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平,本名陈平。祖籍浙江
定海区,出生于
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
三毛1943年出生于重庆,家里排行老二,原名陈懋平。1946年三毛随家搬至南京,看了生平第一本书《三毛流浪记》,并在后受此影响以三毛为笔名。1948年,随父母迁至
台北市。1962年,以真名陈平在《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第一篇作品《惑》。1967年,先后游学
西班牙、
德国、美国,并创作了散文集《
雨季不再来》。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2月,移居
加那利群岛;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经历。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后三毛回到台湾定居。1982年10月,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1984年因健康关系,结束教书生涯,租住于清泉,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90年,三毛创作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
滚滚红尘》出版。1991年1月4日,在荣民
总医院用丝袜自缢身亡,终年四十七岁 。
三毛曾先后到过59个国家和地区求学、旅居,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她写作的《
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被广泛译成英、法、日、
西班牙等15国文字,80年代初,“三毛热”一时风靡全球。以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有
三毛散文奖,主要面向各地汉语作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早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律系,后到
上海市,教书为生。抗战时期到
重庆市,以律师为业。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出生于上海。高中时期的缪进兰,曾参加过学校抗日救亡协会,积极参与救亡活动。她是学校的活跃分子,还是校篮球队队员。高中毕业后,和陈嗣庆结婚。缪进兰做过小学教师,后来辞职在家,当家庭主妇。陈嗣庆和缪进兰,都是
基督教文化徒。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
重庆市,
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在家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陈田心与二个弟弟陈圣、陈杰。三毛从小就和别的小孩不太一样,她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很强,有很多的主意,且性格倔强,特立独行,她更是个如假包换的行动派,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
1946年三毛随家搬至南京,看了生平第一本书《
三毛流浪记》。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为陈平。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据三毛家谱《陈氏永春堂宗谱》记载陈平祖上早期从
河南省迁往浙江。两年后,三毛随父母乘中兴轮迁至
台北市,定居台北建国北路朱仑。
1950年,三毛入台北中正国民小学读书。小学时期,三毛每月阅读《学友》《东方少年》杂志,还会读
鲁迅、巴金等人的作品和一些西方文学名著。三毛的腺陇之情,萌发于小学时代,她在学校扮演话剧《牛伯伯打游击》中的匪兵乙,对扮演匪兵甲的光头男生萌动了感情。每天夜晚,她在自己的卧房里默涛,祈求
雅威允许她将来做匪兵甲的妻子。11岁的三毛和一位哑巴兵建立友谊,后来在老师的逼迫下,不得不与哑巴兵疏远。次年,三毛在一位驻兵军官的宿舍里,被一幅少女画像所感动,从此体会到绘画之美。
1956年,三毛尝试复学无果,后正式退学。她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师从
黄君璧习山水、
邵幼轩习花鸟。之后三毛割腕自杀未果,获救。她读《
红楼梦》,顿悟文学意境之美,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读
金庸《
射雕英雄传》,从此成为金庸
武侠小说的热心读者。次年,三毛考入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在这里占据她心灵的,是
西班牙画家
巴勃罗·毕加索。第二年,三毛读《
水浒传》,她在学校,受到数学老师的羞辱,患少年
孤独症。后逃学到公墓里读书,被发觉,遂休学。一台风之夜,三毛再次割腕自杀,被送往医院抢救,缝二十八针。后来她跟父亲学习语文、英文、
钢琴等。三毛曾先后在美式和日式学校短期学习。
1961年,三毛师从
顾福生学素描、油画。后来又先后跟
韩湘宁、彭万学画。
开始写作
在1962年12月,经顾福生推荐,三毛以真名陈平在
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第一篇作品《惑》。次年1月,三毛发表小说《异乡之恋》,之后她又在《皇冠》19卷第6期发表小说《月河》。三毛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情缘。在三毛看来,主要包括:儿女之情、父母亲情、爱情。三毛的一生,也是纠结于爱情的一生。
两年后,三毛得到台北华冈
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这一年,三毛的初恋开始。十九岁的三毛人生第一次恋情对象是文化大学戏剧系高三毛一届的梁光明(舒凡),她的初恋轰轰烈烈。她追求爱情,近乎痴狂,把人家死缠烂打的苦爱。这场爱情,以三毛失恋告终。
1966年,三毛的散文《极乐鸟》在《征新新闻报》发表。第二年,三毛因失恋休学,只身远赴
马德里大学留学。6月,她在《幼狮文艺》发表散文《安东尼,我的安东尼》《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她于
圣诞节第一次结识荷西。西班牙人荷西恋上了三毛,当时荷西只十八岁,而三毛已经二十四岁,这一回,失恋的是荷西。
旅居经历
1968年,三毛拒绝荷西,利用假期在欧洲各地旅游。后一年,三毛离开
西班牙,去往
德国、美国,期间她都不乏追求者。他们中有同班的
日本阔少,有
德国外交官,也有中国留学博士。在马德里,三毛交了一位德国男朋友。毕业在即,三毛与德国男友约根一起到德国,为进入西
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她进入歌德语文学院学习
德语。三个月后,她飞到了
柏林西部地区。她的德国男友实现了外交官的理想,进了德国外交部任职。一年后,三毛与男友道别,独自飞往美国。三毛与约根分手后,进入美国
伊利诺大学主修
陶瓷专业,并在法律系图书馆工作。
三毛的爱情虽然在
台北市碰得头破血流,但到了国外三毛却成了骄傲的东方公主。在
西班牙,三毛拒绝了荷西和
日本同学的求婚;在
德国,三毛又伤了相恋两年的外交官的心。如今到了美国,她又不得不打出一副伤心牌。这回追求她的是一个中国同胞,堂哥的好朋友。他也在伊利诺斯大学,读化学博士。三毛拒绝博士的求爱,返回台湾。1971年,三毛返回台湾后,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
中国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同年,喜欢运动的陈父鼓励三毛与他一起打网球,在网球场上他们认识了一位德国教师。第二年,三毛跟德国教师建立恋爱关系并且接受了对方的求婚。可惜命运提弄人,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病发猝死。后来三毛在一个朋友家吞大量安眠药自杀,获救。
在
台湾省时,三毛和荷西分别已近六年。一次,三毛赋闲在家,一位西班牙朋友突然来访。寒喧之后,朋友就切入了正题,他问三毛是否还记得一个名叫荷西的人,这个人拖我带了封信,说如果三毛已经把他忘了,就不要给她看了。三毛说没有忘,打开信,里面夹着一张荷西的照片。1973年三毛再次远赴西班牙,与荷西重逢。后一年,三毛前往西属
撒哈拉沙漠,在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结婚后一年,三毛受《联合报》副刊主编平鑫涛(琼瑶之夫,皇冠出版社也由其创办)之请,开始以“三毛”为笔名,她用幽默流畅的文笔以西属
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见闻为题材写作。10月6日三毛在《联合报》副刊以笔名“三毛”发表第一篇“沙漠文字”《
沙漠中的饭店》。进入“沙漠文学时期”。
1975年撒哈拉沙漠政局变动,三毛与荷西撤离沙漠,前往
大加那利岛。次年,夫妻俩移居至加那利岛的滨海小镇泰尔德的。5月,三毛的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她的早期创作以《
雨季不再来》结集出版。三毛婚后第一次返台探亲。
1977年2月,荷西在
尼日利亚工作,三毛后期前往尼日利亚为荷西讨薪。她的作品《
稻草人手记》《
哭泣的骆驼》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次年,荷西工作于丹娜丽芙岛,在十字港附近参与人造沙滩,夫妻迁住于丹娜丽芙岛。
1979年3月,三毛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她第一次回国期间填词的歌曲《
橄榄树》风行一时。9月30日,荷西海底捕鱼时(荷西是水下工程师)意外丧生。三毛回到台湾。荷西之后,三毛的爱情已死,从此没有再婚。
独居生活
1980年,三毛独自返回,开始孀居生活。次年5月9日,三毛接受中国台湾新闻局邀请,返回中国台湾主持
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仪式。她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开始在国内定居。10月中旬,三毛在
高雄市首次做正式演讲。11月,三毛得到《联合报》赞助,开始了“
三毛全集06:万水千山走遍”的中南美之行。她的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
背影》两本书出版。又一年5月10日,三毛结束中南美12国采访旅行,飞返
台北市,进行“三毛女士中南美纪行演讲会”环岛演讲,主讲“远方的故事”。之后三毛回到
西班牙。10月,三毛又返回台北,任教于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作品游记《万水千山走遍》、翻译报道《
兰屿之歌》出版。次年7月,她的作品《
送你一匹马》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三毛于1984年因健康关系,结束教书生涯,租住于清泉,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三毛为在部落天主教堂当神父的美籍朋友丁松青翻译书稿《
清泉故事》,同年,《清泉故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年初,三毛参加第二届
新加坡华文文艺营,遇到大陆作家
秦牧、姚雪娘。三毛的作品《倾城》《谈心》《随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三毛创作唱片专辑《回声》,在那之后,三毛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下半年,三毛赴美疗养。
1986年5月,三毛返回
台北市。之后她赴加那利处理房子及荷西坟墓。10月,三毛正式回台北定居,被中国台湾诸多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三毛的有声读物《
三毛说书》、翻译《
刹那时光》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次年,三毛的有声读物作品《
三毛全集:流星雨》、散文集《
我的宝贝》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12日,三毛给“三毛爸爸”
张乐平写第一封信。她的作品《
闹学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后一年4月,三毛回大陆探亲,赴
上海市、
苏州市、
宁波市、
舟山岛、
杭州市。她专程拜访以漫画《
三毛流浪记》闻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6月,三毛返台后离开父母家,开始独居,她开始创作电影剧本《
滚滚红尘》,这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
1990年4月,三毛进行第二次大陆行,参加一个中国台湾的旅行团,赴
陕西省、北京、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四川省等省。当到
乌鲁木齐市时,她离队找到
王洛宾。7月至10月,第三次大陆行。她的有声读物作品《阅读大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12月15日,三毛作品《滚滚红尘》获
台湾电影金马奖8项大奖。
逝世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第二天,三毛进行手术。1月4日凌晨,三毛在医院病房浴厕以丝袜自溢身亡,享年四十八岁。三毛去世后,葬于台北县
金山区金宝山墓园。
衣冠冢在
敦煌鸣沙山。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著作
表格内容来自
译作
表格内容来自
诗
填词歌曲
表格内容来自
创作特点
主要特点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的青年、中年时期,于是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在她少女时期七年的自闭生活中,她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感受着自己内在的碰撞。在那样的封闭和孤独之中,三毛强烈地关注自我,总是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特别是能够十分敏锐地捕捉到疼痛的感觉,并且有意识地将其放大,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维持了下来,且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充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如《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写给荷西的最悲伤也是最美丽的文字:“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尽管“没有眼泪”,也“没有恸哭”,却能明显体会到作者揪心的疼痛和绝望。如《巨人》中的那个叫做达尼埃的十二岁的男孩子,他全心全意地爱着并照顾着她残废的养父和病危的养母,别人请他看电影,他却“人在外面。心在家里,一分一秒记挂着父亲母亲。而这样的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如《爱的寻求》中痴于爱情却被欺骗的沙仑,《温柔的夜》中那个
陈景韩的乞者等。通过这些悲剧性的形象三毛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
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如《
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
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游记性散文
三毛是在流浪过程中,以东方人的眼睛来看西方,发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做人准则,道德风尚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民族的自尊心与东方人的人格精神方面受到的考验和碰撞。比如说在《赴欧旅途见闻》中记录下了三毛在转机受阻时被投入监牢的遭遇,在《西风不识相》中记录了西方学校欺善怕恶的怪事,在《五月花》中记录了西方老板对公司职员的压迫与掠夺事件,在这些游记中也记录了三毛作为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显然,在三毛的这些游记散文中更多表现了她对东西方文化的个人看法,并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来突出东方民族的人格精神。
三毛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时代女性,正因为其勇于探奇历险以及其性格的豪放不羁,赋予了她游记文学具有洒脱,浪漫的情调和色彩,并使其作品具有新颖的主题,广阔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另外,三毛善于从社会底层和民间百姓中来发现当地独有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存境遇。同时,三毛也善于从“文化人”的角度来审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并慧眼独具,旅途中到处发现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现象,如宗教图腾造就的小自杀神,玛雅文化的结晶,印第安情节的触动等等,与异质文化产生某种心灵感应,显示出三毛作品的宽广的胸怀。同时,三毛还特别注重以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愚昧等角度来把握异族风情和人物,如《夜戏》,《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地方》等。从三毛的游记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想要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感化撒哈拉威人的愚昧与无知,如《娃娃新娘》里描述的,从文明与愚昧的角度把异族的风情写出来。
语言特色
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她的语言“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三毛散文朴素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的个性洒脱坦荡,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是个富有个性而骨子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影响着她的创作。三毛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写出来的世界,她以自己浪漫而又悲怆的爱情生活和奇异艰辛的流浪生涯为题材,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毛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所以她选择散文作为抒写真情的主要载体。她的散文善于揭示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坦诚的独白成为内心情感的率真纪实,获得了朴素自然的审美魅力。
三毛
散文语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幽默风趣。三毛幽默风趣的个性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便形成了其散文幽默风趣的特征。在创作中她摆脱了传统的创作方法的束缚,大胆地采用幽默笔法加工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艺术化,大大提升了语言的审美功效和艺术魅力。她的语言总会让读者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被她所讲的故事俘虏,在捧腹大笑中领会其中的哲理。例如《素人渔夫》这篇散文写三毛夫妇去卖鱼,所得的一张收据,误入洗衣机搅成泥了,三毛觉得既伤心又好笑,对丈夫说:“荷西,最后的鱼也溜掉啊!我们又要吃
马铃薯了。”把收据说成是最后的鱼,语言幽默,冲淡了失去收据的伤心。
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还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个阶段性变化与三毛的人生经历是有着
莫大关系的。比如:散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与丈夫
荷西·马利安·葛罗婚姻阶段所写的作品,这个阶段的作品语言特色相较于早期作品相对成熟一些,逐渐褪去了青春时期的青涩懵懂转而更知性稳重。散文集《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三毛散文中转变最大的一部。这是在丈夫荷西意外去世后所作,整体色彩一个“悲”字可以概括。因此三毛的散文语言风格从荷西的意外身亡之后具有巨大转变,这是一条分界线。童年的境遇和爱情的经历都影响着三毛的写作。
家庭关系
表格内容来自
影响及荣誉
三毛作品曾风靡大陆,影响了几代人,直到现在,她的身后依然站着一大群粉丝。在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仅靠
图书发行渠道,她的读者就覆盖了至少4亿人。而且这种覆盖,不像古典名著经久历年,她的读者覆盖面只在短短十余年间就形成了。不仅如此,三毛的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的品种和数量在中国作家中也是比较领先的。
20世纪90年代初,
台湾省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中国时报》社长王绰中恰好在
北京市驻点采访,亲身感受了从台湾席卷到大陆的“三毛热”,由此体会到两岸间紧密的文化纽带和血脉相连。近年来,为纪念三毛,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定海设立“
三毛散文奖”、成立三毛研究会、建设“三毛文化村”。其中“三毛散文奖”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作品并进行评选,两年举办一届,如今已举办三届,被列为
浙江省三大文学奖之一和大陆重要文学奖项,累计吸引了2000余位海内外华语散文作家参与,共评出获奖作品70件。获奖作家中既有贾平凹、
韩少功等名家,也有年轻的文坛新秀。
人物争议
死因之谜
绝症说
张乐平张乐平的妻子冯雏音接受采访时,谈到三毛的死因,表示三毛曾在1989年4月5日及1990年10月5日两次到
上海市“爸爸”家度假,分别住了6天和5天。三毛在家蹦蹦跳跳,像个孩子一样,父女两相处的十分融洽。冯雏音指出,据她揣测,三毛之所以会结束宝贵的生命,是因为对自己的病已绝望。三毛发现自己患了癌症,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
滚滚红尘》的投资人、名影人
徐枫对三毛的死讯反应十分吃惊、愕然,她说: “三毛患的是肾病,也许三毛本人以为自己患上了癌症,故有厌世的念头。”
为情所困说
三毛一生为“情”所困。三毛是一个感情丰富、脆弱和十分看重感情的人。少女时代的三毛爱上了她的初恋舒凡,可是舒凡并不爱她,这是一段残缺的爱。回国后,遇到了一个画家,三毛爱的很深,即将就举行婚礼前发现画家早就有了妻子,是个有妇之夫。画家被揭穿了,还大耍无赖,不肯善罢甘休。三毛的感情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后来,遇见了一位德籍教师,两人相爱了,却在两人谈婚论嫁时,德籍教师死于心脏病突发。三毛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未遂。三毛与荷西在1973年结婚,到1979年荷西在
北非的拉芭玛岛一次潜水作业中丧生。后三毛多次自杀未遂,最后自杀于
台北荣民总医院。
人物评价
杨丽萍曾在采访中说:“我完全理解三毛。她非常真实,非常不容易,并且很勇敢,她的一生都是自己在做决定。”
贾平凹在《哭三毛》里评价道:“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
作家
白先勇评价:“三毛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瑰丽的浪漫世界,里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非洲沙漠的驰骋,
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造就了海峡两岸的青春偶像。”
作家
梁羽生评价:“我本来是不想把奇女子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作家
倪匡评价:“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
李敖评价:“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
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
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
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人物轶事
个人名称
三毛,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写那个“懋”字,于是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写自己叫陈平,不仅如此,她不是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就是把“平”写成“来”“夹”等字惹人发笑。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于是三岁的三毛给自己取了名字。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三岁时,三毛阅读了
张乐平先生的漫画《
三毛流浪记》,她实在太喜欢那个带着委屈,却又非常可爱的漫画形象。多年后她选用“三毛”为自己的笔名,自取英文名Echo。Echo意“
回声”,原是古希腊钟爱水仙花的女神的名字。
掉入水缸
三毛的父亲在回忆三毛的童年时提到,家在
重庆市时,家家户户在厨房的地上埋上大水缸。水缸很大,又深,是不许小孩子靠近的。某天,大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听见了扑通一声,见桌上缺了三毛的身影,匆忙赶去水缸一看,果然,三毛正头朝下,用一双小手用力撑住缸底,勉强将双脚托出水面,拼命打水,发出声音求救。大人抓住脚把她拎出来,她捡回了一条小命,却非常镇定,不慌也不哭,从嘴里吐了一大口水出来后,只说了句“感谢耶稣基督”。
相馆照像
七八岁时,三毛在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看上去形容怪异的照片。她的两只脚直愣愣地撤着外八字,肩膀故意收窄,下巴紧缩,眼里有激烈的敌意。父亲实在没法喜欢这张照片,好几次都想给撕掉,她却坚决不许,认定了这样才展露了自己的内心。
偷钱的滋味
三毛在小学三年级有一次偷钱的经历,在三毛作品《
雨季不再来》里有所记载。三毛在母亲房间里的五斗柜上偷了五块钱,但当时三毛不敢回房间,也不敢跑出去买东西,只好闷不做声的蹲在院子里玩泥巴。之后一整天三毛都揣着心事,坐立难安。各种古怪的反应藏着口袋里的五块钱。睡觉时
睡衣没有口袋,三毛只好将钱握在拳头里。后来趁着父母都不在房间里,三毛才偷偷的将钱丢到了五斗柜跟墙壁的夹缝里去。第二天母亲看到五块钱,还以为是被风吹的,没有当回事。于是偷钱的故事就这样平淡的翻了过去,没有人戳破。后面三毛再说起这件事,母亲已经不记得了,只是问她:“怎么后来没有再偷了呢。”三毛说:“那个滋味并不好受。”
脸上画鸭蛋
上学时,三毛总没有其他同学招老师喜欢,在班级里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打击。有一次,老师在她的脸上画了两个大鸭蛋。那两个大鸭蛋,很长时间一直压在她心上,使得她再也无法面对那个求知的教室。见到课桌椅就会昏倒的她,想到去上学就会失去知觉的她,最终还是把自己锁在了家里的小房间里,与世隔绝。
收藏爱好
三毛喜欢周游世界,也喜欢收藏。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带回来。如彩色的石头、银制的脚环、
彩陶、
玉石、挂毡等等。后来,她把这些收藏品拍成照片,配上情文并茂的文字,写成了一本书《我的宝贝》。
后世纪念
纪念三毛的文学作品
《在平凡的世界深情地活着》为90后新兴女作家曾少令的新作。该书稿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分为四辑:“花木深房”“曲径通幽”“茶禅一味”和“素年锦时”。第四辑“素年锦时”里第一个篇章“永远的三毛”
三毛散文奖
三毛散文奖是以
定海区籍当代女作家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面向各地汉语作家。该奖项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共舟山市定海区委员会、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政府主办,
浙江省散文学会、舟山市作家协会、定海区文联承办,上海
文汇出版社、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舟山群岛新区金塘管委会、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指挥部协办。
三毛纪念馆
三毛纪念馆分上下两层,共计160平方米。展馆一楼通过“三毛人生”、“在路上”、“人生拾萃”,展示三毛别致、瑰丽的一生。在这里,可以读到三毛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也可以利用
多媒体互动触摸桌跟随三毛的脚步,走遍全世界。展馆二楼设置了“雨季不再来”和“撒哈拉的故事”两个主题场景,相映成趣。
三毛故居
重庆故居
三毛故居的位置在
重庆市南山
黄桷垭130号的“谬家大院”。三毛的故居是几栋青瓦木屋,上下两层,四合院的青瓦木屋,套着一个四合院,两个四合院由一个走廊相连,有两个天井。有一个天井还有水井,被水泥建筑体保护,有一个天井水井处于自生自灭的阶段,水井干枯,长满
青苔。重庆三毛故居坐落在美丽的重庆南山黄垭老街,三毛在黄桷垭生活到5岁,随后跟随父母回到南京,次年又迁居台湾,直到1990年,三毛再次回到重庆。历经三年修缮的三毛故居,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
台湾故居
三毛在台湾的故居位于
新竹县五峰乡桃山村,是一幢红砖小屋。三毛曾在在此租住三年,并为其取名“梦屋”。三毛去世后,梦屋一度荒废,直到2011年,台北退休教师徐秀容将其承租下来、修复原,并在三毛家人及生前好友的帮助下,将梦屋改造成三毛故居和咖啡馆。走进梦屋,三毛的手稿、箴言、自画像伴随着《
橄榄树》《梦田》等歌曲,述说着她的清泉故事。徐秀容告诉记者,三毛生前非常喜欢这里,每当住在梦屋里,她严重的忧郁和失眠问题都不见了,就像她自己说的,“在这里,没有悲恸,只有和平”。
三毛祖居
定海区小沙镇拥有复翁堂、
天后宫等众多文物古迹,而位于小沙镇陈家村的三毛祖居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三毛祖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祖父陈宗绪先生于1921年建造的。祖居的五间正房辟为三毛纪念室,以“充满传体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各个版本的作品、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缅怀三毛的文章。三毛祖居展室中所展出的许多珍贵展品系三毛胞弟陈杰先生从台湾邮寄而来,每件展品都洋溢着三毛浓浓的思乡情和爱国情。北厢房还设有“三毛故乡行”录像室、茶座等。
纪念邮票
2016年10月26日,由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百科组织编的拉塔文学名人邮票集正式售卖,三毛是其中唯一一位在列的
亚洲作家。加泰罗尼亚百科组织成员、西班牙作家伊欧兰达•巴塔叶(Iolanda Batallé)选取三毛知名作品“
撒哈拉沙漠”为此页邮票标题,并用卡斯蒂亚诺语和
加泰隆语双语翻译。
纪念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