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良,男,1938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
凤阳县。他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刘德良于1961年毕业于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大地构造专业,随后在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地工作,最终加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教研室。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构造地质学、构造
地球化学以及天然气地质学。
刘德良的职业生涯始于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之后他在安徽地质研究所构造室、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岩矿实验室等多个单位担任职务。最终,他加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教研室,在那里继续他的教育和研究事业。
刘德良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任教期间,每年开设2至4门课程,其中包括构造地质学、构造
地球化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学、野外地质学、动力地质学等重要科目。
刘德良在其职业生涯中共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11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5项由英荷
壳牌公司资助的横向课题。他还提交了13部经过鉴定的综合研究报告,并发表了约90篇学术论文。此外,他还合著并出版了6本教材和专著,其中一本正在出版过程中。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构造
地球化学、构造
地球物理学、构造
岩石学以及构造地质学。他的教学和科研特点是结合了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和高等学校的丰富工作经验,涉及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岩矿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科研项目和学术成就。他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地矿部
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刘德良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宿松磷矿成矿眼限的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分析》、《郯庐断裂南段韧性剪切带变形条件与组份迁移关系》、《隐伏断裂力学性质的地球物理特征》、《北淮阳深部构造》、《东海片麻岩的显微构造分析对区域构造研究的意义》、《叠加褶皱的数学分析》、《秦岭构造带东段与郯庐断带南段古应力》、《科学考察探险与大学生素质培养》以及主编的60万字《
地球和
类地行星构造地质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