过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明朝之前,龙的形象主要以行走、游泳等形式出现,而明朝则开始大量采用坐龙形象。清朝晚期,由于受到西方
资本主义的影响,出现了带有坐龙图案的货币。
自唐宋以来,皇帝的
龙袍和衮服上经常装饰有坐龙图案,通常是与其他特定装饰一起使用,以增强服装的华丽感。明定陵出土的缂丝龙袍就是一个例子,上面装饰有多条坐龙,体现了天子的地位。
清代后期,为了应对西方
资本主义的经济影响,
中原地区发行了多种带有坐龙图案的货币,包括铜币和银币。这些
钱币的设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