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业(1928年4月27日-2015年1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升业早年就读于
中央大学经济系和
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续一直从事金融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63年,周升业撰写的《信贷收支差额问题》一文,不仅开启了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研究,更解决了当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中的困惑。他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与《对外开放下金融运行》分别获得1992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
二等奖和1995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
一等奖。周升业是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曾获得“
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周升业早年就读于
中央大学经济系和
北京大学经济系,1952年进入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金融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63年,周升业撰写的《信贷收支差额问题》一文,不仅开启了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研究,更解决了当时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工作中的困惑。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撰写学术专著、辞书三十余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他撰写的《中国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与《对外开放下金融运行》分别获得1992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
二等奖和1995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
一等奖。
周升业是新中国金融学科体系的主要建设者,在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短期信贷组织与计划》《银行会计》《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和《金融资金运行》等重要课程。周升业积极推动金融学科教材建设,是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的主要执笔人,他参与编写的全国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货币银行学》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
周升业历任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储蓄研究会副主任,
北京市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投资学会理事,
中国人民银行教材委员会委员等。
周升业教授是新金融理论的先行者,是中国金融学科教育的引领者,其研究领域涉及信贷资金运行、货币流通、国际收支和金融体制改革。周升业教授坚持从实践中找问题,从理论中找答案的原则,通过对信用通胀问题的研究,创造性地总结和概括了传统
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实践。在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周升业教授致力于丰富与发展我国货币流通理论,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六十年如一日,投身于中国金融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工作,始终奋战在教育与科研的第一线,堪称学术楷模。
周升业教授为人谦和,生活简朴,淡泊名利,褒掖后人,深得师生敬仰。周升业教授将其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金融教学和研究事业,践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代大家。——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吴清在文章中写到:“自1987年幸运地考入人民大学财政系读研究生,更有幸聆听了周升业教授的信用理论与实践课之后,就与先生结下了一世的师生之缘。从八十年代末蒙先生不弃指导硕士论文,到九十年代中再入门下读博并因出国之故而不断延期直至新世纪初才完成答辩,也因而得受周老师学术指导的时间绵延长达十五年之久。而老师对我学术之外的无言教诲,则影响到今天并将一直持续到我生命终点。”
吴清还在这篇文章中说,周升业教授住在校东门不远的双榆树,门总是向学生们敞开着。“我每次去访老师,从来也不预约,一般只在出门前打个电话甚至直接闯过去,他似乎总是在家等着你敲门(除了偶尔去学校外)。常常会同时碰到有两三拨人在。作为学者,这样被无度地打扰可能会让许多人难以承受,周老师却从不以为意,而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