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男,1960年7月6日生,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人物经历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理学通报》主编
工作经历
1978-1983 安徽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3-1986 安徽医科大学
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6-1989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助教;
1990 晋升为讲师;
1990-1994 兼任安徽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1993 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4-2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
1994-1998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1995 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1997 在香港大学生理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7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8 中国
药理学学会抗炎免疫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 安徽省政协委员;
1999 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博士生导师;
1999-2007 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长;
2000
安徽医科大学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委员会副主任;
2002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
2003 安徽省首批皖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4 抗炎免疫药理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4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
2005 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5 安徽省戒毒康复研究会副理事长;
2005 安徽省首批高校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2007 抗炎免疫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还担任《ACTA PHARMACOL SIN》编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编委等,《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等国外杂志审稿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炎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多年来,先后主持研究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博士创新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新药临床研究等多项课题。
首次发现褪黑素可直接调节T、B淋巴细胞和
巨噬细胞的功能,褪黑素调节
关节炎免疫细胞的作用是通过激活Gαi蛋白信号转导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关节炎滑膜
细胞的过度增殖与Ras-MAPKs和GPCRs-G蛋白-cAMP信号转导的异常变化有关。
首次发现Gαi蛋白功能的亢进是炎症介质引起关节炎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的重要机制,一些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抑制Gαi蛋白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首次研究发现,PDGF-BB可明显促进肝星状细胞Gαi2 的表达,TGF-β1可明显促进肝星状细胞Gαi2的表达,抑制Gαs的表达,TGP、SQDG可通过G蛋白-AC-cAMP通路抑制PDGF-BB诱导的HSC-T6增殖反应,通过G蛋白-AC-cAMP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HSC-T6的胶原合成。此系列研究为寻找更有效治疗
自体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制,为中国第一个
抗炎药免疫增强药芍药总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药已上市多年,为解除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痛苦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上不断有新的认识,带动了一些新作用靶点药物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新药的临床药动学、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任务。同时,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多位有影响的同行大力支持下,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著作,系统地介绍了抗炎免疫药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思路、方法和有关研究进展。
论文著作
近年来,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20余部,包括主编《抗炎免疫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论》、主译《临床药理学原理》、副主编全国本科生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第3版)、主编全国本科生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参编《药理实验方法学》、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创新药物的药物
动力学研究与评价》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培养的博士生学位论文2006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个人作品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