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
中国福建省辖地级市
厦门市,古称嘉禾屿,别称鹭岛、鹭门、鹭屿,简称“鹭”。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地级市,福建省副省级市。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下辖6个市辖区,全市土地面积 1700.61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 390 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2.70万人。
厦门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九龙江口,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丘陵为主,包含厦门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岛礁等。 境内主要溪流有9条,湖泊众多。 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厦门市历史悠久,早在约三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晚期,厦门岛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晋朝太康三年厦门地区首次建县同安县,建置经历多次撤并,至明洪武二十七年仍为同安属地。1935年厦门正式设立厦门市,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成立。
厦门市主要经济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等。厦门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066.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3∶35.6∶64.1。厦门市是是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五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之一,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名中,厦门市排名第26。
厦门市环境优美,景点众多,国家5A级景区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之称,2017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厦门园林博览苑,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 还有厦门保存最完好的炮台胡里山炮台,厦门最潮流的老城区沙坡尾等等。厦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中心,有近250个文物保护单位,1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厦门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漆线雕、喜剧性的说唱艺术“答嘴鼓”等都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名由来
厦门岛在远古时,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故别称鹭岛、鹭门、鹭屿。厦门地名的由来,自古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四说:
村名说
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记载:“同安区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曰欧舍、曰经山,二十二都;曰东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龙渊,二十四都,俱隶中左所。”卷首的同安县地图还标有“夏门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也明确记载:二十三都“其他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中左所、石埔、埭头、吕等乡”。根据以上记载,“厦门”在明代以前是以嘉禾屿上西南海边的一个小村庄,而且是船只启泊、人们出入的门户。明代初年,在“厦门”统称全岛。
筑城说
万厉《泉州府志》、道光《厦门志》均有记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明洪武二十七年周德兴周德兴筑”,“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军守御”。这就是史家一贯沿用的通常说法,即周德兴筑了“厦门城”,才有今天的厦门,此说散见于诸多史料与书籍中。
上下说
1980年,厦门市地名办公室编的《厦门市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出口部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
门户说
乾隆《鹭江志》的作者、当年居住厦门岛上的乾隆乙酉举人薛起凤在“鹭江志总论”里说:“鹭岛者,泉南海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又说“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道光《厦门志》的作者、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监司观察周凯在序文里说:“厦门处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约三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晚期,厦门岛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夏商时代,厦门岛为扬州市属地;西周属七闽地;东周越国地。
秦汉至南北朝
先秦时期, 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郡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秦属闽中郡东冶县,汉代属侯官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属闽越地,元封元年(前110年)属会稽郡冶县地。东汉兴平元年(194年)为侯官县地。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属建安郡东安县地。
晋太康三年(282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同年,析晋安县置同安区,厦门岛为其属地,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行政机构。永嘉元年(307年),撤同安县返属晋安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年)厦门属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4个乡置大同场。唐朝中叶,厦门岛被称为“新城”,后在岛上设置嘉禾里。五代十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厦门岛隶属同安县。五代末同安县属清源军,隋唐时期为南安县属地。
宋代,嘉禾里隶属同安县绥德乡。元代改里为都,厦门设 4 个都,即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和二十四都,仍属同安县绥德乡。
明清
明代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 4 个都,每个都下辖 2个图。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永宁卫的中、左 2 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县,所辖境域包括厦门岛、鼓浪屿、洲(大金门)、小金门岛(小金门)等岛屿。
清康熙十九年(1680 年)清军攻占思明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翌年设立台厦兵备道(雍正五年改为台湾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厦门设立闽海关,厦门成为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康熙帝二十五年(1686 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
清雍正五年(1727 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834 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莆田市)、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5 个通商口岸之一。
清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 年 11 月 2 日),厦门正式开埠。1858年,英国厂商在厦门创办厦门船坞公司,公司拥有的船坞长286英尺,可以修理长300英尺以内的船只。1880年,荷兰的荷印轮船公司开始在爪哇至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厦门、马尼拉的航线上航行。1890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会社开通神户福州市、厦门至马尼拉的航线。
1900年8月24日,日军以东本愿寺布教所发生火灾为借口,公然派兵登陆厦门,历史上称之为“厦门事件”。
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 年11 月 21 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九月二十四日(11 月 14日)厦门光复,清代在厦门岛统治结束。
中华民国时期
1911 年 11 月 15 日,福建军政府厦门军政分府成立,随即恢复兴泉永道,仍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区划上,厦门岛仍属同安区嘉禾里。1912 年,撤销兴泉永道,以其辖区设南路道(1914 年改为厦门道),道台衙署设在厦门。同年 4 月,厦门岛、金门岛及附近的岛屿(不包括鼓浪屿)从同安县划出成立思明县。1915 年 1 月,大、小金门岛和大、小嶝岛从思明县析出,设立金门县。
1933 年 11 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升思明县为厦门市,旋改厦门特别市。翌年 1 月,“闽变”失败,厦门特别市随之撤销,恢复思明县建制。1935 年 4 月1 日,厦门市正式成立,为福建省直辖市,市区范围即将军祠以西、厦门大学以北、湖滨南路以南约 10 平方千米范围;禾山设特别区,直属省政府及第四行政督察区管辖。1937 年 9 月,禾山特别区改为甲种区,划归厦门市管辖,厦门市辖区始扩大到全岛。
1938年5月10日,日本在厦门五通登陆之后,对当地老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厦门由此沦为殖民地长达7年之久。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鼓浪屿公共租界由国民政府收回,设置鼓浪屿区。厦门市辖厦西、厦南、厦港、禾山和鼓浪屿 5 个区。翌年并厦西、厦南为中心区。1948 年 3 月,析中心区置开元区,同年 10 月,中心区改名思明区。至此,厦门市辖开元、思明、厦港、鼓浪屿、禾山 5 个区,下设 57 个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月 17 日,厦门解放。同年 10 月 21 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设思明、开元、厦港、鼓浪屿、禾山 5 个区。
1953年 11 月,同安区集美乡划归厦门市,并改为镇建制。厦门市管辖范围开始拓展到岛外。1957 年 4 月,同安县灌口区的东孚镇等 12 个乡(镇)划归厦门市。1958 年 10 月,海澄县(龙海市)的海沧区、新垵 2 个乡也划入厦门市。厦门市政府将禾山区、集美镇灌口镇和海沧镇所属各乡合并,成立郊区。
1970 年7 月,同安县改属晋江专区。1973 年 9月,同安县复归厦门市管辖。“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明区改名向阳区,思明区改名东风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原名。1978 年 9 月,设置杏林区,将郊区的杏林公社划归杏林区管辖。至1980 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前,厦门市辖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郊区、杏林区和同安区
1980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在厦门湖里划出 2.5 平方千米设立经济特区,同年 11 月,成立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直属福建省人民政府。1984 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并实行自由贸易港的某些政策。同年9 月,厦门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合并,厦门市人民政府行使地方和经济特区的双重职能。
1987 年 8月,厦门市区级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为集美区。1988 年 4月,国务院批准厦门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 2 月,国务院批准厦门市行政级别升格为副省级。1996 年 11 月,同安区撤县改区,1997 年 5 月,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挂牌。
2003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厦门市鼓浪屿区和思明区,其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设立翔安区。行政区调整后,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集美区、海沧、同安和翔安 6个区,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不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处北纬24°23′至24°54′、东经117°52′至118°26′之间。东与大小金门岛、南与龙海市隔海相望,陆地与南安市、安溪县、长泰县、龙海市接壤。厦门市境域由福建省东南部沿厦门湾的大陆地区和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以及厦门湾组成,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厦门港外有大金门、小金门岛、大担、二担等岛屿横列,内有厦门岛、鼓浪屿等岛屿屏障。2019年,全市土地面积1700.61平方千米,其中厦门本岛土地面积157.98平方千米(含鼓浪屿);海域面积约39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约为234千米。
气候
厦门市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9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5摄氏度(发生在1991年12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39.2摄氏度(发生在2007年7月20日)。厦门属于无冬季地区,一般以2月上旬至4月底为春季,5月初至10月下旬为夏季,10月底至2月初为秋季。厦门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全年平均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同安区年平均降水量1464毫米,厦门岛1143毫米。厦门沿海地区多风且风速较大,其中厦门岛全年平均风速3.4米/秒,全年大于或等于8级大风的天数22.4天。厦门沿海地区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比较明显。
地质
厦门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史上,经历过多次的地壳运动,发生过多次的海水进退。厦门岛上海拔5—10米的一级阶地是约6000年前露出海面的,云顶岩上的岩石(石龄1亿多年)保留着明显的海蚀状态。厦门的地质构造位于闽东火山断拗东缘、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南,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范围,建筑防震设计标准为7.5级。厦门岛属于基岩岛,地质结构属于火成岩。岛内有变质岩花岗石两类岩石。厦门地区的地壳大部分以上升运动为总趋势,以断裂、断块差异运动和间歇性运动为主要形式。
地形地貌
厦门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部、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分布为西北部多中低山,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其中山地面积占8.2%,丘陵面积占33.1%,阶地占41.8%,平原和滩涂面积分别占8.4%和8.5%。境内最高点是位于同安区安溪县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厦门岛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岛上最高峰云顶岩海拔339.6米。厦门岛属于基岩岛,海岸地貌基本分为海蚀和海积地。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一大堆花岗石石散布其上,其中岛之中部偏南的那块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以形态丰富的岸线、水域为边界,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
土壤
厦门依山傍海,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各异,土壤类型较多。厦门市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为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风沙土、盐土、潮土等7个土类、19个亚类、34个土属、55个土种。厦门北部区域以红壤为主、中部区域以水稻土为主,南部以赤红壤为主,沿海区域以滨海盐土为主。
水文水利
水文
厦门市地表水年均12.24亿立方米。境内河流里程短、河窄、床浅,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水含沙少,多源自西北山地,树枝状入海。主干溪流东西溪、后溪等12条,全长176.千米,流域面积1049.5平方千米。溪流总长420千米,河网密度23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3.16亿立方米,年排滞量20.40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滂40亿立方米。厦门市湖泊水面总面积34.67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湖泊是集美湖,湖泊面积达4平方千米。厦门海域包括厦门港、外港区、马銮湾、同安湾、九龙江河口区和东侧水道,面积约390平方千米。其中鼓浪屿以南的海域面积14平方千米,水深10米以上。
水利
截至2022年4月,厦门市水库水面22.93平方千米,水工建筑用地3.6187平方千米。主力水源工程中,包括本地水源工程石兜-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群、莲花水库,以及客水水源工程北溪引水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建成莲花中型水库、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厦门供水格局升级为“两江四库”。在2021-2022年度全省水利建设质量考核中,厦门市被评为A级第一;在2022年度福建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奖(第三批)名单中,石浔水闸改建工程成功斩获金奖,这是福建省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奖项;在福建省水利厅2022年度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评选中,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马銮湾新城段)获评全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示范工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4月,厦门市耕地面积152.95平方千米,其中水田75.1864平方千米,水浇地65.77平方千米,旱地11.9894平方千米;全市园地面积167.44平方千米;全市林地面积551.55平方千米,草地面积20.5014平方千米,湿地面积117.67平方千米,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74.2平方千米,全市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05.03平方千米,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8.7882平方千米。
矿物资源
厦门市金属矿藏资源比较缺乏,已发现的金属矿床、矿点有、铁、锰、铜、钨、铅、钛、、锌等。花岗石和砂料是厦门最主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经济价值高,花岗岩地貌和沙滩同时又是厦门市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大开采价值的非金属矿产还有白陶土、耐火黏土、砖瓦黏土等,大都分布在同安区区和翔安区
水资源
厦门属于淡水资源匮乏的海岛型城市,境内水利工程也以城市供水为主。数据显示,厦门市现状水源供水能力总计8.65亿立方米,其中外调水占76%,本地水占24%,城市日常用水80%取自九龙江。2019年,全市供水总量49179万吨(不含海水供应量),居民家庭用水19209万吨。厦门市当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8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6亿立方米。已发现的温泉或地热异常点有14处,地热点水温一般为50—60℃,最高90℃,总允许开采量为33002立方米/天。水中一般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硅酸、、溴、等化学成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动物
厦门动物可分为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两大类,陆生动物有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数十种,水生动物又分为海水动物和淡水动物,厦门动物以水生动物占优势,仅鱼类就有数百种,有经济价值的常见鱼类157种、软体动物门89种、甲壳亚门127种
植物
厦门现有的植被类型多为各类次生林、灌丛、草丛、农田果园等次生植被类型。其中次生林(半天然林或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和沿海沙地,主要建群树种有马尾松杉木王台湾相思木麻黄等。灌丛和草丛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抛荒地,主要种类有番石榴马缨丹黑面神牡荆山芝麻檵木胡枝子、杜鹃等;组成草丛的草本植物主要有茵陈蒿白茅铁芒萁等。此外,在滨海的泥滩上有红树林和盐沼群落;滨海沙滩上除木麻黄、相思树等防护林外,还有沙生的灌木和草本群落。水库池塘有水生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厦门市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有维管植物共有1186种,分属178科。其中蕨类植物门有17科20种;裸子植物有9科12种,被子植物门有141科888种;引种植物有49科(重复的有38科)246种。在植物区系中以热带、亚热带的成分为主,如樟科、木兰科、山茶科茜草科、兰科、大戟科桑科桃金娘科紫金牛科壳斗科杜英科番荔枝科梧桐科等,天然植被的代表植物有木荷黄杞米槠滇青冈檵木白檀柃木、映山红、乌药野牡丹等,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的种类。拥有桫椤金毛狗水蕨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豆等。
动物
厦门陆地野生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的数十种。其中两栖类主要有青蛙、石蛙蟾蜍。爬行类主要有银环蛇眼镜蛇属金花蛇属白唇竹叶青蛇铅色蛇、繁花森蛇、蟒蛇、龟、鳖。鸟类主要有麻雀、家燕、喜鹊八哥猫头鹰啄木鸟科、斑鸠、白鹭、海鸡、海鸭。哺乳类主要有短耳大蝠、果蝠属狐属、野猪、豪猪、獐、欧洲狗獾、松鼠、云豹鬟羚鳞甲目等。海水动物中最著名的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世界上稀有的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厦门的淡水动物主要是海参等软体动物门东方墨头鱼等各种鱼类,还有哺乳纲的水獭亚科白鹇松雀鹰短耳鸮领角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生态区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厦门大屿岛白鹭省级自然保护区整合成立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厦门市境内,面积758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华白海豚黄嘴白鹭鹭科鸟类、厦门文昌鱼以及其它珍稀海洋物种。区内分布有中华白海豚、厦门文昌鱼、游隼褐翅鸦鹃黑嘴鸥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级保护3种、二级保护19种。
天竺山森林公园,位于厦门市海沧区西北部的国营天然山林场内,距厦门市区36千米,福漳高速公路从南侧通过,交通便利。公园总面积为26.5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6.8%。景区内动物资源以鸟类为主,乔木层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有太姥山奇石连成景观兔耳岭竹博园竹海风景等。园内有森林植物200多种、野生动物40多种,珍贵野生动物有金钱豹、林麝、果子狸、狐属豹猫、锦鸡、青羊、杜鹃等。园内人文景观60余处,其中古迹6处,景点58个。
自然灾害
厦门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种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特别是台风、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厦门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和海洋灾害;气象灾害主要为台风、龙卷风、洪水、干旱和低温、大雾、雷电、冰雹等;海洋灾害为风暴潮、海岸侵蚀、赤潮。1999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一),14号台风向厦门市区迎面扑来,正赶上天文大潮,引发了大海潮和台风巨浪,造成全市受灾人口76.2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9.38亿元。2015年9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农历八月十六、十七),超强台风“杜鹃”与天文大潮叠加形成的高潮位导致了严重的海水倒灌。29日凌晨,厦门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高潮位。1956年以来在厦门附近100千米以内登陆的台风每年平均近1个。风力最强的台风发生于1959年8月23日,瞬间最大风速60米/秒。根据历史记录,8月为厦门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等级最高的月份,其次为7月和9月,但历史上登陆最早的台风为5月17日(1974年),最晚的台风为12月3日(2004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登陆厦门最大的台风为“台风莫兰蒂”,于2016年9月15日在厦门翔安区沿海登陆。
行政区划
2021年末,厦门市有6个市辖区。市政府驻地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6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2.7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81%。全市人口出生率7.15‰,人口死亡率3.95‰,人口自然增长率3.20‰,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
全市户籍人口302.0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87.8%。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265.30万人。思明、湖里两区合计135.8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5.0%。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46.35万人、155.74万人,性别比为93.97(女性为100)。
族群
厦门市人口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南宋末,元军攻占厦门后,始有蒙古族人进住。明、清时期,回族因经商、从军等原因进住厦门;清代满族随清军进驻厦门。至明末始有外籍因传教或经商进住厦门。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厦门列为通商口岸后,进住厦门的外国人逐渐增多。至2023年6月,思明区官任社区长期居住着1000多名外籍人士,是厦门外籍人士聚居最为集中的社区。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厦门市汉族人口共有496.44万人,占厦门总人口的96.13%,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87%。少数民族人口前五位分别是:土家族苗族畲族回族彝族。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最多,在全市有40045人,占厦门总人口的0.78%;其次是苗族,人口有3828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4%。截至2023年6月,56个民族在厦门市均有分布,全市共有2个少数民族社区,分别是湖里区钟宅族社区和翔安区陈塘回民社区。其中,钟宅畲族社区也是厦门岛内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
宗教信仰
厦门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至2020 年底,有宗教教职人员 772 人。已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16处(其中佛教56处、道教10处、伊斯兰教1处、天主教4处、基督教45处),有1所宗教院校(闽南地区佛学院)。各宗教活动场所分布:思明区 50 处、湖里区 8 处、海沧区 10处、集美区 11 处、翔安区 22 处、翔安区 15 处。
佛教于隋朝传入同安区,唐大中年间(842-857年)传入厦门岛。闽南古刹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在海内外负盛名;
道教于唐中叶在同安首建道观,明初在厦门岛内建城隍庙,在传播过程中显示出道教俗神化与民间杂神崇拜混杂的特点。厦门市现有太清宫、种德宫、朝宗宫、朝天宫、三官道院等10处道教活动场所。
基督教于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传入厦门。厦门市现有新街堂、竹树堂、鼓浪屿三一堂、厦港堂等45处基督教活动场所,其中基督教新街礼拜堂被称为“中华第一圣堂”。
天主教于明崇祯年间进入厦门。厦门市现有鼓浪屿天主教堂、厦门天主教堂、高浦天主教堂、海沧天主教堂4处主要活动场所,其中鼓浪屿天主教堂是闽南天主教对外交往的中心。
清代中叶,随着迁入厦门岛的穆斯林人口的增长,伊斯兰教也传入厦门。厦门清真寺是厦门伊斯兰教唯一的宗教活动场所。
方言
闽南语厦门话,属于闽南语当中泉漳片里的方言片,属于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混合音,在口语方面,虽与台湾话同为漳泉腔,但由于分化时间的早晚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仍有着细部的差异,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较为明显。学术上因为标准闽南语原有8个音,因此有的学者(主要是大陆学者)依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的次序编号,编为1至8,而厦门话中是将阳上并入阳去,因此有的学者编号时省去阳上,并将其后的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各提前一号,编为1至7。
经济
综述
厦门是中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五大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之一,与漳州市泉州市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厦门市的传统特色产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智能家居、健身器材、纺织服装。支柱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机械装备,商贸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会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
截至2023年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3亿元,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94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81亿元,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0.3∶35.6∶64.1。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47.20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5.98吨,比上年减少0.1吨。 
第一产业
厦门市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包括蔬菜、水果、花卉等。其中,蔬菜种植是厦门市的主要农业生产,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厦门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果种植主要以柑橘、荔枝、龙眼等为主。此外,厦门市还有一定的畜牧业和养殖业。根据2022年厦门市现代种子种苗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显示,厦门市种子种苗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全省第一。其中农业以优质蔬菜嫁接苗生产为主,水产以对虾属、加州鲈鱼苗等优质苗种养殖为主,苗木以草花、蝴蝶兰、三角梅等花卉苗木种植为主。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73亿元,下降4.0%。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9.1%。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35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农业产值30.76亿元,下降0.6%;林业产值0.11亿元,下降20.2%;牧业产值9.69亿元,下降10.3%;渔业产值7.14亿元,下降5.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65亿元,增长2.1%。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90万亩,比上年下降4.4%。粮食播种面积6.20万亩、下降0.2%,粮食总产量2.60万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21.31万亩、下降5.2%,蔬菜总产量53.00万吨、下降4.9%;水果总产量6.82万吨,下降4.3%。肉类总产量3.15万吨,下降12.8%;蛋品总产量1878.47吨,下降6.7%;奶类总产量557.82吨,下降30.7%。至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12.51万头、下降31.0%,家禽存栏数110.61万只、下降24.8%;生猪累计出栏32.45万头,下降13.2%;家禽累计出栏数353.64万只,下降22.1%;水产品产量5.89万吨,下降8.7%。    
第二产业
在厦门市市域经济中,传统工业处于主导位置,是支撑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94亿元,下降2.8%。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6.4%,其中台资企业增加值下降4.8%;私营企业增加值下降5.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0.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2%,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为1:1.9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7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总量前三位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0.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倍,三大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36.8%。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8.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2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36家,合计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7%。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0.5%,合计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8%,其中电子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3%,机械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8.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2.64亿元,比上年下降17.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83元,比上年增加0.1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下降1.06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7.5%,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液晶显示屏4807.55万片,比上年增长7.8%;锂离子电池1.13亿只,增长3.1倍;民用钢质船舶21.15万载重吨,增长1.7倍。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170.81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旅客运输量1.05亿人次,增长95.0%;旅客周转量506.39亿人公里,增长1.1倍;货物运输量4.34亿吨,增长0.7%;货物周转量3408.15亿吨公里,增长7.0%。至年末,厦门港现有生产性泊位188个(含漳州市),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0个;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20亿吨,增长0.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55.37万标箱,增长1.0%。厦门空港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2023年冬春航季时刻计划开通运营城市航线152条,含国际(地区)航线27条,其中,国际航线6条。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定期通航运营的外国(地区)航空公司11家,与25个国际及境外城市(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北市高雄市)通航。机场旅客吞吐量2410.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吞吐量252.20万人次,增长4.2倍;空港货邮吞吐量31.44万吨,增长20.0%。
截至2023年末,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75259.97万件,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快递业务量64119.83万件,增长13.4%;电信业务总量80.99亿元,增长12.1%。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2.44万户,下降3.6%;移动电话用户686.42万户,增长0.9%,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335.05万户,增长36.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9.90万户,增长6.0%;移动互联网用户639.15万户,增长4.0%;5g基站1.47万个,增长35.5%。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987.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3%;旅游总收入1567.31亿元,增长83.3%。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6.82万人次,增长1.8倍;旅游创汇5.24亿美元,增长1.9倍。接待国内游客10910.19万人次,增长66.8%;接待国内过夜游客4790.42万人次,增长1.5倍;国内旅游收入1530.51亿元,增长81.5%。至年末,全市共有旅游住宿单位4596家,其中,星级饭店40家(含五星级饭店20家)。全年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52场,比上年增长34.5%,展览总面积226.15万平方米,增长68.2%。举办50人以上的商业性会议4383场、增长1.1倍,参会总人数81.01万人、增长1.6倍。会展经济总体效益287.38亿元,增长85.4%。
经济功能区
工信部网站发布2022年度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公示,厦门共有4家基地拟入选。其中,位于厦门自贸片区的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以及位于厦门厦门火炬集团软件园三期创新社区、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上榜。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
厦门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8块“国字号”招牌,是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核心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创新创业主平台、“三高”(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集聚地及厦门千亿产业链(群)主要载体。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跨岛发展战略,建成了包括火炬园、厦门软件园(一、二、三期)、厦门创新创业园、同翔高新城、火炬(翔安)产业区等多园区产业发展大平台。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坐落于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机场片区的劲美源通仓储物流园内,是由厦门市科技局与厦门市湖里区政府发挥厦门自贸区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采用市、区共建方式而建立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总面积5.3万平方米,主要涉及IC产品研发设计、封装测试、交易结算、人才培训及其它集成电路关联行业。目前园区拥有6大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区,包括: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试验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两岸(厦门)微纳电子研究院、集成电路众创空间、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实训中心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418所,学年初招生数32.50万人,在校学生数114.9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6所,学年初招生数(含研究生)7.50万人,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22.6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151所,学年初招生数11.03万人,在校学生数30.21万人;小学292所,学年初招生数8.37万人,在校学生数43.37万人;幼儿园952所,学年初在园人数18.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学年初在校学生1257人。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7.01万人。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学校建有思明区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20家(含已公示待批复企业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55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4家(含国家级10家)。全市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3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家,企业技术中心28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69家。全市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5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35家,市级众创空间92家。国内专利授权量3145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37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1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2件。新登记科技成果513项,8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
文化事业
2023年,厦门市专业文艺院团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49个;深入社区、乡村、景区、剧场、学校、军营等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495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创作和打磨提升剧目14个,其中,舞剧《花儿与海》获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音乐剧《我爱沙坡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优秀剧目奖;南音《文姬归汉》入选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剧目;歌仔戏《侨批》赴海南省广东省浙江省等地的9个城市开展院线巡演,成为厦门第一个开展商业巡演的地方戏曲剧目;4个剧目入选2023年度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截至2023年末,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250处(30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5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61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98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94个点);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89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0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47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65人、市级98人。南音、送王船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文化馆7个;经福建省文物局登记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1家;公共图书馆10个。出版发行各类报纸6种,期刊25种,侨刊乡讯14种。共有广播节目7套、电视节目7套。全市院线影院66家、银幕数455块,全年商业电影票房4.29亿元。
医疗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为471.9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1.46万人,下降2.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70.56万人,下降3.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6.51亿元,支出159.66亿元,历年累计结余374.19亿元,其中职工个人账户累计结余249.15亿元。全市有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750家,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1350家,纳入医疗保障定点协议管理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9家、一体化管理公益性村卫生所295家。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93亿元,救助85.10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获世界田联颁发全球首个特别贡献奖,与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厦门红珊汽车文化公园和思明区一同入选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国内领先、福建省建筑面积最大、规格最高、设施最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厦门奥体中心建成投用,先后举办2023年CBA全明星周末等世界顶级比赛。2023年全国健身锦标赛等多项全国性赛事在厦门举办。恢复举办厦金海峡横渡活动,男子A组冠军创造了厦金横渡历史最快记录。“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集美区)龙舟赛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成功申办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厦门市“引进国际赛事推动体育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案例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2023年,全市545处总面积25.71万平方米的近邻运动场、45家智慧健身房,1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成并对外开放,服务市民群众超650万人次,“15分钟健身圈”愿景加速实现。环东浪漫线入选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试点单位、2023中国帆船运动精品目的地。“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工作居全省前列。率先全国探索体育社会指导员网格化管理,相关经验获全国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23活力体育组织”。
2023年,厦门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斩获7金1银1铜,金牌数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5人次获亚锦赛冠军;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斩获16金14银17铜,创我市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历史最佳。举办2023中国体博会,吸引36个国家和地区约11.7万名客商观展。在全国率先建设数字体育产业园,成立厦门市数字体育产业联盟。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2.30、297.31和275.64万人,分别比2022年末增长4.7%、2.3%和下降4.1%。其中,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43.11、170.79和168.36万人,分别增长5.4%和下降7.3%、7.4%。三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收入225.88亿元,支出251.80亿元。全市有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30家,工伤保险协议辅助器具配置机构5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0家。共发放本市失业人员4.23万人,失业保险金领取4.89亿元。46.55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全市社会化管理率、社区管理率均为100%。全市10.67万户次、16.10万人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全年发放低保金1.75亿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6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1842.5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5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623.4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243.47万元,救助6192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878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58人次。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5家、床位12381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9家(含公建民营)、床位2812张;民办养老机构36家、床位9569张。
环境保护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比上年上升2位,优良率99.7%,并列全国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小流域省考及“以奖促治”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近岸海域国省控优良水质点位比86.4%,面积比84.2%、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处置率、医疗废物处置率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年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100%、86.2%。
城市绿化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80.93平方公里。拥有公园202个,占地面积4070.61公顷;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 
安全生产
截至2023年末,厦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9起、死亡50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农林牧渔业采矿业、水上运输业未发生事故,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7起、死亡7人;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不含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发生事故30起、死亡22人;建筑业发生事故18起、死亡17人;其他行业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62。
交通
综述
厦门市初步建成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4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还建成了拥有“轨道+BRT”、出租车、网约车、慢行交通的绿色出行体系,是全国首批“绿色交通城市”。在航空方面,厦门市开通运营境内外航线187条,与138个城市实现通航,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由1500万人次上升至2700万人次,国际客运吞吐量在国内机场排名第4,国际货运吞吐量在国内机场排名第8; 在公路方面,2023年1月17日厦门翔安大桥主桥正式通车,使厦门跨海交通形成“五桥两隧”新格局。
公路
厦门市境内拥有海翔大道等一级公路,G228国道、217省道等多种类型的道路,厦门高速路网连通八方,市内形成“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网,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2600千米,形成“内外通达、环湾放射”的路网体系,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厦门市在跨岛发展上,岛内外路网已成链,先后建成厦安高速、厦成高速、厦漳大桥厦门海沧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翔安大桥、翔安机场高速公路、海沧疏港通道等一批项目。2021年海沧隧道建成通车,“四桥三地铁两隧一海堤”三向进出岛通道网络,进出岛桥隧车道已达40条。其中海沧隧道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连接湖里区海沧区的跨海通道,项目原称“厦门第二西通道”,位于厦门西海域下方,路线全长7087米,隧道长6293米,是厦门市“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网中“内环”的组成部分之一。厦门大桥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境内一座连接湖里区与集美区跨海大桥,位于厦门高集海峡之上,大桥全长6695米,为厦门市重要进出岛通道之一。
铁路
至2021年底,厦门市主要建成了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福厦铁路鹰厦铁路4条铁路,海沧港、东渡港两条货运专用线,形成了“四干两支”铁路线网格局。境内铁路通车总里程达146.3千米,拥有厦门北站和厦门站两座高等级客运站。厦门北站,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座铁路客运站。是国家高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上的重要客运站之一,也是一座集铁路、城市道路、长途汽车、轨道交通换乘、商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速铁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车站。2020年,厦门北站发送旅客1027.39万人。
航空
厦门有2个机场,分别是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和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为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截至2020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已形成覆盖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的航线网络,与境内外112个城市的118座机场通航,已开通航线161条,成为厦门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嶝街道大嶝岛东南端,为4F级海峡西岸区域国际枢纽机场、海峡门户枢纽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航站楼面积为55万平方米,民航站坪设196个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飞机起降3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航运
截至2023年5月底,厦门市航运企业规模居福建省前列:国内水路货运企业92家,货运船舶288艘,总运力504万载重吨;水路客运企业13家,客船85艘,共计1.96万客位。厦门货物运输总量3.9亿吨,物流产业总收入1527个亿,共有集装箱班轮航线159条,通达50个国家和地区的141个港口。
厦门港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和漳州市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地处福建省南部、九龙江入海口,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福建省主要出海口之一。据2022年5月厦门港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厦门港共拥有厦门市东渡、海沧区翔安区和漳州市招银、后石、石码、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东山县诏安县9个港区,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共157条,其中国际航线99条,内支线12条,内贸线46条。2022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2.19亿吨,较2021年上升2位,首次进入全球前30。
公共交通
2022年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7.23亿人次,截至2022年年底,厦门已开通运营地铁线3条、BRT快速公交线8条、常规公交线458条,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网约车为补充,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公交方面,厦门公交乘坐满意度居全国前列。公交线路总里程达7769千米,日均客运量超过140万人次。全市网约车超过3.6万辆,日均营运45万趟次,合规率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稳居首位,是网约车规范管理的全国标杆城市。
人文
综述
厦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妈祖文化、闽南文化到现代文化,厦门文化包罗万象,其中闽南文化最能体现厦门的独特魅力。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07年设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0个,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个(南音、送王船)、国家级15个、省级47个、市级4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5人,其中,国家级12人、省级65人、市级98人。 
歌仔戏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目前歌仔戏、与京剧豫剧在台湾戏曲舞台上呈三足鼎立局面。根据《台湾省通志》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兰员山结头份。这是台湾同胞和福建省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地区和福建厦门、漳州市泉州市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歌仔戏的形成与闽南地区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技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大调〕和〔背思调〕,又有民俗音乐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
高甲戏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高甲戏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 孕育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代中叶。它主要流传于泉州、晋江、南安、厦门、龙溪县等闽南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港、澳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高甲戏语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来自南音兼收俚歌小调,活泼、粗犷。其音乐吸收闽南地区吹奏乐、笼吹、拾音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厦门市共有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250处(共303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5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61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98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94个点);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89处。
陈嘉庚墓(鳌园)
鳖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学村的东南之滨,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状似龟,岛上有一妈祖庙,故亦称鳌头宫。数百年来,集美区村民、渔民常到此歇息、祈求平安。鳌园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鸟瞰呈繁体字“圖”字形。鳌园依图而建,图文并茂,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是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鳌园是一座博物大观园,是一部融汇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大百科全书。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里山炮台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大学胡里山海边,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至二十二年(1896)。胡里山炮台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南部临海处为火炮配置区。东西两个炮位呈圆形,直径为12米,深陷于台基之下。台基下建有连通炮位的石砌地下暗道。炮位原无堡盖,火炮可作360度旋转。现堡盖系1937年炮台遭日本飞机轰炸后所建。炮台中部为练兵场,其两侧各建一列砖石结构的拱券顶营房。2000年以“现存最大海岸炮”荣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饮食
厦门美食隶属中国八大菜系的闽菜。善用海产,风格清鲜而不腻。美食多以汤、糊等烹方式呈。,厦门人偏好吃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有独特风味食物,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厦门餐俗为一日三餐,中午吃干饭,早晚吃糜(方言,粥的意思)。
虾面
先将虾洗干净,用剥离的虾头、虾壳捣碎,放进清水锅里熬成虾汤,经过滤,去掉汤底的渣,这时虾汤上面浮出一层赤红色的虾油,发出香味,即将虾仁放入虾汤,煮熟,捞出,放在盘中待用。将虾汤与猪骨汤混合,成为虾面汤,调入适量盐、味精。再将面条搭配豆芽菜、韭菜、茼蒿(或香菜)放进沸滚的开水里煮熟,捞出,盛在碗里。用煮熟的猪腿肉切片,放在面条上,再加上虾仁和烧热的香猪板油,淋上热滚滚的虾汤,调进蒜茸,即成虾面。
炸五香
炸五香也是厦门大众化传统名点,猪赤肉切成小片,扁鱼油炸研碎,青葱白切片、荸荠或葛薯、北葱剁成粒丁,鸭蛋搅成蛋液,同适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盐等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上适量的红薯粉,并拌匀即成为五香的内料,用豆皮包成一条条的五香,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入油锅炸熟,切成小块。吃时要配上沙茶辣、红辣酱芥辣、萝卜酸、芫荽甜面酱等佐料,味道可谓鲜美无比。
沙茶面
沙茶面是遍布厦门大街小巷,经济实惠的风味小食,它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沙茶辣营养丰富,气味好,有促进食欲,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还具有去风寒的功效。沙茶面是用芝麻、葱蒜、香草花生油、虾以及辣椒等制成的调味品,因有辣味故称“沙茶辣”。沙茶面的制作方法简单,先把面条在开水中烫熟,趁热浇上滚烫的沙茶辣汤即成。至于沙茶肉面、沙茶牛肉面,所用的肉要切成薄片,做到一烫就熟,再用绿豆芽或青菜加以点缀,就成为香辣扑鼻的沙茶面。
习俗
妈祖文化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中原地区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牌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国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3月,妈祖文化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茶俗
厦门人有喝早茶的习惯。称茶叶为“茶米”,与米相提并论;称饮茶为“吃茶”,与吃饭摆在同等地位。民国时期,厦门市区经营茶叶的茶庄茶行有三四十家,烟摊、食杂店也兼卖茶叶。人们饮茶成风,有的在家,有的到“茶桌仔”去吃茶。所谓茶桌仔,多在小巷小店面摆几张桌子几条板凳泡茶供客,该俗兴起于清末民国初。茶桌仔也往往是“讲古”场。至80~90年代,宾馆酒楼的早茶或午茶晚茶已演变为风味小吃,闽粤港式都有,并成为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和民俗活动,是传统茶艺文化、饮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
酒俗
厦门人过年过节和各种礼仪必以酒为礼。订婚要办酒席,待嫁要吃缘酒,结婚要办婚庆酒;生儿育女要办满月酒、四个月酒、“度酒”;送行有“顺风酒”,迎归喝“下马酒”、“接风酒”;祭祖敬神的祭祀凡是有牲礼的就要有酒,合称“牲”;丧事祭拜都要祭酒,最后还喝“丧酒”。待人接客,凡席必有酒。酒席上每上一道菜要先喝酒,但饮酒不强求,即使是劝酒,也不过是三杯,叫做头杯敬酒,二杯“好事成双”,三杯“无三不成礼”,而且有“敬者先干”之例。辖区内未流行划酒拳。饮酒以米酒、高粱酒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地瓜的做法酒、甘蔗酒,品味低劣。80年代后时兴喝啤酒,90年代起时兴葡萄酒。待客时,斟酒者右手握酒瓶,左手护着酒瓶或右手,以示敬意。“七分茶、八分酒”,酒太多太少 都是失礼。客人则还以“叩指礼”,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指聚拢在桌上轻叩,以示谢意。现在更普遍的是主人斟酒时,客人右手掌心向上,手指指向酒杯,表示感谢。
丧葬
厦门丧葬风俗有移厅、初丧、入殓、停柩、出山、入土、守孝、祭祀、拾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丧葬习俗中的封建迷信成份大部分去除。随着提倡科学,破旧立新,人们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加之普遍实行火葬,已无棺材,因而入殓、停柩、入土、拾骨等仪式也不复存在。遗像代替木主,丧事从繁到简,丧礼中,至亲还有送轴,一般以花圈或钱代替。丧家在报上刊登讣告,殡仪馆设有大、中、小灵堂,供丧家举行告别仪式,开追悼会。尸体则由火葬场焚化。
地方象征
风景名胜
综述
厦门市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1999年厦门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在厦门已身全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之列,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旅游口岸。截至2021年12月,厦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点21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10个。
重要景点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
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面积约1.88平方千米。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镶嵌在厦门湾的碧海绿波之中,素有“海上花园”之称。19世纪40年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鼓浪屿成为一扇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晚清王朝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历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迄今岛上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鼓浪屿人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国内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景区内有菽庄花园、皓月园、古避暑洞、鼓浪洞天、日光岩、港仔后海滨浴场等诸多景点。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美城区”榜首;2006年入选“外国人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金奖”。
园林博览苑
厦门园林博览苑(Xiamen Horticulture Expo Garden),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杏海堤66号。总面积为3.3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1.7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为1.54平方千米。厦门园林博览苑由原先的杏林湾中洲及附近岛屿和湾西、湾北海岸线上的部分地区组成;开工建设时人工开凿河道,把中洲及附近岛屿统一规划为九个岛,由16座桥梁相互连接,形成“水上园博园”。厦门园林博览苑规划以半岛、岛屿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由九个岛屿和两个半岛组成。其中五个为展园岛屿,四个小岛为生态景观岛。以此为基础,分期规划建设东边的自然原生岛、西侧的杏林苑、中部的教育之园、石文化园和北侧的山林休闲园,形成一片中央公园式的大绿地。厦门园林博览苑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厦门市综合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厦门老院子景区
厦门老院子景区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华夏文旅集团斥资28亿元倾力打造的一部文化旅游巨作,包括“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和《闽南传奇》秀的两部分,为厦门市重大项目和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地址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北站南400米。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以浓厚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闽南文化精粹;《闽南传奇》秀是将高科技技术、前沿时尚艺术及千年闽南文化故事相结合的传奇演艺,是极具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旅游景点。
集美鳌园
集美鳌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东南角海滨。占地面积18.50万平方米,由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文化广场、鳌园、嘉庚公园陈嘉庚先生故居、归来堂和归来园等景点组成,嘉庚公园位于集美鳌园北侧,门与鳌园相连,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的。按照传统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集美鳖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3月10日,将以上景点正式命名为“集美鳌园”。
对外交流
重要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福建厦门.中国军网.2023-07-09
地理环境.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0
自然地理.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2023-07-13
气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3
走进厦门.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09
厦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10-01
方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3
厦门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至2021.12.10).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7-15
机场简介.元翔(厦门)国际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07-15
市花、市树、市鸟.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3
海域.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文字实录-厦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3
明清时期.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3
厦门得名由来.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3
中国百强城市 厦门排名第26.新华社客户端.2023-07-13
厦门市简介.福建侨网.2023-07-13
鼓浪风情.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2023-07-13
关于园博苑.厦门园林博览苑.2023-07-13
“答嘴鼓”保护与传承.中国政府网.2023-07-13
非遗传承——厦门漆线雕技艺.鹭艺轩漆线雕.2023-07-13
厦门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2-10-01
厦门市志.福建党史方志网.2022-10-03
汉至五代.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宋元时期.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民国时期.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 1938年5月10日厦门沦陷日.厦门市金尚小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厦门气候特征.厦门史志网_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2022-10-03
自然环境.厦门史志网.2023-08-11
福建厦门市湖里区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8-12
厦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8-03
厦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07-14
绿色明珠 福泽万物 |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十二).福建林业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3
防灾减灾.厦门市海洋发展局.2023-08-03
区划.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4
厦门市.国家统计局.2022-10-03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厦门人大.2023-07-14
伍斌当选厦门市市长.今日头条-环球网.2024-09-30
厦门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厦门市人民政府.2024-09-24
民族宗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8-03
宗教工作概述.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2023-08-03
厦门市道教活动场所.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023-08-03
厦门市基督教活动场所.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2023-08-03
厦门市天主教活动场所.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023-08-03
厦门市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厦门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2023-08-03
厦门话与台湾闽南语的比较.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8-03
闽南方言的流播.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8-03
闽南方言概述.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8-03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简介.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2023-07-15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福建投资促进网.2023-07-15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2023-08-03
厦门路网密度位居全国前列.新华社客户端.2023-07-15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路桥集团.2023-08-03
厦门大桥.厦门路桥集团.2023-08-03
厦门北站.中国国家集团铁路有限公司.2023-08-03
港口简介.厦门港口管理局.2023-07-15
歌仔戏.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5
高甲戏.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7-15
鳌园.集美鳖园.2023-07-15
胡里山炮台.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5
虾面.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8-03
炸五香.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5
沙茶面.厦门市人民政府.2023-07-15
妈祖文化历千年而愈兴.人民网.2023-08-03
鼓浪屿概况.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2023-07-15
鳌园.集美鳖园.2023-08-03
集美鳌园.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8-03
厦门市22个国际友好城市名录.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7-15
林希元.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15
喜讯!厦门,再获殊荣!.厦门卫视.2023-07-15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村名说
筑城说
上下说
门户说
历史沿革
先秦
秦汉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
水文水利
水文
水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矿物资源
水资源
动物
植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自然生态区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族群
宗教信仰
方言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厦门大学
科技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事业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环境保护
城市绿化
安全生产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空
航运
公共交通
人文
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仔戏
高甲戏
文物古迹
陈嘉庚墓(鳌园)
胡里山炮台
饮食
虾面
炸五香
沙茶面
习俗
妈祖文化
茶俗
酒俗
丧葬
地方象征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点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
园林博览苑
厦门老院子景区
集美鳌园
对外交流
重要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