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古城墙由砂
卵石黏土夯实墙心,外墙采用
砂岩条石筑砌。在漫长的历史中,外墙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风化、碎裂严重。雨水的侵灌和植物的生长,导致墙体变形。同时,由于人为因素,也对古城墙形成破坏。1992年,文物部门曾对古城墙进行维修,将谯楼重新刷漆,朽坏的构件或拆掉或修补,被破坏的女墙也重新恢复。
2007年,潼川古城墙的保护引起全国政协委员
舒乙的关注,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交4461号提案,认为潼川古城墙不仅年代久远,而且质量高,城墙的材质超过北京古城墙,应加大保护力度。当年,三台县委、县政府将古城墙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潼川古城墙遭受严重损坏,部分墙体基础
沉降、裂缝,特别是南门谯楼的主体梁架明显倾斜。震后不久,潼川古城墙及东南门被列入
三台县文化遗产(文物)灾后重建项目。
古城墙均用长1.2米,高、宽0.3米至0.35米的条石砌成。东门结构与南门相同,内、外门洞间有双扇铁皮木质大门,门楣有浅浮雕花卉卷草
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