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指霉属
霜霉目霜霉科真菌
霜指霉属(P.spp)主要根据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大小形态定种,这些特征受环境条件、寄主种类的影响大,因此应在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鉴定,必要时需进行隔离试种。霜霉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系统感染的高粱植株的颖壳内和种皮中都发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在种子的胚乳中观察到了菌丝段。在玉米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中都检查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和菌。
详细资料
霜指霉属
学名  Peronosclerospora
分类地位  藻物界(Chromista) ,鞭毛菌门(Mastigomycota) ,卵菌门(卵菌门) ,指梗霉目(Sclerosporales),指梗霉科 (Sclerosporaceae)主要种类:
玉米霜霉病菌  高粱霜霉病菲律宾霜霉病 甘蔗霜霉病
分布地区
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尼泊尔、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也门以色列意大利埃及加纳尼日利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扎伊尔、赞比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得克萨斯州亚拉巴马州、阿肯色、佐治亚州堪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马、田纳西州、肯塔基、印第安那、伊利诺、密苏里、内布拉斯加州佛罗里达州16个州)、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拿马共和国委内瑞拉、秘鲁、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
寄主植物
玉米、羽高粱(高粱属 plumosum)、墨西哥假蜀黍(Euchlaena mexicana)、狼尾草属(Pennisetum spp.)、磨擦禾属(Tripsacum spp.),在中国南方,该菌越冬在田根子草上。
危害情况
幼苗受侵染后,全株呈淡绿色,逐渐变黄枯死。成株受侵染,多自中部叶片的基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初为淡绿色长条纹,后即互相融合,使叶片的下半部分或全部变为淡绿色至淡黄色,以致枯死。叶鞘与苞叶发病,其症状与叶片相似。病株矮小症
偶尔抽雄,一般不结苞,提早枯死。轻病株能抽雄结苞,但籽粒不饱满。在潮湿条件下,病叶的退绿条斑上长出霜霉状物。
形态特征
除了根部之外,在病株各部分都有菌丝,以叶部最多。菌丝有两种类型,一种直而少分枝;另一种具裂片,不规则分枝而成簇。菌丝有不同形状的吸器。分生孢子梗无色,基部细,有1隔膜,上部肥大,双分叉2-4次,整体呈圆锥形,梗长150-550um,小梗近圆锥形弯曲,顶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近球形,大小为27-39x17-23um。未发现卵孢子。
生物学
玉米霜霉菌为专性寄生菌,其菌丝体不耐干燥,在常规干燥贮存的种子中失去活力,一般玉米种子不传播病。但菌丝可在甘蔗的无性繁殖材料中保持活力,甘蔗插条可传播病害。分生孢子由于对阳光与干燥敏感,只能在生长季进行田间侵染。而卵孢子抗逆性强,可随高粱种子(尤其是带颖壳者)进行远距离传播,这可能是高粱霜霉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检疫方法
产地检疫:主要根据为害症状确认。
室内检验:
1对未充分干燥的病组织保湿,可长出孢囊梗和孢子;
3种子及病残体内菌丝体的检查:
1)浸泡和染色:每样品中取400粒种子,23C下浸入1L 5%氢氧化钠 和0.015%棉兰乳酚油溶液中染色24小时。
2)提取: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在自来水流中搅动,用相连的分样筛(5mm、4mm、3mm)分离种子各部分(胚在最底部的分样筛上)。
3)脱水和分离:将胚和种皮分别用乙醇脱水2分钟,加200ml乳酸:丙三醇:水(1:2:1)混合液,分离胚和种皮。
4)透明:胚和种皮分别转入盛有乳酸:甘油(1:2)的250ml烧杯中,加热煮沸,然后冷却。
5)镜检
防治方法
一、处理方法
1.不从病区引进种苗。引种应隔离试种。
二、防治方法
1.种苗用瑞毒霉Apron 35 DS(有效成分0.2%)、萎锈灵(有效成分0.1%)拌种效果好,每公斤拌药2克(有效成分)。但减少种子萌发,而用金霉素无此弊病。甘蔗插条可用热水处理杀菌,在45C水中预浸1h,室内晾24h,再放入52C热水中浸1h或55C热水中浸0.5h。
2.采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3.拔除并销毁田间病标与病草,去除侵染来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详细资料
分布地区
寄主植物
危害情况
形态特征
生物学
检疫方法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