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怡明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1967年5月18日—)是一位加拿大汉学家,目前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所长。他专攻于明朝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中国宗教史,海外华人史以及明朝军事社会史。他追溯明朝时期成立的一些地方邪教并发现其中部分仍在当世有留存。他希望他对这些传统的研究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了解宗教在建立地方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个人经历
宋怡明(Michael A.Szonyi),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明清及中国近代社会史学家。
宋怡明在十三、四岁时就曾与父母到中国旅游,对当时变动中的中国印象深刻。
1984年,宋怡明高中毕业后,利用一年的时间四处游历。借着多伦多大学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的合作关系,他获得在武汉教授英文的工作机会。于是凭着高中毕业前一个学期上夜间中文课的程度,宋教授只身前往刚对外开放的中国。由于当时中国欠缺英文老师,因此宋教授的薪资非常优渥,能够以在武汉教英文的收入旅游中国各地,一路上发生许多惊险有趣的经历。靠着公众交通工具与搭便车,宋教授从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游遍了整个中国。
1985年,宋怡明结束中国旅行后,进入多伦多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学,后因学校要求,另外选修中文课,在多伦多大学时,他已修习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历史课程,为日后投身中国历史研究打下基础。
1988年,就读第三年时,宋怡明申请到国际扶轮社奖学金,赴台湾大学哲学系就读,但随后发现只有历史学可以解答他的疑问,故申请进入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
1990年左右,宋怡明申请到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前往牛津市攻读博士,原计划成为伊懋可(Mark Elvin)教授的博士生,但当年伊可教授离职前往澳大利亚,由科大卫(David Faure)教授接替其教职,最后在科大卫教授门下学习。当时科大卫教授依据其在珠江三角洲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思考其后著作Emperor and Ancestor中国家与地方社会的问题。
1992年,宋怡明在科大卫教授的安排下,到福建省跟随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学习。在厦门大学时,他花费大量时间与郑振满教授等人一同解读族谱,发现福州家族组织不仅与科大卫《中国农村社会结构:香港东部新界的世系与村落》(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1986)中在新界的观察不同,也与闽南地区的家族组织有所差异,遂决定以福州市的家族组织作为其博士论文。
1994年,宋怡明博士毕业后,分别在麦吉尔大学(1994年—1998年)、多伦多大学(1998年—2005年)任教。
2005年,宋怡明进入哈佛大学执教
主要成就
《实践亲属》
在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任教期间,宋教授与郑振满教授、丁荷生(Kenneth Dean)教授、王大为(David Ownby)教授等学者有许多学术交流,且因David Wakefield教授之故,接手翻译郑振满教授的《福建明清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Family and Lineage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Ming-Qing Fujian,2001)。翻译这本书让宋教授对族谱资料有更深入的阅读,亦对其博士论文的出版有所帮助。宋教授在2002年于多伦多大学执教时,出版其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Practicing Kinship: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简称《实践亲属》),此书探讨明清时期的福州市群体因应国家规范、意识形态而“创造”家族组织的过程。
宋教授在麦吉尔大学授课时,于《亚洲研究期刊》发表《The Illusion of Standardizing the Gods:the Cult of the Five Empero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文,为其最早发表的文章,内容系针对福州当地的五帝信仰进行深入研究。“五帝”指的就是五瘟神,通常以五尊兽头神像受人祭祀,明清福州市乡村一带多遍布五帝庙,且庙宇会定时举办村庄巡游活动与驱邪仪式。尽管五帝庙被官方列入“淫祀”,并在不同时期受到来自官府不同程度的打压,然而当地的信仰活动始终连绵不绝。事实上,在地方菁英与官方的记载中,当地的五帝信仰属于国家祭祀的“五显”之变体;相反的,从流传的民间传说来看,“五帝”始终被人民视为当地的独特信仰。宋教授察觉到明清时期许多原属于“淫祀”的地方神祇,在地方人士有意识的“改造”后,尽管名称符合国家正祀,可是在祭祀形式、神祇与信众的关系上,地方的信仰传统仍然会延续下来。换言之,中国社会所谓的“文化统一”并非是真正的统一,甚至在一定层面来说,只是地方菁英创造出的假象,在中国标准化的表面之下,中国各地方社会的信仰,仍保有各自的活动空间。
基于此论点,宋教授认为此文章具有研究方法和学术方面的双重意义。首先从学术脉络来说,《The Illusion of Standardizing the Gods》尝试回应西方学界自八零年代以来围绕“中国性”(Chineseness)产生的一系列学术论辩,即“中国仰赖何种机制达到统一”或“中国社会为何是如此状态?”早年的研究者倾向中国社会主要仰赖“专制”与“皇权”等政治因素,后来人类学家华琛(James L. Watson)在1985-1993年发表多篇文章,企图由信仰和仪式的标准化来理解中国文化整合的现象,而宋教授这篇五帝信仰研究是最早对华琛的“标准化”理论提出挑战的文章。最后,在研究方法方面,宋教授强调研究者不能过分仰赖地方菁英与地方官员的著述,需要结合其他民间文献,否则易被单一视角蒙蔽而不自知。
《前线岛屿》
在2008年出版的《Cold War Island:Quemoy on the Front Line》(简称《前线岛屿》)为宋教授第二本学术著作。此书以冷战期间的金门县为研究案例,具体讨论冷战时期的金门人民在经济、社会、宗教等生活面向如何受到军事化、现代性、与地缘政治化(geo-politicization)等具全球性的因素影响。此书承袭《实践亲族》的研究方法,不同于明代的早期近代国家,现代国家在国家样貌、管理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然而宋教授仍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除了官方档案外,还大量使用田野调查、口访纪录和地方档案等民间文献,得以突破旧有框架,重建出金门的“新历史”。
从理论方面来看,宋教授认为在《实践亲属》中,“族谱”不仅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更直接反应人群面对国家、社会条件下的多样策略。换句话说,明清时期的家族组织,实可视为民众面对国家的策略之一。而在《前线岛屿》中,宋教授以战时体制下的金门县为例,更进一步表示人民即便处于强而有力的国家统治下,依旧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追求自身利益。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书中提出的“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带给本书很大的启发。让此书倾向于理解当地人群的策略,也就是不同群体如何以既有的社会、文化资源为依据,采取行动并形成优化自身处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被统治的技艺》
2017年11月底出版第三本专著《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被统治的技艺:帝制中国晚期的日常政治,简称《被统治的技艺》)。从书名可知,此书与《前线岛屿》同样受到斯科特的影响。此书以明代沿海卫所为背景,从军户族谱着手,不仅成功将地方卫所的历史变迁还原到其地方社会和地方史的脉络中,还以此为基础,进而剖析地方军户当时的社会条件与其选择的生存策略。
个人生活
宋怡明的妻子是Francine McKenzie,她在西安大略大学担任国际关系系教授。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主要成就
个人生活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