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是由查尔斯·弗格森执导,
马特·达蒙担任旁白的纪录片,于2010年10月8日在美国上映。
导语,冰岛政府破产的经过和深层次原因,把矛头指向了
美国投资者、借贷市场和金融衍生品。
第一部分叫“怎么搞成这样”,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为我们梳理历史上的美国的
经济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以及
华尔街大鳄们对美国白宫和国会的“入侵”。让我们明白,经济危机产生的基础是经济、法律和政治“三位一体”的。而并不是所谓的“偶然”的危机。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叫做“泡沫”和“危机”。情节紧接前一部分。讲述了在这种大环境和人们的私欲下,全球经济是如何产生泡沫并进而演化成危机的。泡沫的产生并没有使全球的工业产生质的进步,因为这些泡沫全是从“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和“贷款及
美国次贷危机”中产生的。所以,在泡沫和危机中致富的,都是一些所谓金融大鳄。虽然在危机产生后,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采取了种种救市的措施,但是这些救市的资金还是杯水车薪,并注入了少部分人的口袋。
第四部分叫做“责任”,说的是谁应该为金融危机买单的问题。实际上,金融危机并不是少部分人的破坏性结果,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坏。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市场出了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实际上,金融危机的最终受害者还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者。影片甚至给了中国的农民工诸多镜头,告诉世人他们才是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导演查尔斯·弗格森拍摄该片有两个目的:第一,描绘出世界的文化和
华尔街真实的面貌,让普通人知道一些华尔街的商人有自己的私人电梯、
私人飞机队以及豪华游艇,拿着难以想象的工资,让华尔街投资商知道自己做的事给这个世界造成了多么重大的伤害。弗格森还想让人们知道,商人和政治永远是不分家的,那些在学校里做研究的经济学家换上政治和商人的嘴脸之后都多么的陌生;第二,弗格森想在影片里告诉人们的是,如果要分析金融危机的产生,那么就必须做足大量的功课,让众多的时间的参与者开口说话,去听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弗格森毕业之后,曾长时间地工作在经济研究领域,参加过
白宫的智囊团,成为国策机构的成员,这种“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给了弗格森拍摄该片带来很多好处,他在筹备该片时利用自己的个人资源得以采访到很多高层人员、很多国家元首等等。·
该片请到了很多重量级人物进行了大量采访:从美国政府高官到
华尔街银行家,从金融分析师到大学教授,甚至还包括
新加坡、中国、
法国的政府官员等。但是,该片的剪辑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了重新组织,同时又删去了很多采访内容,最后几乎只留下些被主持人问话问得答不上来的情形,而且在拍摄过程中还有许多人表示并不接受制作方的采访。
《监守自盗》的题材和立场显然是学院派的最爱,其当选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就不足为奇了。该片若能将全部采访内容公之于众,应该能让人们受益良多,对普及金融知识作出一部纪录片应有的担当。但是该片毕竟还是冲着奥斯卡去的,于是乎只能一味地揭露
华尔街的贪婪,揭露那些鼓吹经济自由化学者的险恶用心以及华尔街与美国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片中的一些细节还是颇耐人寻味的(《
上海金融报》评)。
《监守自盗》是第一部调查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华尔街投机家为了大发其财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