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种,即跳羚Antidorcas marsupialis。分布于
南非。体长1.2~1.5米,肩高68~90厘米,体重32~36
千克;四肢细长;背部中央有1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受惊而开始逃跑时,褶皱展开,出现1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向同伴告警的信号;雌雄均具角,黑色上具环棱。极善跳跃,跳起时脊背弓起,四肢下伸而靠拢,一跃可高达3~3.5米,故名。在干旱季节为寻找新的草场而结大群进行长距离迁移。以草类和灌木嫩枝为食,如有足够的青草则不饮水。每年5月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通常在11~12月产仔,每胎1仔。
鬣狗科、
兀鹰等为其天敌。
仅1种,即印度羚(印度黑羚)Antilope cervicapra。分布于南亚。
雄性具螺旋状长角。栖息于开阔草原,通常结成15~50只的一雄多雌群体,另有年轻雄性群,旱季会聚集为成千上万只的大群。感观灵敏,性机警,善于奔跑和连续跳跃。主食青草,兼食树叶。每年2~3月发情交配,求偶争斗剧烈,孕期为六个月,每产1~2仔,1~2岁性成熟,寿命约15年。数量较少。
仅1种,即沙羚Ammodorcas clarkei。分布于东
埃塞俄比亚。身体纤细,奔跑时速可达75千米。数量稀少。
仅1种,即长颈羚Litocranius walleri。分布于东非。肩高约1米,体重约50
千克。
雄性具角。颈和四肢均细长,可单以后肢站立,吃高处的树叶。群居。交配季节雄性颈部明显涨大。
仅雄性具长角。有16种:阿拉伯羚Gazelle arabica(已灭绝)、贝氏羚Gazelle bennettii、也门羚Gazelle bilkis(已灭绝)、卡氏羚Gazelle cuvieri、苍羚Gazelle dama、鹿羚Gazelle dorcas、瞪羚(
羚羊)Gazelle gazella、
葛氏瞪羚Gazelle granti、
细角瞪羚Gazelle leptoceros、红额羚Gazelle rufifrons(已灭绝)、红羚Gazelle rufina、沙特羚Gazelle saudiya、苏丹羚Gazelle soemmerringii、斯氏羚Gazelle spekei、
鹅喉羚Gazelle subgutturosa、托氏羚(
汤姆森瞪羚)
羚羊属 thomsonii。多分布于非洲,少数分布于
亚洲。我国仅鹅喉羚,见于西北高原地区,因
雄性在发情期喉部肥大似鹅喉而得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肢纤细,蹄窄;仅雄性具角,角细而略侧扁。有3种:黄羊(蒙古原羚)Procapra gutturosa分布于
蒙古国、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及
西北的半沙漠草原地带。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分布于我国
青藏高原、
锡金王国和
克什米尔的
拉达克等地的高山草甸草原。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特产于我国以
青海湖北岸及东北岸为中心的西北地区。前两者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者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