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是一种能够防止实验操作处理过程中含有危险性或未知性的生物微粒发生气溶胶散逸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这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
生物医学、
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等领域,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中一级防护屏障的基本安全防护设备。
结构特点
空气过滤系统
生物安全柜的空气过滤系统是确保设备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包含驱动风机、风道、循环空气过滤器和外排空气过滤器。该系统的功能在于不断引入洁净空气至工作区,使得工作区内下沉气流速度不低于0.3
米每秒,从而保证工作区的洁净度达100级。此外,外排气流也会经过净化,以防环境污染。空气过滤系统的核心组件是HEPA过滤器,其采用特殊防火材质作为框架,内部填充乳化玻璃纤维亚微粒,过滤效率可达99.99%-100%。进风口配备预过滤罩或预过滤器,可以预先净化空气,延长HEPA过滤器寿命。
外排风箱系统
外排风箱系统由外排风箱壳体、风机和排风管道构成。外排风机提供排气动力,将工作室内不洁空气抽出并通过外排过滤器净化,从而保护样本和实验物品。由于外排作用,工作室内形成负压,防止工作区空气外溢,进而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滑动前窗驱动系统
滑动前窗驱动系统由前玻璃门、门电机、牵引机构、传动轴和限位开关等元件组成,负责驱动或牵引各门轴,确保设备运行期间前玻璃门保持在正确位置。
照明光源和紫外光源
照明光源和紫外光源位于玻璃门内侧,分别提供工作区所需的光线和用于工作台面及空气的消毒。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设有电源、紫外灯、照明灯、风机开关以及控制前玻璃门移动等功能按钮,用于设定和显示系统状态。
分类与选择
分类
根据NSF49标准,生物安全柜可分为I级、II级和III级,适用于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操作。其中,P1级媒质指普通无害细菌、病毒等微生物;P2级媒质是一般性可致病细菌、病毒等微生物;P3级媒质是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可治愈;P4级媒质是烈性/致命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不易治愈。
选择原则
实验室级别为一级时通常无需使用生物安全柜,或者使用I级生物安全柜。二级实验室在可能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时,可使用I级生物安全柜;处理感染性材料时,应使用部分或全部排风的II级生物安全柜。如果涉及处理
化学致癌剂、放射性物质和挥发性溶媒,则只能使用II-B级全排风(B2型)生物安全柜。三级实验室应使用II级或III级生物安全柜;所有涉及感染材料的操作,应使用全排风型II-B级(B2型)或III级生物安全柜。四级实验室则应使用III级全排风生物安全柜。当人员穿着正压防护服时,可使用II-B级生物安全柜。
安装与使用
安装
生物安全柜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避免侧置、冲击和碰撞。设备应安装在温度10-30
摄氏度、相对湿度不超过75%的环境中,置于稳固的水平面上,并靠近固定电源插座。安装时,顶部应留出至少200毫米的空间,背面与墙壁之间应留出至少300毫米的距离,以利通风和维护。设备不应安装在人员频繁出入的通道中,应远离门窗和其他可能干扰气流的位置。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安装后需重新校准风速。
使用
使用生物安全柜前,应接通电源,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彻底清洁双手,并用70%
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随后,将实验物品按规定摆放于安全柜内,关闭玻璃门,打开电源开关,如需消毒,可开启紫外灯。消毒完成后,调整至工作状态,打开玻璃门,让设备正常运转。待设备完成自净过程并稳定运行后,即可开始使用。工作结束后,取出废弃物,再次用70%酒精擦拭工作台,保持气流循环一段时间,然后关闭玻璃门,关闭日光灯,开启紫外灯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关闭电源。
维护与注意事项
维护
为了确保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每次使用前后,应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HEPA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到期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更换。WHO、NSF49和YY0569均规定了生物安全柜的安全检测条件,包括新安装、年度常规检测、移位、更换HEPA过滤器和内部部件维修等情况。安全检测项目包括进气流流向和风速检测、下沉气流风速和均匀度检测、工作区洁净度检测、噪声检测、光照度检测和箱体漏泄检测。
注意事项
在使用生物安全柜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物品间的交叉污染,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减少双臂进出次数,避免影响气流平衡。柜内物品移动应遵循低污染向高污染的原则,操作时可在工作台上铺放消毒过的毛巾,以吸收可能溅出的液体。避免将易产生振动的仪器如离心机、振荡器等放置于安全柜内,以免影响过滤器的效能。此外,禁止在安全柜内使用明火,以防高温颗粒杂质损坏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