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是生物学术语,即根据国际上制定的有关生物命名的规则,对各物种(动物、植物、细菌 等)及其他各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 等)所使用的科学名称,统一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
国际惯例
学名的首字母需大写。在科学文献的印刷出版时,学名之引用常以斜体表示,或在正排体学名下加底线表示。学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种生物、一属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为不同的国际命名法规,有不同的变化。原则上,一种生物的学名只有一个,而这一个学名也只会用来称呼这一种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规各自独立,因此有可能出现同种动物、植物用同样的学名。相对的亲属生物可能还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学名以外的名字均为
绿背龟鮻。学名使用
罗马化文字,而俗名没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学名的后面可以附上发现人或命名人的名字以及日期,有时使用
括号注记。
最初,为了避免交流障碍,所以采用欧洲中古时期通用的拉丁文作为学名。但是后来,学者开始使用其他语言来为生物命名学名(但学名词尾、语法仍符合命名法),使得生物的学名中包含了来自世界各种语言的词汇,如奇翼龙的Yi qi、神兽属的Shenshou、仙兽属的Xianshou、寐龙属的
寐龙属及其下物种寐龙的Mei long等词语来自中文。
现已知最长的学名为
双翅目水虻科的 Parastratiosphecomyia stratiosphecomyioides,由42个字母组成,意思是“拥有近似黄蜂飞行姿态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学名则分别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龙的 Yi qi,都仅有4个字母。
生物命名有一个基本原则称为优先率,即一个生物分类单位的有效名称,应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如果发现同物异名或者异物同名的情况,应保留最早的名称,废除较晚的命名。没有两个属的动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也没有两个属的植物有相同的属名,一个属中也没有两个种有相同的种名。但是动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属名,不同属中可以有相同的种名,但是亲缘关系切的属中应避免相同的种名,以免分类调整归为一属的时候发生混乱。
命名方法
单名法
属以上的
分类阶元的学名使用单名法(nomen),由一个拉丁文单词表示,首字母大写,属名须用斜体,其他阶元惯用正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 命名人姓氏 和 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则省略。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时间之间用半角逗号+一个空格(, )隔开,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大写。在某些阶元有特定使用的词尾,例如植物科的学名词尾为 aceae;新命名的分类阶元则在名称后加“nov.”。
二名法
种一级的学名使用二名法(binomen),又称双名法,由属名和
种加词(种小名)两部分构成一个种名。完整引用时须在种名后加 命名人姓氏 和 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有时属名后还可附加用括号括起的
亚属名。属名、亚属名及其所带的括号、种加词均用斜体,命名人、命名时间及二者间的逗号用正体。属名、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若原来的命名经过修正(如 某物种从一个属移入另一属),则原命名人加上括号。
若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引用某个种名,可在第一次完整引用后,后续使用属名、亚属名和
种加词的缩写式,缩写只保留属名、亚属名和种加词的首字母,后加半角句点+一个空格(. )。在很少的一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物种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其缩写形式就约定俗成了,如
埃希氏菌属 coli(
大肠杆菌,即大肠杆菌)可缩写为 E. coli 而不会引起误会。若名称在一行内写不下要换行时,须按
音节换行,不能将音节拆开,并要加半角
连接号(-)连接。
三名法
亚种、变种、变型等种以下的阶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 属名、
种加词、种下阶元加词 三部分组成,均用斜体。完整引用时须在名称后加 命名人姓氏 和 命名时间,一般情况下可省略。
示例
豹属:Panthera Oken, 1816
虎:Panthera tigris(
卡尔?冯?林奈, 1758) ,也可写为 Panthera (tigris) tigris(Linnaeus, 1758)。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Termminck, 1845) ,若前文已引用过虎的完整学名,则东北虎的学名可简写为 P. t. altaica。
林奈(Linnaeus)最初为虎命名时,将虎归入
猫属,因此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东北虎的旧名为 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而现行分类将虎归入豹属,所以命名人加了
括号。
学名中还会使用一些正体的缩写和符号,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