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苏氏大宗庙
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的明代寺庙
广东碧江苏氏大宗庙,又称“种德堂”、“贻谋堂”,种德堂之名取自四川眉山的“种德亭”。碧江苏氏大宗庙(种德堂)重建于明代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由族中的后中进士、官拜大方伯、主持过庐山白鹿书院的苏葵与进士苏仲组织重修建。至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建成,此年正值苏葵中科入翰林。大宗庙,坐西向东,七开间,建制形制很高。碧江“种德堂”门口的“苏氏大宗庙”五个字的牌匾是明代的岭南大儒陈献章题写。“种德堂”建成后,辉煌了五百多年,一直成为广东省祠堂的翘首!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被毁。
碧江苏氏大宗庙遗址,已建为顺德碧江小学与顺德碧江承德公园,碧江承德公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碧江村的景点之一。
历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苏珥撰写的《苏氏种德堂永泽记》翔实地记录了碧江苏氏大宗庙的沿革:碧江苏氏始祖于南宋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定居碧江,经过百年创业之后,子孙们在碧江建了一座“簪缨堂”来祭祀祖先,不久,这座可能是顺德祠堂鼻祖(那时顺德还没有设县)的簪缨堂毁于元代兵。明代洪武初年(14世纪60年代末),苏氏在碧江乡内设立了祀祖用的“望祭坛”,之后又把露天的望祭坛扩建成望祭亭。宣德五年(1430年),进一步在亭址上建起了家庙种德堂。这早期的种德堂规模不大,不过,也算得上是有绝对纪年的早期的顺德祠堂了。
碧江的苏氏大宗庙,《苏氏种德堂永泽记》记载,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碧江苏族在村北择地大兴土木重建种德堂,这时期族中的翰林苏葵官至布政使,进士苏仲官至户部主事,二人位高权重,声望显赫,加上始祖是堂堂大宋太尉,所以重建的种德堂面阔七间,为等级很高的建筑形制,还请了岭南大儒白沙陈献章题了“苏氏大宗庙”门匾。从此500年来一直以其显赫和宏丽被视为顺德祠堂的代表,并引领着苏氏后代各世以及同乡他姓祠堂的不断兴建。
森严的等级观念
唐代建筑的等级规定:三品官堂舍,不得超过五间九架,六品以下不得超三间五架,平民百姓不得超过三间四架。
明代的住宅等级制度: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厅五间七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屋舍不过三间五架。虽然明代中叶以后对规格有所宽松,但却绝不是钱多说了算,越违章的建筑万一被朝庭发现,罪名绝对不轻。
种德之根义
《苏氏种德堂永泽记》摘录,清苏珥
碧江苏氏大宗庙,亦称种德堂。昔老泉作《族谱引》,谓:“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吾所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初一人之身也。”则今于祠内报本以祀初祖,群溯夫一人,以共联其骨肉手足。盖又老泉所谓“幸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而即日对夫始祖一人之身以戴祖也。子孙善与不善,由于祖宗之所积有厚薄,是则积之宜厚,而德不可不种也。
夫种德之说,始于虞书,而种训为布,盖凡物之树,必布于疆野,以使之畅茂,义固如斯矣。先人种之,宛示后人亦种之,贺知章句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诚有然矣。留耕惟在种德,种德即以贻谋,种德也、贻谋也,一以垂泽于永也。
夫人于人,先代所积之薄,可以相忘,而先代所积之厚,欣欣为之表传诸笔墨,如苏轼有《种德亭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森严的等级观念
种德之根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