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星1952年生于
北京市。1982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编委、编审、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学科评审专家。
记得1999年的时候,也是在上海开过一个世界古代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会,在那次会上我就说,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出了很多问题,弊误种种,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无论是三千年以来这种传统的历史
惯性的影响,还是这些年来种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它都首先作用于我们的研究者,作用于从事研究的人的身上,使我们的主体精神发生了一种变异,进而影响到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甚至影响到言说方式。第二,由于我们思想力的萎缩而导致思想僵化、苍白,缺乏思考,更谈不上智慧。第三就是研究者真性情的一种泯灭。这十年里头,我们在一篇小论文或者一篇小著作里边,很讲究它的学理,但是我们在整个古代文学的大格局下,大的学理依然是含混的。
鉴于古代文学研究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困境,我想讲讲文学是人学这个问题。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体应该是人,如何理解人和人性,也就决定了我们怎么去解读文学作品、理解作者、认识文学史,以及我们怎样评价文学理论主张,也影响到我们观察思辨的思维取向和层次。这样也就决定了你写出的论文或者文学作品的文化品格。所以,这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切入点和基础,应该从“人”的视角入手去认识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