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中国生态摄影师
王英,女,中国生态摄影师,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俗摄影协会理事、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昆明摄影家协会会员、官渡区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昆明鸟类协会常务理事、云南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岁的王英曾是个“叛逆”少女。爸爸让她每天学习画画、书法等,但是她都兴趣缺缺。直至某天,偶尔接触到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触电一般,这个女孩爱上了即刻记录的感觉,对比需要一笔一划才能描绘出物体的画画,相机的瞬间记录成片,无疑给她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工作经历
从19岁开始,多年来王英未间断过对摄影的学习,在摄影技术上更是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得心应手的驾驭人文、民俗等摄影题材。
与生态摄影结缘也是一次意外。某日她独自到丽江老君山拍风光,走在林间正准备拍摄之际,远处有团黑色物体正在慢悠悠地一步步接近放大,定睛一看,她吓得摒住了呼吸,轻轻束手束脚地挪到旁边的大树背后,此时,脑海里疯狂浮现的是黑熊与竹筒的自救方法:用竹筒套在手臂上,当熊用爪子扑过来之际,把竹筒递给它,黑熊收获了战利品,就会自行离开。但是诺大的树林里哪来的竹筒呢?她只能悄悄躲在树后,过了一会儿,偷偷看,黑熊已经离开了。劫后余生的她,莫名对动物有了深刻的好感,同时也切身感受到“自然缺失症”在自己身上的体现。从那里回来后,王英被生动地上了一课,从此开始学习各种动物生态知识,风光、人文的拍摄也大幅度减少,一心专注于动物。
30岁,很多人认为的“而立之年”,应该要稳定下来,并“小有成就”了。王英却从未停止进步的脚步,她成为了母亲,可爱的女儿为她的摄影作品注入了一丝温柔。
成为专注于鸟类的摄影师也与女儿有关。
有一次,在丽江老君山进行野外拍摄时,她忽然看见有只幼鸟从树根底飞了出来,带着好奇,她用手拨开树枝一探究竟,果然在那里发现了个鸟巢及鸟蛋,她决定等亲鸟回来,拍摄孵化的照片,没想到等回来的亲鸟却迟迟不肯归巢,她害怕鸟蛋不被孵化,心急之下,悄悄把鸟巢和几个鸟蛋一起装进包带回了家,并兴奋地向女儿展示这一“成果”,没想到,换来的是女儿沮丧的一句话:“妈妈,你把它们带回来后,它的鸟妈妈该多伤心啊!”这句话醍醐灌顶,让同样身为妈妈的王英,惭愧不已。事后,通过一位鸟类专家,她才知道涂过护手霜的手,是不能触碰鸟巢的,否则留下了气味,亲鸟就会弃巢弃子。
为此,她的内心更加愧疚,但也衍生出对这些灵巧小生命的迷恋与好奇,下定决心用镜头的方式记录并保护它们。鸟类来无影去无踪,想要拍好,难度大于陆地动物。为了出片,王英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疯狂恶补鸟类知识,拿出大量积蓄更换专业设备,放弃了护肤保养,不顾辛苦地跋山涉水……一心扑在钻研上,致力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鸟人”。
如今,她已成为了国内鸟类生态摄影的佼佼者,拍摄出了成千上万的鸟类照片,屡获大奖。
像所有专注于事业的女性来说,她对女儿还是有点内疚“我觉得对于家庭,挺不称职的,缺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觉得挺内疚的,好在感谢他们现在已经能理解、支持我了。”
如今的王英依然未曾想过退休。虽然成为了摄影大家,但依然谦虚亲切得像邻居家的大姐姐,喜欢和你分享一路上的见闻感受,笑起来眼睛眯得像弯月,讲到兴奋之处,手也跟着比划,宛如年轻的少女在叙述情事的小鹿乱撞,倒也贴切,这是她用青春在和鸟儿们的对话。“我觉得60岁,是我状态最好的时候,我也没有具体的退休时间,也许有天按快门的时候,我就倒下了,就让我留在那里吧。”
透过她的照片,能看到生物多样性,但透过她的经历,能让人意识到人类生命的多样性,可以打破约定俗成,可以为热爱奔赴未知,维护可能性,维护生命力。
主要成就
参与完成国家基金项目《胡兀繁殖生态学》的研究拍摄,一直致力用镜头记录自然魅力,用灵动的影像唤起更多人对生态的关注与保护。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