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江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副教授
杨培江,1963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现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画师。他也是艺术品证券化领域的先驱。
主要艺术活动
2008年:“水彩的重生”——杨培江作品展 宏宝斋-厦门画·迹——第一届广东青年画院展2004-2007 广东
2007年:东方墨·第二回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邀请展 广东
作品《山风》《孩斗》《狮头鹅》入选《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大连
融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教师作品展 广州
广 州 青 年 画 院 展 览 广州
第 三 届 全 国 中 国 画 展 览 北京
参加第四届山东国际美术博览会 山东
2006年:“自然与偶像”——杨培江,冉油画联展 厦门
《梦莲》水彩画,参展“中国水彩百年画展” 北京
水彩的语言——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 广东
广 东 星 河 特 展 广东
广东省50周年美术大展 广东
2005年:“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河南
“全国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广东
参加“中国(南京)首届艺术博览会” 南京
参加“中国(广州)第十届艺术博览会” 广州
《惠村笔记》——杨培江油画作品展 宏宝斋-厦门
“新状态第五回杨培江作品展” 宏宝斋-厦门
2004年:“第 十 届 全 国 美 术 作 品 展” 浙江
“第二届李剑晨奖水彩画双年展” 江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广东
2003年:“中 国 首 届 粉 画 展” 苏州
“新状态第五回·杨培江作品展” 广东
“2003年 全 国 中 国 画 展” 合肥
2002年:“全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展”(优秀奖) 宁波
“广东省“时代节奏”写生作品展” 广东2000年:“第 五 届 全 国 水 彩 画 展” 广州
“广 东 省 第 二 届 水 彩 画 展” 广东
1999年:“第 九 届 全 国 美 术 作 品 展” 上海
“广 东 省 首 届 水 彩 画 展” 广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广东
1998年:“广东中国画艺委会第一回展” 广东
1997年:“97 中 国 青 年 水 彩 画 大 展” 北京
1996年:“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 石家庄
“广 东 省 美 术 作 品 展 览” 广东
1994年:“第 八 届 全 国 美 术 作 品 展” 北京
“第八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铜奖) 广东
1993年:“93 杭 州 中 国 水 彩 画 大 展” 杭州
“93 香 港 水 彩 画 大 展” 香港
“杨 培 江 油 画 展” 广东
“第三届广东省体育美术作品展览” 广东
个人画集
2000年出版《艺术与生活--杨培江》(海南出版社)
2003年出版《杨培江2001-2002作品》(汕头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丛书书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状态展·第五回·杨培江·作品》(广东美术馆 书艺出版社)
2005年出版《惠村笔记》上下册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出版“梦莲传说”挂历《杨培江作品》
2006年出版《溢彩—杨培江、王越作品集》(广东美术馆)
2006年出版《丹青典藏—杨培江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7年出版《2007杨培江·国画》台历
2007年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杨培江国画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
2007年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杨培江梦莲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
2007年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杨培江综合材料专辑》中国邮政明信片
2007年出版《杨培江彩墨画集》---中国美协美术培训中心《画苑》编辑部
2007年出版《美术天地——杨培江专辑》(上海美术天地)
2008年出版 惠村手记《都市水墨第2辑-杨培江》(荣宝斋出版社)
被收藏作品
2008年出版《中国油画收藏·杨培江》(山东人民美人民版社)。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郑州美术馆”“中国粉画艺术馆”“中国水彩”“中国美术家协会”“东南亚、欧美企业家”等收藏。
文章评论
固执
的人和他的故事·杨培江 无疑,杨培江是一位本色的艺术家,他总是保持着一种朴素的低调和无奈中的“好脸”(潮语中爱面子的意思),经常在朋友的聚会中做着种种自我解嘲的工作,面对着朋友们无意或刻意为他提出的生活或艺术上的问题,他会很认真的一一给予解答,当然,他总是在问题中把自己放在劣势的一边。这也正是杨培江身上宝贵的品质之一——艺术家的天真和单纯。他从来不掩饰创作中的困惑和焦虑,他不会让自己郁闷得深刻起来,他可以顽皮地绘声绘色跟你描述他是如何如何的焦虑,所以他不具备被模式化的艺术家的外表,怎么看,他更像是一位质朴的“手工业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艺术在学术界、在艺术市场之中成为吸引注意力的焦点。
“多变”
杨培江的“多变”是众所周知的,他广泛地涉猎各种媒材,从水彩、水墨、油画以及综合材料的种种尝试,似乎为自己的“不安分”寻找慰籍,而深究一层,其实他所有艺术实践的动力原点,是来自于他内心的忧患意识、自我的检讨精神以及对自身能力的挑战意识。他不愿成为一位驻步的守望者,他像一位行者,在和媒材的种种对话中、在各种复杂的互为关系中去寻找精神空间的开拓和可能性的到来。杨培江的多变并不会造成对艺术家艺术形象的错乱认识,这一点是由他所选取的题材和独特的造型意蕴所决定的。他精神世界的倾诉往往是放置在一个特定的乡土空间,或是饶平惠村、或是隆都文园等,作品中所呈现的是潮汕农村大风景那种特定的气质——秀逸中的粗砺,清婉中的野莽。在苍郁丰密的山林中,在斯文儒雅的潮汕庭园中,是乡童村孩的游戏野耍、是克己睦邻的自适生活、是甜蜜而粗犷的男欢女爱、是推着单车沿着村道一路吆喝的一盘生意。
“刻薄”
他对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个性、富有生气和情趣,并深刻地呈现出各异的精神世界,人物那种特别的性情以及慧,被塑造得入木三分,在杨培江作品面前,有时会觉得他深刻得有些“刻薄”。杨培江的作品之所以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这和他对生活的深度信任有关,和他写生的积累和对乡村生活宿命般的缘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每次乡村里的素材收集,他总会把自己“还原”为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人,自然地融合在这种生活之中,他在舍弃城市市民或是艺术家的主体身份之后才能够获得另一种主体意识来认识在乡村中所面对的一切,才能在日常的细节中体悟乡野山间无形地维持着民生秩序的伦理宗法如何去规范着一个村落的生活方式,如何去培养出乡民们特定的生活智慧和精神面貌,他不再是一位旁观者,他是一个亲历者,是细节中的细节,揽镜自照,笔下的一切便自然流露,内心的镜像折射到作品之中成就了一部乡村的野逸小说。
跋涉之途
读杨培江的作品,必须在现实与虚构的交织之中寻找到他精神上的跋涉之途。正如贾平凹走不出他的“废都”,莫言走不出他的“高梁地”一样,杨培江也一样走不出他用各种形象塑造出来的“杨家村”,这是他的国度,他是这里的王,并对笔下的众生投以悲悯、仁慈和爱意的垂注。
综观艺术史
综观艺术史,不仅是一个观念嬗变的历程,也是一部材料史。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艺术的责任和权利被同时放大,艺术历史中被每一个时代规范的每一道藩篱被逐一拆解,人们似乎不用去怀疑是不是艺术,而是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理解为什么这是艺术,以及这些艺术最终的精神指归。当“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被搁置或是被遣逐的时候,艺术家所要面对的困境是如何去接近艺术精神的核心。这正是这个时代文化的内在焦虑,这个时代中保持着对传统的敬意和传统艺术操守的艺术家的共同焦虑,杨培江是其中一员。(对于投机者来说,这恰恰是一个有利的时机,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因为他不必付出任何一种道德成本)
观念解放
观念解放和媒材的应用是一种齿轮带动关系,因为观念自身会要求某些媒材作为其技术支持、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媒材也必须通过观念来赋予其新的文化特性和语言能力,这近乎一种彼此间的供需关系。对于综合材料的应用,可以看到杨培江他对自身观念的修正,他正想借助各种不同的媒材的质地、肌理来改造原来的视觉形态和形式美感,并刺激自身对于新观念的敏感度。他的尝试在一段时间内也遭遇到不断的自我质疑,而最后是证明了他在操控媒材和视觉把握上的过人之处。各种各样的纸材和布材的应用,在杨培江的作品中显得随机和自然,在油色的交混碰撞之中形成了一种构图和形象的平衡力量,维护着主题的明确性,同时也在制造出各种媒材对话的氛围,加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巩固了个人化的视觉图式。当然,媒材特定的美感和表达能力仍然必须从属于杨培江内心的乡村意象和带着浓重乡音的野史叙事。
理由
对于乡村题材的坚持和乡土空间的一往情深,看得出杨培江是一位固执的人,他的固执有他的理由,也只有固执才能够使他成为杨培江而不是李培江、林培江,他一如既往走来,也将一如既往走去,众多的朋友们,或许没有期待他身上会有什么意外之举,就让他继续讲述“杨家村”的故事,把故事讲深、讲透,讲得娓娓动听或是惊心动魄,讲他的人杰鬼雄,讲他的春来秋往,他倾情地讲,我们聚神地听,这未尝不是一件浪漫和天真的事儿。
孙晓枫
完稿于2008-6-10凌晨四点于澄海丰泽园七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主要艺术活动
个人画集
被收藏作品
文章评论
固执
“多变”
“刻薄”
跋涉之途
综观艺术史
观念解放
理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