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世界语大会(世界语:Universala Kongreso de
世界语,简称UK)是由
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办的世界语运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各国世界语者的盛大集会。这一盛会被誉为世界各民族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典范,也被称作世界上唯一不需要翻译的国际会议。国际世界语大会始于1905年,迄今已经举办了多次,其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一度中断。
1904年8月7日至8日,来自
法国、
英国、
德国等国的近200名世界语者在法国的加来港和英国的多佛港举行会议,会议表明世界语是一种易于理解和使用的口头交际工具。此次会议激发了与会者的热情,并促成了翌年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举办。1905年8月7日至12日,第一届国际
世界语大会在法国的
滨海布洛涅举行,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的688名世界语者参与,其中包括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以及其他知名世界语作家。
拉扎鲁·柴门霍夫本人连续参加了第一届至第八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国际世界语大会每年轮流在世界各国举行,考虑到地区分布和世界语运动的组织能力。
国际世界语协会的领导层决定大会的举办地点,而国际世协的总干事则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签署相关文件。大会常务秘书作为国际世协在
鹿特丹的工作人员,负责大会的日常运作。当地组委会(LKK)作为国际世协的合作方,仅负责在举办城市的相关工作。大会的资金来源包括参会人员或世界语者的捐赠,这些捐款在每年夏天直接汇入国际世协总部,并在大会手册中公布。2001年的捐款主要用于支持盲人
世界语运动、儿童的小型UK、
第三世界大会参与者以及大会的整体经费。
国际世协与举办方组委会共同组织大会,并与相关国家协会协商合作。组委会设有多位职务,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财务及其他工作人员。国际世协方面,大会常务秘书(KKS)负责具体工作,而国际世协总干事(Ĝenerala Direktoro)则做出重要决策。此外,还有负责大会文化事务的国际世协领导成员。大会设立最高监护人职位,通常是相关国家的最高首长,如总统。与会人员是指支付会费参加会议的人员。
尽管每届大会的议程不尽相同,但仍有一些传统项目得以保留。大会的传统项目包括开幕式、闭幕式、东道国领导人或市长的招待会、议题讨论会、国际会议大学(即学术报告会)、专业团体学术交流活动、国际
世界语学院会议、文艺或演讲竞赛、世界语教学法讨论会、崔氏教学法讲习班、世界语训练班、会话、世界语国际水平考试、民族文艺晚会、国际文艺晚会、音乐会、世界语戏剧表演、放映世界语影片、相识晚会、宴会、舞会、游览、青年晚会、下届大会情况介绍(包括放映介绍东道国和大会城市的影片或幻灯片)以及世界语拍卖会等。
开幕式是大会的重要典礼活动,由
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主持,并伴随一系列传统的仪式环节。开幕式还包括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的欢迎致辞、举办国组委会及重要来宾的欢迎致辞、祝福致辞、国家祝词以及文学竞赛的结果发布。
大会的主题和专业议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举办国文化的演讲和表演、语言速成班、专业协会的年度会议、国际世协委员会和领导班子的会议、翻译竞赛、书籍日、学校日、和平日和书刊服务。自1925年起,大会大学便成为一项传统活动,提供多种学科的讲座。
世界语学会议自1978年开始,周一教学自2003年起也成为惯例。
除了常规的会务活动外,大会还安排了游览和艺术表演。周三的游览活动尤为丰富,晚上的艺术表演包括话剧、文艺餐厅或音乐会。周日晚上举办的民族之夜展示东道主的文化,而最后一晚则是国际之夜。
中原地区的世界语运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因此在1987年和2004年分别承办了第71届和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第71届大会在
华沙举行,报名参加的人数达到2400多人,是
欧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对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1963年,陈毅副总理就提出了在北京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的想法。进入21世纪后,中国
世界语运动继续发展,引起了国际世界语界的广泛关注。国际世协认为,在中国这个拥有国际声望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再次举办国际世界语大会,对于推广世界语具有战略意义。
2023年7月30日,中国代表团在
意大利都灵举行的第10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举办了“中国日”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