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琦琳
孙琦琳
1981年,孙琦琳病逝,终年54岁。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革命思想。1947年毕业于长春医学院。1949年,他担任庄河中学教师,并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在动员学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三反”、“五反”等政治活动中,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工作经历
工作初期
1952年,孙琦琳在庄河第二中学任教导主任和校长。期间,他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和总结经验教训,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孙琦琳任庄河市高级中学校长。期间,他经常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教学方法,给教师讲示范课。
1960年教学改革工作中,他组织教师学习黑山小学教改经验,联系本校实际,亲自总结出“抓住本质,精讲多练”的经验,推广全校。
1959年和1961年,他当选为县政府第一届和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孙琦琳受到迫害,仍坚信党的领导,忘我为党工作。他身体患病,仅住院半年,就要求出院工作。1977年,庄河县委给他平反,恢复他的党籍,他高兴地流出热泪。他不顾自己患有肝硬化重病,更加忘我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投入拨乱反正,集中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教师端正办学思想。他要求学校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德、智、体一起抓”,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上、中、下一起抓”,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坚持知识与能力一起抓,处理好二者辩证统一关系,交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主张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将这一主张写成论文,在1978年《辽宁教育》上发表。
观点与贡献
80年代初,孙琦琳针对高考中的问题,对本校高考复习提出改革,要求高考复习做到“不脱离课本,不突击备考,不准提前结束课程,不准自习时间讲大课”,并采取“诸葛亮会”方法,集中智慧,群策群力,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改革后,庄河市高级中学学生高考连续几年在大连市地区居于上游。他因教学改革成果突出,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1981年10月3日,《辽宁日报》以《庄河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大多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到底》为题,介绍了庄河高中的教学改革经验。
孙琦琳抓教学工作,坚持三点:
一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亲自讲课;
二是加强备课,坚持领导检查教案制度;
三是加强工作计划与总结,年、期、月、周教学工作都按计划运作。他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出一份教学经验,先在教研组交流,推选典型,后在全校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许多教师按照他的这个要求,在教学研究上脱颖而出。
孙琦琳病危期间仍念念不忘学校教学改革。临终前,他在病床上坚持工作,写了《不要找错根源》、《改革高考办法是当务之急》、《责任制在学校》等文章,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工作经历
观点与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