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七个篇章,详细阐述了形名学的起源以及
邓析、
惠子、
公孙龙、《墨辩》、
荀子等人的辩学理论。作者在《
自序》中提出,
中原地区古代至先秦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辩学”体系。他认为这种辩学并非始于
孔子或
老子,而是发端于郑国的邓析。邓析之后,虽然
墨子、
杨朱等人并未继续这一传统,但随着惠施的出现,辩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随后,公孙龙作为赵国人,将辩学提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此后,各家学派均受到了辩学的影响,其中以《墨辩》和荀子的作品最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墨辩》虽然是后期
墨家的作品,但它并不属于墨翟本人的学说。
荀子虽然也主张“正名”,但其观点与孔子的“正名”有所不同,荀子的观点更倾向于辩学而非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