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浆墓
浇浆墓
浇浆墓是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其特点是将木棺外包以生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混合而成的物质,经过多次夯实而形成。这种墓葬结构坚固,使得盗墓者难以进入。一些保存良好的浇浆墓内,不仅随葬物品得以完好保存,甚至墓主的遗骸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
形成与发展
浇浆墓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流行程度经历了起伏变化。在明朝和清朝初期,浇浆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后期则逐渐减少。
特点
浇浆墓具有多个显著特征。首先,它是在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墓葬形式。其次,它的封闭系统较为完善,在墓室内放置中药有助于防止尸体腐烂。因此,许多浇浆墓内的尸体能够长时间保存,甚至在出土时仍能保持弹性。此外,由于其密封性能良好,浇浆墓中常能发现丝绸、漆木器等通常难以在其他墓葬中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
发掘风险
尽管浇浆墓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墓室内部的物品,但由于氧化的作用,一旦这些物品暴露于空气中,它们往往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并失去原有的颜色或形态。这使得浇浆墓中发掘出来的文物的保护工作变得极为困难。
参考资料
洋河新区庄西村墓群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8-17
目录
概述
形成与发展
特点
发掘风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