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图书馆,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京市
通州区,
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
北京城市图书馆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能力为5000至8000人次。
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开工。2023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的图书馆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城市图书馆。11月,北京城市图书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2月2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试运行。
历史沿革
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开工。2021年6月8日,北京城市图书馆项目顺利迎来了
钢结构封顶的重大阶段性建设节点。
2023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的图书馆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城市图书馆。6月,北京城市图书馆进入内部装饰阶段。8月,图书馆主体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5%,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11月,由北投集团全过程代建、
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北京城市图书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2月24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定于2023年12月27日13:00开馆试运行。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北京城市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赤印”,以“雕刻场所”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屋顶的树状
建筑结构以银杏树叶片为灵感来源,营造出“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读书环境。国内外首例自承重互为支撑的玻璃幕墙,由单块重量最高达11.5吨、具有高透明度的幕墙玻璃组成。
图书馆大厅内是木制风格的“山体”,面积达18000平方米。阅览室内安装了投光灯的“银杏树”,其“
树干”采用了GRG(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包柱系统,柱身内藏有机电系统、消防水系统、强弱电管线等功能,集多种用途于一体。“树冠”顶部的“
白果叶”安装了
太阳能薄膜
太阳能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万度。
图书馆屋顶共设计了126个采光顶,上面安装带有人字坡的玻璃,阳光可从这里直接照进图书馆内,极大地降低了建筑物日间照明所需用电量。与此同时,采光顶玻璃还运用了调光技术,可以在中午等光线充足时降低透光率,在早晚增加透光率,保障读者阅读时的光线需求,这项调光技术还能节省照明电量、空调能耗和取暖用电量。
馆内布局
北京城市图书馆分为地上3层,地下1层。
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开放区域包括一层的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
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以及贯穿一至三层的森林书苑区域,该区域提供文旅、法律、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借阅,以及工具书、中文报刊和外文文献的借阅。
馆藏资源
北京城市图书馆藏书量达800万册,阅览坐席约2400个。建有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最专业的艺术文献馆、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元宇宙体验馆。
除纸质图书外,北京城市图书馆还提供非遗项目、非遗图片、音视频、老照片、舆图、拓片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
图书馆文化
服务宗旨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服务方式智能化
功能设计理念
亲民、特色、智慧
文化活动
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当日及
元旦期间将开展国风游馆打卡、古乐诗词吟诵、“展阅季”公共艺术展览等活动。此外,北京邮政发行《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纪念封套装,并预留5枚神秘印章位置供读者打卡。
读者服务
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
1.地铁一号线八通线通州北苑站A口(东北口)出,通州北苑路口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2.地铁六号线北运河西站B口(东北口)出,地铁北运河西站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3.市郊铁路S1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乔庄东站出,京东运乔建材城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北站。
自驾
导航“北京城市图书馆”(
通州区上码头路与惠林路交叉口东南260米),自驾读者可停在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
开放时间
试运营起,北京城市图书馆周二至周日每天10时至20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