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2004年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Les choristes)翻拍自1945年法国电影《一笼夜莺》(法语:La cage aux rossignols),是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Christophe Barratier)的长篇电影处女作,由让-巴蒂斯特·莫尼耶(Jean-Baptiste Maunier)、热拉尔·朱尼奥(Gérard Jugnot)、弗朗索瓦·贝莱昂(François Berléand)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失意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来到压抑刻板的“池塘底”寄宿学校,用音乐和无私的爱改变了学校孩子们的一生的故事。于2004年3月17日在法国上映。
《放牛班的春天》以850万观看人次获得法国2004年年度票房冠军,并收获法国电影最高荣誉凯撒奖。此后连续在40多个国家上映,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原创歌曲两项奥斯卡提名。
2022年11月24日,4K修复版《放牛班的春天》发布定档海报,并于同年12月2日在中国内地重映。
影片剧情
2003年,著名指挥家皮埃尔(Pierre Morhange)回国参加母亲葬礼,老同学贝比诺(Pépinot)带来了马修老师的日记,二人回忆起那段在“池塘底”寄宿学校的时光。
1949年,失意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Clément Mathieu)来到“池塘底”寄宿学校担任助理教师,这是一所专门为问题少年设立的寄宿学校。马修在大门遇到了小男孩贝比诺,他在等待星期六,因为父亲会在星期六来接走自己。
马修发现拉齐校长(Headmaster Rachin)以一种粗暴无礼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学生弄伤学校杂工的眼睛,校长以集体禁闭作为惩罚。马修试图更和善地对待学生,帮作弄自己的学生在校长面前打掩护。
马修发现孩子们乱唱着自己手提包中的乐谱,萌生了创建合唱团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皮埃尔的母亲薇奥莱特(Violette Morhange)来到学校探望儿子,但皮埃尔正因上课画校长漫画被关禁闭。马修代替他与薇奥莱特见面,并对其萌生好感。
夜晚,马修撞见被新同学孟丹(Mondai)赶出宿舍的贝比诺,帮他教训了孟丹。而后撞见了偷偷练习歌曲的皮埃尔,发现他的嗓音条件十分优越,让他担任起合唱团的领唱,并开始对他进行单独指导。合唱团的成绩突飞猛进,学校的氛围也有了改善。
孟丹逃离了学校,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校长的二十万太平洋法郎。校长勃然大怒,叫停合唱团,合唱团转入地下。马修告诉薇奥莱特,自己正在帮皮埃尔拿到里昂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而薇奥莱特告知马修,自己已遇良人,马修表示祝福以掩饰自己的失落。
学校的赞助人伯爵夫人来观看合唱团表演,被皮埃尔的声音所打动。二十万法郎在厕所被发现,马修表示希望孟丹返校,但校长因急着借合唱团的“功绩”去董事会接受奖赏,对此不以为意。
几日后,校长归来,却发现校园里升起大火,这是孟丹蓄意报复放下的。这时,马修和校工马克森正带着学生们郊游归来,尽管这次郊游救了学生们的性命,但校长还是开除了马修,否决了他见学生最后一面的机会。马修落寞离开之际,教室中传来歌声,写着心意的纸飞机从窗边飞出,孩子们伸出手挥别马修。
回到2003年,二人回忆道,马修离开后,母亲带着自己转到里昂音乐学院就读;老师们向董事会举报了校长拉齐,校长也离开了“池塘底”寄宿学校;贝比诺在马修离开学校的那个星期六,带上自己“全部家当”跟上了他。马修老师在余生中,继续默默无闻地给学生们上着音乐课。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在筹划自己的处女座电影时,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想结合音乐进行创作,回想起1945年法国电影《一笼夜莺》,仍为故事而感动,故以此进行改编。
贝比诺在大门等父亲、皮埃尔透过窗户看母亲,这都是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童年时的故事。在拍摄时他还没意识到,在观看电影时才发现剧本里的很多故事都来自于自己的童年。导演后来总结道《放牛班的春天》是自己的童年和《一笼夜莺》的融合。
资金筹备
热拉尔·朱尼奥是《放牛班的春天》的演员和联合制片人,他抵押了他在巴黎的公寓以资助这部电影,最终以演员和联合制片人的身份通过该电影赚取了超过500万欧元,赢得了2004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演员称号。
选角
为了皮埃尔这个角色,导演和制作人找到了一位真正的男孩合唱团独唱者。让-巴蒂斯特·莫尼耶是圣马克小唱诗班的独唱者,该唱诗班也唱了电影中的歌曲,被混音到电影音频中。
影片拍摄
影片取景于法国Puy-de-Dôme地区Ravel城堡,剧组在Ravel城堡一共拍摄了3个星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进行布景。
该片是在夏季拍摄的,拍摄团队约有50人,拍摄时气温较高。困难的天气条件,导致了“间歇性罢工”,剧组还曾被枪击事件打断,差点无法继续拍摄。
圣马克合唱团团长尼古拉·泊特(Nicolas Porte)在幕后指导孩子们唱歌。拍摄时,这位团长在镜头后做出指挥的动作,热拉尔·朱尼奥模仿他,以此进行合唱指挥的拍摄。
主题与亮点
主题
《放牛班的春天》塑造出一个非正式组织的“池塘底”寄宿学校,校长是学校里说一不二的权威人物,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折射出问题儿童亚人群的人物群像,包括他们不妥当的行为举止,以及低自尊、对生活缺乏动力的心理问题。马修老师进入这个世界,教会他们尊重、激励、卓越、宽容和礼节。聆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挖掘学生个体的个性与特色,让他们在合唱团中都有用武之地。最终帮助学生重建起自信心,使他们具备与同龄人一般的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
爱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得到了细腻的展现与诠释。马修对学生的爱使其找到了引导孩子们走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生命世界,也使自己收获了生命中最幸福和自豪的美好时光。影片用真实朴实的镜头语言讲述了这个平凡中的奇迹故事,通过“落魄小人物”的角色设定和细节勾画,将马修老师这一略带神化意味的角色塑造得亲切而真实。使从天而降的“爱”自然地融入影片的情节、情感氛围与人物的精神世界当中,传递出爱的温暖和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主题除了尊严与自由,爱与宽容,理解与信任外,还有艺术性的陶冶教育。皮埃尔是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性格顽劣的他因向马修老师丢墨水瓶,失去了领唱和参与合唱团的机会,在合唱团给赞助人给伯爵夫人表演《夜晚》时,只能在一旁不甘心地观看。在《夜晚》安然、静谧的旋律中,马修老师伸出手主动邀请皮埃尔作为领唱。宽恕、爱、感恩等一众复杂的情绪随着音乐一同流淌,在艺术的衬托下显得真实而又美好。合唱团里的孩子通过音乐得到了信任;顽劣的皮埃尔受到马修老师的音乐启蒙后,逐步认识和发展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蜕变成为著名指挥家。音乐与人物情感、人物命运完全融合,为电影赋予了鲜明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音乐
《放牛班的春天》以日记本串联起1949年和2003年的两段故事,从成年的皮埃尔与贝比诺的重逢,闪回到过去,以马修老师的视角叙述起“池塘底”寄宿学校的时光。影片十分节制,没有花哨的炫技和刻意的渲染,自然地调动了观众的情感。故事情节总体都不出人意料,影片整体浪漫而温情,以真实与真诚打动人心。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由音乐交织在一起的电影,音乐与画面共同叙事。不同风格的音乐贯穿其中,将故事情节传递得更为细腻,处处关照着影片主题,为影片奠定了总体格调与节奏,使影片在音乐的烘托之下更加自然和谐。影片开头,指挥家皮埃尔收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响起,旋律轻快而流利,与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形成强烈反差,音乐和画面的相互对位使整个画面的内容更加饱满。此时片名在画面中逐渐出现,开启了这部以音乐作为中心内容的电影。
音乐与剧情契合,和谐发展。布鲁诺·库莱斯为影片量身定做的合唱曲目与情节一起共同推动着影片的发展。如合唱团的第一首曲目《眺望你的路途》(法语:vois sur ton chemin),在弦乐的拨奏中展开流畅舒缓的节奏,孩子们以传统的童声四声部合唱为基本形式进行演唱。歌词“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暗含马修的到来给沉闷绝望的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希望。到影片中后部分,一首独唱与伴唱相结合的《海面上的清风》(法语:Caresse sur l'océan),皮埃尔的领唱干净空灵,配以无忧无虑的合唱歌声,叙述出之前阴霾的生活已逐渐消失、孩子们的天真与可爱再次展现的故事情节。
色彩与意象
《放牛班的春天》冷暖色调结合,善用环境氛围中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或者邪恶丑。影片开头,马修刚来到“池塘底”寄宿学校,画面中充满着灰色的墙体、冰冷的大门、暗沉的天空、阴冷的宿舍和阴暗的教室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环境氛围,暗喻着寄宿学校孩子们毫无生机的精神状态,以及寄宿学校对灵魂思考的禁与压抑。随着影片发展,马修将爱与艺术带入这个世界,影片的色彩逐渐丰富,色调变暖,前段偏冷失真的木质品回到本色。
影片多用意向。如教室前的人体骨架模型象征着冰冷、恐怖的学校氛围,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骨架被马修等受音乐感染的人遮挡,不再出现。影片善用栅栏似的铁门、窗户进行构图,强调了隔阂、封闭之感。这类意向贯穿全片,马修刚步入寄宿学校是踏入的三扇大门、校长通过窗户看嬉戏的孩子们、马修为薇奥莱特关上工程师的车门、以及最后不断飞出纸飞机的石窗……这些意象指代了束缚、无助、拒绝、希望等情感,涵义丰富。
票房成绩
影片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国大受欢迎,并使年轻的让-巴蒂斯特·莫尼耶成为明星。影片的音乐一时间成为人们竞相关注的话题。来自影片中的音乐与歌曲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欢迎,其中很多曲子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上映之初数周蝉联法国排行榜冠军,之后在美国古典音乐专辑中获得亚军,半年之后仍然驻留在全美古典音乐排行榜的前列,影片中的唱诗班因超高的人气而开展了巡回演唱会。
在2004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时,《放牛班的春天》作为开幕影片被法国文化部长亲自推介到中国,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第77届奥斯卡电影节上一鸣惊人。
主要奖项
制片与发行
2004年10月27日,由百代电影公司公司在法国发行了《Les Choristes》DVD。
衍生内容
在电影取得成功后,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将该片改编成音乐剧,在法国首演后,在世界多地上演。2017年,在巴黎Folies Bergère剧院上演;2019年,《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音乐剧在北京市广州市等地上演。
影片评价
影片的表演是一流的,导演成功地让我们关心角色及其环境——这是像《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公式化故事成功的关键。尽管我们知道电影的起点、终点和沿途的大多数里程碑,这段旅程仍是很愉快的。(影评人James Berardinelli评)
《放牛班的春天》将故事讲得动听而真诚,但这并没有什么难度。1949年,那时的法国贫穷和疲惫,是法国艰难的时期,导演本可以更多地处理这个时段,但他没有。(影评人Walter Addiego评)
《放牛班的春天》只是类似电影的一个公式套路,并没有添加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元素。我会把它排在1995年的美国电影《生命因你动听》(Mr. Holland's Opus)和荷兰作品《弦动我心》之下。(《芝加哥太阳报》Roger Ebert评)
参考资料
..2022-12-16
Les choristes.IMDb.2023-05-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2022-12-16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剧官网.2022-12-16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2022-12-16
放牛班的春天 ( 2004 ).时光网.2023-05-16
The Chorus.rottentomatoes.2023-05-16
..2022-12-16
..2022-12-16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资金筹备
选角
影片拍摄
主题与亮点
主题
叙事与音乐
色彩与意象
票房成绩
影片影响
主要奖项
制片与发行
衍生内容
影片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