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诚
明朝时期的文士
张以诚(1568年~1615年),字君一,号瀛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松江区)人。张弼的玄孙。朱翊钧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状元。自幼英敏,经史百家、朝章典故无不精通。授翰林院修撰,气宇清严,敦尚名节,同馆倚为典型。迁左春坊左中允,以东宫久虚讲席,疏请太子出御经筵,词旨剀切,时论之。主考福建省,所得皆名士。父卒,哀毁过度,咯血不起,年四十八。仕宦十五年,室无二姬,门无杂客,以古人自期,为士论所推重。工书法,亦能文,其文宗苏轼,诗学孟浩然。著有《国史类记》、《毛诗微言》、《酌春堂集》、《须友堂集》等。
生平简介
张以诚(1568~1615),字君一,号瀛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松江区)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他四岁能读书,日诵千言。八岁能属文,经史百家、朝章典故无不精通。他为官淡于声色货利,注重名节,为士论所推重。在翰林,专心编校,不轻易与人交往,后官至谕德。其父病故,他因哀伤过度而亡。张以诚工书法,亦能文。其文宗苏轼,诗学孟浩然。著有《酌春堂集》、《须友堂集》等。
主要阶段
张以诚,字君一,号瀛海,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明代书法家张弼的玄孙。有些旧志称他是青浦区人,因他家在松江区城内南门东侧的坐化庵旁,故被看作松江人。以诚幼年时即有异兆,四岁能读书,时常出语惊其塾师,塾师敬谢不敏,自行请辞。他八岁时写的文章就十分奇警。名士袁福徵曾经是他家的邻居,赞赏道:“此非凡儿也!”当时,张家出现中落的态势,族中人又经常与他家发生纠葛,以诚的父亲忧心忡忡,把希望都寄托在以诚的身上。以诚十分理解父亲的用心,无论寒暑,缺衣少食,读书声日夜不断。万历十四年(1586年),张以诚入县学。万历二十年,被选为贡生,赴京城到国子监参加考试。乘船回家途中,在青州市徐州市之间意外落水,河水汹涌,以诚不会游泳,大家以为他必死无疑,幸亏随从中有熟悉水性的将他救了起来。万历二十一年,以诚的妻子陈氏于正月病故,紧接着生母华氏于七月去世,然而明年就要举行乡试,按旧制,家中有父母丧事是不能参加考试的,但以诚的家人以华氏是侧室,正室尚健在为由,鼓动以诚的父亲,明年一定要参加乡试,不可误了科举大事。以诚一年内连失两位亲人,悲痛万分,不听劝告,尽力操办丧事,按旧制在家中守孝三年。万历二十八年,张以诚经过乡试中举人。二十九年,参加会试进士,称为联登科第。在皇帝亲自主持的廷对中,张以诚倚马万言,不但文章规切时政,且字体优美,加上他人长得气宇清肃,皇帝十分高兴,亲其为第一名,高中状元。张以诚中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不久,以诚的嫡母(即以诚父亲的正室)去世,以诚急忙回乡奔丧。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家守孝期满后,以诚带上父亲北上复职。以诚的学问名节在当时被名流所倚重,很多人都想与他交往,但以诚每天勤于校对书目,整理文籍,不轻见一人,也不轻出拜访一人。有时从松江区来了亲友,带来了家乡的白米、细布,万般推辞不掉,只能接收下来,随后他便将送来的礼物列出清单,转交给上级管理部门。以诚在父亲八十诞辰那年,上疏要求回家替父亲做寿。在寿宴上,以诚的父亲精神十足,对以诚说,我们全家就你一人在外为官,而你却怀恋小家,难道这就是你的志向?这就是我的意愿?你不是独子,你还有六个兄弟伺候在我的身边,你应该马上回朝,为国效劳。此后,父亲每天催促他准备行装。以诚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回到北京,被任命为左春坊左中允,这是一个为皇太子服务的官职。张以诚看到太子宫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老师讲学,于是联络几位同僚上奏皇帝,指出宫闱不是进学的地方,太监内侍也不是教育太子学习的老师,应该让皇太子到朝廷讲筵来听课,这才是为国家前途考虑的根本。此后,张以诚担任了福建省等地的主考官,对每个考生的试卷都细细审阅,尽量避免遗漏人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张以诚调任右谕德。这年,他的父亲再次来到北京,然而身体已大不如前,日益衰弱。张以诚便送父亲南归,到松江区才两个月就去世了。张以诚为父亲营丧,不论大小事情都必须亲自操劳,特别是为营造墓园,耗神过度,以至神伤貌。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冬,张以诚因扫墓祭奠时过于悲伤,三日后突然大吐血,不治身亡,时年48岁。张以诚的书法、诗文均有很高的造诣,他楷书仿赵孟頫,行草法王献之,文章宗苏轼,而诗律拟孟浩然。著作有《国史类记》、《酌春堂集》十卷、《毛诗微言》二十卷、《须友堂集》等。
参考资料
松江状元张以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17-08-28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主要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