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二千年史》是1934年列为《大学丛书》之一首次出版,并于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邓之诚。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
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并包含了作者的
历史学思想及其对历史的评论。
《中华二千年史》是老一辈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的代表作。1917年邓之诚应北大校长
蔡元培之聘,任职国史编处纂辑民国史时即着手此书的写作,后在北大史学系讲授中国通史,为教学需要,更并力撰写,名为《中国通史讲义》,内中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夏元四部分,于1934年列为《大学丛书》之一种,正式出版,并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解放后,于1955年补纂明清部分,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5卷9册,煌煌巨制,在同类史著中特色独具。
邓之诚曾说:“读史修史,皆贵有识”,《中华二千年史》所具有的特色,正反映出他在
历史学上的才、学、识。
《中华二千年史》确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历史著作,这些特色又是与邓之诚的史学思想分不歼的。作为爱国的进步史家,邓之诚治史的目的是揭示中华民族治乱兴衰的原因,高扬群策群力缔造民族业绩的团结精神,经世致用。《中华二千年史》自问世以来就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一直到今天,该书仍是青年学生学习历史的必读之书,读其书必知其人,以上分析如能于人们了解,认识该书旨趣有所补益,也就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