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国
广东省下辖
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
广州市,西靠肇庆市,南邻
江门市、
中山市,北接
清远市,邻近
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3797.79平方千米。佛山市辖5个区,人民政府驻地为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28号。截至2022年末,佛山市
户籍人口 495.40 万人, 常住人口955.23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22%。
佛山市地势总体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地貌单元主要有三角洲平原、
丘陵、低山。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
西江、北江分流的各水道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
新石器时代,佛山先民就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佛山属于百越之地。晋代,
禅城区称“季华乡”。民国17年(1928年),南海县临时县委并入佛山市委,成立新市委。1949年10月15日,佛山解放。1958年,佛山、
江门市改为
县级市。1966年,佛山市升为
地级市。
佛山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广东省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是“
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粤桂黔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年间,佛山的
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佛山陶瓷、纺织、铸造、医药行业鼎盛。清末,佛山成为
中原地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佛山制造业几乎涵盖制造业各行各业,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截至2020年底,佛山有全国驰名商标总量163件,世界500强企业2家(美的、
碧桂园集团),中国
民营企业500强企业8家。佛山是中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2年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269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7:56.2:42.1。
佛山市交通发达,初步形成集“航空、铁路、水运、公路”四位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复航
佛山沙堤机场,通航城市增加至8个;建成广佛肇城际和
佛山西站、
三水北站;形成“三横三纵”的骨干航道。佛山市是
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6000年前,佛山地区的先民在这里开创了远古的佛山文明史。佛山市也是中国“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南方铸造中心、粤剧之乡、武术之乡等美誉。截至2021年末,佛山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4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7个。
名称由来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古人在城内挖掘出三尊
佛像,认为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地名为“佛山”。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佛山属于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置
南海郡。佛山属南海郡番禺县。
东都,佛山属南海郡番禺县。当时,佛山已能种植双季稻,并采用单牛拉犁的耕作技术。同时,还种植荔枝、
龙眼、柑桔、大蕉、
甘蔗等作物,其中荔枝、龙眼是北运中原的主要贡品。当时还能用甘蔗
制糖,称为“
蜂蜜”。
三国,
孙休永安七年(264年)从
交州分出南海、
苍梧县、郁林、
合浦县4郡,另设
广州市,州治在
番禺区。佛山属南海郡番禺县管辖。
晋代,
禅城区称“季华乡”。隆安二年(398年)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有宾国(现克什米尔)僧人三藏法师达毗耶舍,来到佛山塔坡岗“经堂”旧址,搭一茅,传扬佛教。后来信徒们为他建了一寺,取名“塔坡寺”。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十年(590年),从番禺县分置南海县,因旧置
南海郡而得名。
唐朝初期,佛山的陶瓷、丝绸有较大发展,而且经广州转运出口。冶铸业也有进一步的发展,现存肇庆七星岩水月宫的铜钟,反映出当时冶铸的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唐贞观二年( 628年),乡民在塔坡岗上掘得3尊铜佛像,并有“佛山”石榜为证,佛山由此得名。
五代十国时期,现禅城、
顺德区属咸宁县。佛山的冶铸技术有所提高,现存南华寺的一口
铜钟就是这时期佛山制造的大型铸件之一。
宋初,重新并入
南海区。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移
岭南,有的人到佛山筑围耕作,从事农业、
手工业。佛山的瓷器、丝绸等经
广州市大量输往东南亚和
阿拉伯等地;开始了美术陶瓷的生产,石湾窑的
兽头亚目陶塑和仿制的
五弦琴,便是宋代的佳品。此时,佛山已形成铸造业中心,所铸鼎、锅、钟、塔等开始闻名全国。
开宝五年(972年),常康、
咸宁市、
番禺区、
四会市4个县合并为南海县,永丰场改称佛山堡,隶属南海县管辖。
至元十五年(1278年),佛山市置广东道,属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佛山属广州路
南海区。
明清时期
洪武二年(1369年),广东道改为广东行省佛山堡归
广州府南海县季华乡管辖。
洪武三年,明朝颁布民间设立
社学诏令。佛山从此创办社学。洪武五年,乡人赵仲修倡议修复北帝庙。该庙始建于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又称祖堂、
佛山祖庙。
景泰三年( 1452年),佛山被敕封为“忠义乡”,属南海县。同年,置
顺德区,意为“顺天威德”。
明成化十一年( 1475年)置高明县,因原有高明巡检司而得名。
明嘉靖五年(1526年),置
三水区,意为“三水合流”(
西江、
北江、
绥江)。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五斗口司巡检,由平洲堡移驻佛山。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佛山发生大饥荒,米价昂贵,有些富家被抢劫,县官捉拿为首者治罪。因饿死的人很多,造成很多木主(神主牌)无人祭祀,因而在万真观右侧建大慈堂,以祭祀这些无主神牌。同时改万真观为洞天宫,并奉
城隍神于此。这是佛山首建城隍神台。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置佛山同知,五斗口司巡检迁回平洲堡。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南海县政府从
广州市迁入佛山大湾(现红路街)旧都司衙门,并设南海督学局于佛山学堂(佛山书院原址);废除清朝团防局,设立保安局并恢复佛山镇议会和董事会。佛山成立同盟会支部,由李苏负责,会员有钱维方、
王寒烬、
冯自由、冯鉴波等人。
民国5年(1916年)设县立第一师范讲习所于佛山学堂,戴鸿惠任所长,培养小学师资。
民国17年(1928年),南海县临时县委并入佛山市委,成立新市委。
民国26年(1937年),南海县署从广州迁至佛山福宁路黄祥华生祠,从此以佛山为县城。
民国37年(1948年),石湾制缸行业工人罢工,冲击国民党佛山区党部,罢工坚持60多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5日,佛山解放。
1950年3月,设广东省
珠江专区专员公署,辖
中山市、
顺德区、南海、
三水区、花县、
番禺区、
宝安区、
东莞市8个县和佛山市,专署驻地中山县石岐镇。
1952年11月,撤珠江专员公署,设粤中行政公署,辖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番禺、东莞、宝安、
增城区、
博罗县、
龙门县、
珠海市、
新会区、
高明区、
鹤山市、
封开县、
怀集县、
高要区、
广宁县、
四会市、新兴、
罗定市、
云浮市、郁南、德庆24个县和石岐市,并领导省辖佛山市、
江门市。粤中行署驻地江门市。
1954年6月,粤中行政公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
1956年撤粤中行政公署,成立佛山专员公署,驻地佛山市,辖
中山市、珠海、
番禺区、
顺德区、南海、
三水区、新会、鹤山、高明、
台山市、
开平市、
恩平市、花县13个县和石岐市,领导省辖的佛山市、江门市。
1958年,佛山、江门改为
县级市,由
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佛山市升为
地级市,受
广东省、佛山专区
双重领导。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
江门市改为县级市。佛山地区辖南海、顺德、三水、高鹤、台山、恩平、番禺、中山、
珠海市、
新会区、开平、
斗门区12个县和佛山、江门2个市。
1974年,佛山市、江门市恢复为
省辖市,实行省地双重领导。
1980年,成立佛山地区行政公署,辖中山、斗门、顺德、南海、三水、高鹤、新会、台山、开平、恩平10个县和佛山市、江门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佛山市辖中山、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个县。同年,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 1986年易名为城区)和石湾区,以及南海、顺德、高明、三水4个县,代管中山市。
1988年1月,中山由
县级市升为
地级市,从佛山市划出。
1992~1994年,南海、顺德、高明、三水撤县设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撤销佛山市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和
高明区,设立
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自此,佛山市实行一市辖五区体制。
地理
位置境域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市,西靠
肇庆市,南邻
江门市、中山市,北接
清远市,邻近
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市域范围在北纬22°38’~23°34’、东经112° 23’ ~113° 24’。佛山市域东距西、南距北均约103千米,大致呈“人”字形。土地面积3797.79平方千米。
气候
佛山市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由于地处低纬,海洋和陆地天气系统均对佛山市有明显影响,冬夏季风的交替是佛山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
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而形成,温暖湿润。佛山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少酷热,冬无冰雪,春常阴雨,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23℃。1月最冷,平均气温14.1℃,7月最热,平均气温29.4℃。年日照时数1591.8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年平均
相对湿度74.5%。年降雨量1768.2毫米,6月最多,平均304.2毫米,汛期(4~9月)降雨量1417.3毫米,占全年的80.2%;年平均雨日141.1天,6月最多,平均18.4天。
地质
佛山市位于二级构造单元武夷—云开—台湾造
山系,经历各构造旋回的地质演化,形成佛山市极具特征的地质背景。佛山市,
沉积岩、岩浆岩和
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发育,但是以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岩为主体。各地质时代的
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发育的地层有
南华县系、寒武系、
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第四系,以古近系和第四系分布最广。佛山市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的构造形迹包括褶皱、断裂等,以一组多条断裂构成断裂构造带为特征。
地形地貌
佛山市位于
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势总体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较为低平,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地形单元主要有三角洲平原、
丘陵、低山,占全市约2/3的是西、北江三角洲平原及其支流的河谷三角洲平原,几乎遍布
顺德区和南海大部分及
高明区东北部,海拔多在0.7米~2.5米之间。为珠江水系之北江、
西江三角洲平原,海拔一般小于5米,多在1.2~4.8米,河汉众多,
桑基鱼塘密布,其间零星分布有丘陵残丘和残留
台地,丘陵残丘海拔小于100米,
坡度15度以下;残留台地海拔一般小于50米,浑圆低平;佛山市西部的高明、北部的
三水区地区有连绵的山体,为
丘陵—低山地貌,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山谷纵横,
植被茂密。佛山市最高山峰为高明区
杨和镇的
皂幕山,海拔805米,三水大望涡地势低洼,
高程1.7米,为全市最低点。
土壤
佛山市土壤可划分成10个土类,19个亚类,51个土属,122个土种。成土母质种类较少,主要为
第四纪海陆交互相、第四纪冲洪积物、砂
泥岩类风化物、
碳酸盐岩类风化物、
花岗石类风化物和中性火山喷出岩类风化物。
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
水稻土和潮沙泥土等。赤红壤是佛山市的地带性土壤,发育于砂泥岩、砂砾岩、花岗岩和
粗面岩等
母岩风化物,主要分布于岗地和中低山
丘陵区。水稻土主要分布于
三角洲沉积平原和河流
冲积平原,根据地势高低和土壤性质,可分为淹育型水稻土、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潮沙泥土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滩地、坝地和洲地等。
水文水利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区,
西江、北江分流的各水道贯穿其中,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主要河流及分支包括西江、北江、
顺德水道、
潭州水道、
陈村水道、
佛山水道、
容桂水道、
高明河、芦苞涌、西南涌等,主要江河长度774.72千米。西江主流在佛山区域长69.1千米,有支流河道11条。北江主流在佛山市区域长100.2千米,有主要支流河道13条。
东平水道西起佛山的沙口大闸,总体呈东西流向,略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全长31公里,河宽100~200米,流经佛山境内约22公里;佛山水道西起佛山的沙口大闸,东行横贯佛山北部,经
南海区陆边、
平洲后与东平水道汇合,全长约26公里,流经佛山境内约14公里;石稽涌由里水经石稽注入东平水道,长约11公里,河道曲折,大体呈东西走向展布。
截至2020年末,佛山市实现佛山大堤白蛇漩险段整治、
高明河堤防达标加固等一批堤防加固工程,险段整治1.23千米、堤围达标加固32.1千米,堤防达标率97.51%;建设奇槎泵站、太平泵站、三洲北泵站、鸡陵岗泵站等一批排涝闸站工程,新建改建排涝流量294.8立方米每秒、排水闸总净宽225.6米、内河涌整治297.1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佛山市地处华南褶皱系西南部之粤中坳陷,成矿条件良好,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均有分布。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已发现矿产52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矿产40种;矿床(点)320处,其中大型矿床19处、中型矿床23处、小型矿床45处、矿点233处。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油母页岩、石油、天然气、钠矿和地下热水;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
锰矿石;
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钨、锡、
钼矿;贵金属矿产有金、
银矿;水气矿产有矿泉水、
地下水(供水地)、地下肥水、
二氧化碳气和
氦气。在
高明区西南部山区重点开发建筑用
花岗石,在三水区西北部山区合理开发建筑用花岗岩、
石灰岩。在高明区西部山区、三水区北部平原区适度开发矿泉水、地热资源。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末,佛山市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160.35万亩,市域
森林覆盖率由34.16%提升到36.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8.73%提升到40.98%;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37平方米提升到14.67平方米。南海金沙岛、三水云东海成功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佛山市县级以上森林公园达38个、县级以上湿地公园达11个、公园绿地达1043处、森林
生态廊道达956.4千米。
佛山市主要经济林木品种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相思林、桉树林、冀葫林、竹林等。有佛山市云勇林场、佛山市高明区鹿洞山林场、佛山市三水区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等国有林场3个。
水资源
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地表水资源量23.97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5.84亿立方米。
从水资源的构成看,佛山市过境客水量多,本地水资源量少;地表水资源量大,地下水资源量小。佛山市多年平均人境水资源量为2771.84亿立方米,本地水资源量仅为28.98亿立方米。过境水为本地水资源量的95.6倍;境内地表水资源量为2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2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地下水资源量的4倍。
由于地处华南多雨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2000毫米,境内分布总的趋势由北向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为少水年的1.9倍。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由于径流完全由
降水补给,故总趋势及分布与降水基本一致,具有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汛期(4~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85%,非汛期只占15% ~25%。过境客水量主要来自
西江和
北江,其中西江占84%。
佛山市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岩类裂隙
溶洞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等,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不同地区含水量有所差异,总体含水量为中等─丰富。地下水位高,一般埋深 1~2米,连续
含水层分布有1~3层,以微承压─承压水为主,顺德区陈村、
伦教街道、
勒流街道、
杏坛镇和
均安镇一线的东南部为咸水区,佛山市其余地区为淡水区,过渡带为上淡下咸区。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土地面积37.98万公顷。耕地2.1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
南海区、
三水区和
高明区。园地18132.18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海区和三水区。林地77983.26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水区和高明区。草地11228.65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4804.45公顷。
交通运输用地15091.08公顷。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96569.95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佛山市有野生
脊椎动物27目、75科、235种,其中,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如
黄胸鹀、
夜鹭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冠鹃隼、
领角鸮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存的野生动物中,兽类主要有野猪、
鳞甲目、果子狸等,尚有极少量的
猞猁、野狗、
刺猬亚科、
狐属等。
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
蟾蜍、
树蛙等。
爬行纲有龟、蛇、蜥蜴、
铅山壁虎等。
佛山市江河鱼类资源丰富,有淡水鱼类46种。其中:
鲤形目2科、32种、12
亚种,占总种数的69.6%;形日4科、7种;形日1科、1种;
鲈形目5科、6种。
高明区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主要保育地,并于2020年在高明区放生20只鼋子二代开展野外适应性研究,每年回捕体重稳步增加。贝类主要有中国圆田螺、
淡水壳菜、河店、
背角无齿蚌、
褶纹冠蚌等;
甲壳亚门主要有
日本沼虾,以及国外引进养殖种
罗氏沼虾;龟鳖类有鳖、
黄喉拟水龟(石金钱)、
中华草龟、
三线闭壳龟(金钱龟)、
黑颈乌龟等。
植物
佛山市有野生
维管植物195科686属、1038种,其中,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包括
黑桫椤、
土沉香、
竹叶兰等、
见血封喉、
鹤顶兰等。佛山市维管植物所含植物种数排列在前10位的科是禾亚科、
菊科、
大戟科、
豆科、
茜草科、
桑科、
莎草科、
樟科等。这十个优势科所含的维管植物种数量,占总维管植物种数的30 .83%,是佛山地区的优势维管植物代表。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0年,佛山市有自然保护区3个。
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高明革命老区
合水镇境内。总面积达1038公顷,是近200年未开发过的森林区。经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专家考察鉴定,保护区内有国家保护名贵濒危动植物7种,其中
桫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桫椤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月亮神树”,它与恐龙在同一时代成为地球陆地上的“统治者”。
自然灾害
佛山市是
华南地区龙卷风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佛山春夏季常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佛山市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有地质灾害或隐患点115处,其中崩塌92处、滑坡17处、
泥石流4处、地面塌陷1处、地面沉降1处。
1983年9月9日,台风在
珠海市登陆后掠过佛山,佛山
阵风11~12级。
顺德区塌房85间,损坏厂房2818间,损坏猪牛栏棚2118间,
甘蔗损失25万吨(平均每亩损失1.5吨),香大蕉85%被折伏,盆桔损失150万盆,瓜菜损失1066.67公顷。农业经济损失335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佛山市辖
禅城区、
南海区、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等5个区,人民政府驻地为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2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总量
截止到2022年末,佛山市
户籍人口 495.40 万人,常住人口955.23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9.57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5.22%。
人口出生率 10.81%,死亡率 5.49%,自然增长率 5.3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9.12。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5.11%;15-59岁人口占74.37%;60岁及以上人口占10.5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7.35%。
民族
佛山市以
汉族为主体,有少数民族人口53.3万人左右,分属55个少数民族,主要少数民族为
壮族、
土家族、
瑶族、
回族等。佛山没有世居的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中的少数民族迁入主要以工作调动、就业、婚姻、购房、部队转业及其家属安置为主。其中人数大于1万的民族有:汉族,
苗族,壮族,瑶族,土家族,共计5个民族。人数小于100的民族有:
哈萨克族,
高山族,
东乡族,等25个民族。
语言
佛山境内以
粤语为主,但
三水区、
高明区、南海亦有客家话通行。其中,禅城区所辖3街1镇全部通行粤语,无其他方言。按照特点的不同,禅城粤语分片可分为
佛山祖庙片、
石湾镇街道片、
张槎街道片、
南庄镇片。
南海区大部分为粤语使用者,少部分人使用
客家语。客语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和顺镇的猛冲村和北洲村,以及松岗镇的大坑村、燕溪村。
顺德区基本上属于纯粤区,高明区多数地域使用粤语。三水绝大部分地区说粤方言,客家话则通行于部分乡村(如口、六和、大塘、范湖等)。
宗教信仰
佛山市主要宗教有佛教、
天主教、
基督教、
道教等。其中,佛教主要活动场所有宝林寺、
慈航净院、从云庵、金色庵、奎福寺等。道教主要活动场所为沙富
道观。天主教活动场所有佛山天主教堂、蛇龙北天主堂等。基督教主要活动场所有高明基督教会、金沙堂、升平堂等。
经济
综述
佛山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广东省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是“
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粤桂黔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年间,佛山的
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佛山陶瓷、纺织、铸造、医药行业鼎盛,成为“广货”和“北货”的著名集散地,与北京、汉口、
苏州市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
朱仙镇并称全国“
四大名镇”。清末,佛山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佛山制造业几乎涵盖制造业各行各业,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截至2020年底,佛山拥有
广东省名牌产品累计580个,全国驰名商标总量163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美的、
碧桂园集团),中国
民营企业500强企业8家。佛山市有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临空经济区、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龙湾科技城、广东金融高新区等产业园区。
佛山是中国第17个、广东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2年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12698.4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221.13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 7129.80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5347.46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1.7:56.2:42.1。
第一产业
“十三五”期间,佛山市农地产出率达3.32万元/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
种植业、畜牧业、
渔业产值比重为34.87:12.59:44.69,形成了以优质水产品和花卉苗木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格局。截至 2020年底,佛山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74家;家庭农场(农业规范经营户)20559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佛山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粤字号”农业品牌达101个,三水区获评
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
2022年,佛山市
第一产业增加值 221.13 亿元。全年粮食产量 4.95 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85.16 万吨,园林水果产量 4.13 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 17.24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7.92 万吨,禽肉产量 9.30 万吨。 全年水产品产量 77.28 万吨。三鸟饲养量 7105.52 万只,生猪饲养量 155.97万只。
第二产业
佛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城市,经过
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形成了
家用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佛山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由十大行业作支撑,十大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成为主要经济支柱。
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工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佛山制造业几乎涵盖制造业各行各业,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9400家。90家企业入选
广东省制造业500强,数量居全省第一。
2022年,佛山市
第二产业增加值 7129.80 亿元。全年全部
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2%。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50.6%。
第三产业
佛山市第三产业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有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等行业。佛山规划建设“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了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平台,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工业会展第一品牌、全球设计之都。2022年,佛山市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为3万多家次中小企业解决融资超1000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79家。
2022年,佛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5347.46 亿元。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321.24 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165.02 亿元,电信业务总量 156.21 亿元。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 3372.52 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 284.25 亿元。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93.57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23787.77 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18234.52 亿元。
经济功能区
佛北战新产业园
佛北战新产业园是全省七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跨南海、
三水区两区,总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
氢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南海片区规划面积252平方公里,占据产业园超一半的面积。核心区包括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广珠铁路官窑货场物流园、狮山新材料万亩产业园、丹灶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地。而佛北大型产业集聚区(里水镇内)位于金逢路、西南涌以南,珠江西航道以西,
桂和路以西,里官路、环镇北路以北,面积51840亩,其中启动区面积17475亩,通过聚焦重大产业平台和“两高四新”产业,重点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医药
大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比重。
佛山临空经济区
佛山临空经济区位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东南部,规划面积160平方千米,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
电子商务等产业,推动
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整体配套、协同壮大,打造佛山乃至
广东省国际制造产业的标杆园区。根据规划,佛山临空经济区以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为核心,其先行区位于
更合镇小洞工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已集聚
万和电气、
住友富士电梯、诚德新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智造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强劲。
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佛山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现已集聚制造业企业超过1万家,核心区域布局建设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是佛山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体园区。现实行“市统筹、区建设、齐分享”的管理体制和“一区五园、统一规划、分园管理、创新服务”的管理模式,园区管理面积为470.72平方公里,下辖禅城园、南海园、顺德园、高明园、三水园。2021年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42.85亿元,同比增长14.85%;纳统企业实现工业
总产值5016.75亿元,同比增长13.15%;
营业收入5999.23亿元,同比增长15.03%。2022年,佛山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为第29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佛山是
广东省教育强市、全省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截至2022年末,佛山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13 所,
普通高中 65 所,初中 170 所,小学 423 所,幼儿园 1087 所。学龄儿童毛入园率 101.82%,小学毕业升学率 100%,初中毕业升学率 98.66%,普通 高中毕业升学率 97.70%。据教育部门最新统计数据,佛山全市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有教职工13.64万人,专任教师9.59万人。
科技事业
2022年,佛山市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 10 项。专利授权量 106422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 8607 项。 佛山与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清华大学等78家科研院校合作,组建季华实验室、佛山仙湖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平台载体。
截至2022年,佛山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00家,居全国前列。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45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1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21家、众创空间92家。佛山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设立“人才日”,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240个、博士超60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36万人。
佛山是全国首批国家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拥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佛山市共有卫生机构 2699 个,其中医院 139 个(
三级甲等医院12家),妇幼保健院 4 个,卫生院 6 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 41027 张,其中医院实有病床 37910 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8万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68237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
执业助理医师 24685 人,注册护士 31821 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佛山市共有文化馆 6 间,博物馆(含
民办博物馆)28 间。区(县)级以上
公共图书馆 6 所,区 (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 858.78 万册,月均借阅量 15 40.01 万册次。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100%,电视节目综合人 口覆盖率 100%。佛山市国家一级图书馆有
佛山市图书馆、
禅城区图书馆、
南海区图书馆、
顺德图书馆、
高明区图书馆、
佛山市三水区图书馆。
佛山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美术馆247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近年成功举办国际篮球世界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文体活动,其中金鸡百花电影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的电影节,同长春电影节、上海电影节齐名,是中国大陆最专业的电影盛宴。
佛山市图书馆成立于1957年,主馆和祖庙路分馆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定位于集阅读推广、社会教育、信息共享、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年接待读者240多万人次,年举办读者活动2000多场,年文献流通量300万册。佛山市图书馆以优美的阅读环境、完善的基础服务、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被国际图联授予“最佳绿色图书馆”称号,还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佛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原与
佛山祖庙为一体,兼管
孔子庙、
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等专题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画、
木雕、端砚、钱币,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 3.5万件,
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长年积极开展文物征集、藏品修复、课题研究、陈列展览、鉴定咨询等业务。博物馆设有办公室、典藏部、文物研究部、陈列展示中心、教育推广部、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保卫部、信息资料部,共8个部门。
体育事业
佛山是“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名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世界上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武术大师
黄飞鸿,咏春宗师
梁赞、
叶问,影视武打明星
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截至2022年末,佛山市共有体育运动场地面积 2656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运动面积 2.76 平方米。2022年佛山市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 9 次,获奖牌 16 枚;参加国内单项比赛 15次,获奖牌 39 枚。
环保事业
佛山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公园绿地超4000公顷、
绿道1726千米,建设万亩千亩公园34个,市域
森林覆盖率达37.84%。2022年,佛山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天数为 307 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4.1%,14个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市
降水 pH 值为 5.39,全年
酸雨频率为 18.3%。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6 微克/立方米、29 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38 微克/ 立方米、21 微克/立方米;
臭氧、
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分别 为 184 微克/立方米、1 毫克/立方米。 全年新建
污水处理厂2间,扩建5 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5 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4%。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佛山市现有养老机构96家,其中53家获评省星级养老机构,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率达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市基本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527.99 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26.01 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363.53 万人,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359.35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81.65 万人。全年城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 0.97 万人, 救助金额 14104.51 万元。全年
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1.93 万人,共出资 1148.90 万元;医疗救助 23.53 万人次, 共支付救助金额 6226.02 万
佛山是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2022年严重暴力犯罪、
电信诈骗警情分别下降45.7%、18%,社会治安稳定向好。 佛山积极打造智慧安全城市,近五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死亡人员数量累计分别下降74.51%、64.35%,5个镇(街道)获评“全国安全社区”。此外,佛山还是
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A级单位1793家、食品安全示范街41条,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86.2分。
交通
综述
佛山市交通发达,初步形成集“航空、铁路、水运、公路”四位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航空方面,复航
佛山沙堤机场,通航城市增加至8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7.77万人次;铁路方面,建成广佛肇城际和
佛山西站、
三水北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
铁路运输年客运量达1285.42万人次;港口水运方面,形成“三横三纵”的骨干航道,
佛山港年吞吐量达928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405万TEU);高速公路方面,形成以广佛为核心的“双轴三环九射”、市域内“两环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络。2022年,佛山市公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 1779.52 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 15.08 亿人千米。全年公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 26178.52 万吨。
公路
截至2020年,佛山市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560千米,近五年共打通“断头路”149条。高速公路网密度14.5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列
广东省第3位。佛山与珠三角主要城市联系基本上2小时可达,有力支撑广佛全域同城化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佛山市域“两环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络也基本建成,从佛山出发2小时内基本能到达大湾区主要城市。具体来看,佛山已建成
广州—中山—江门高速公路(佛山段)、江罗高速(佛山段)、高恩高速(佛山段)、
佛江高速公路(
江珠高速公路北延线佛山段)、佛江高速公路(和顺至陈村段)、广佛肇高速公路(
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以东段)、
佛山—清远—从化高速公路南段、
广州—高明高速公路(陈村至西樵段)等高速公路,它们都已融入珠三角高速公路网。
广州-佛山高速公路,是
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1989年建成通车。这段长约16公里的高速公路,北起广州金沙街道,南至佛山罗村,拉开了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建设的序幕,使广佛两地通行时间由2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为后来的广佛全域同城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铁路
铁路枢纽建设和
京雄城际铁路线网布局不断完善,区域通达性不断提升。2016年、2017年先后建成
佛山西站、广佛肇城际和
三水北站。
广湛高速铁路、
南沙疏港铁路和
广佛环线城际(佛山西站-
广州南站)正在加快推进。高铁、城际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佛山与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和粤桂黔地区的快速联系。如今,从佛山出发,20分钟可达广州南,一个半小时可达
香港特别行政区,3小时可达
南宁市,4小时可达贵阳。
广茂铁路(原三茂铁路)是一条横贯广东省中部至西部的铁路,起自佛山市三水区,经肇庆、新兴、阳春、电白,终于茂名市,全长357公里,其中茂名段63公里。是连接京广、广深、黎湛铁路的重要铁路路网干线,横贯广东省西南部,并连接云、黔、川、桂等省(区),成为广东与内地联系的第二条铁路通道。
航空
佛山市现有4C级
佛山沙堤机场,规划建设4F级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将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
中国国航枢纽。佛山机场位于佛山市西北7千米处,毗邻
广州市、
中山市、
顺德区、
江门市、
肇庆市、
开平市等大中小城市,来往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2018年,沙堤机场复航,通航城市增加至8个。2019年沙堤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7.77万人次。2021年3月5日,
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将
高明区更合北场址作为佛山新机场的推荐场址。
航运
截至2020年,佛山市有港口、码头93个,通航河流78条,通航里程1075千米,形成“三横二纵”的骨干航道,内河航道条件优越,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十三五”期间,佛山市完成北江飞鹿货运码头、高富油品码头、顺德了哥山港区本港作业区通用码头的建设。佛山至
南沙港已开通13条集装箱专线,航次一周两班,航线基本实现对佛山地区全覆盖。2022年,佛山市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8558.65 万吨,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322.25 万 TEU(国际标准箱)。
佛山港是中国内河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沿海主要港口的集装箱
喂给港。佛山港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工业产成品、矿建材料等运输为主,内外贸兼顾,具有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
顺德客运港是
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的连接点;是直通港澳、融入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顺德客运港的复航,顺港两地往来将更加紧密。
顺德区客运港的通航有利于顺德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顺港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
公共交通
“十三五”期间,佛山市新建公交场站101个,新建公交专用道69.6千米。公交线路条数增加至670条,新建公交充电站137个、
充电桩1649支,运营公交车100%实现新能源化。佛山先后开通9条佛山至
广州市和1条佛山至
江门市的公交化客运班线,方便市民出行。佛山市公交
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交实时查询服务覆盖用户增加至879万人次,位列全国
地级市首位。佛山公交TC模式被评选为改革开放40周年
广东省城市公交行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
广佛线全线开通运营,高明有轨电车线路建成运营,
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完成上线调试,地铁2号线一期、3号线、广州7号线西延段加快建设,2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11号线正式纳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
广州市、佛山两市自2009年启动同城化建设,两市拥有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规划建设18条地铁线对接,已开通跨市公交线路超100条。
人文
综述
佛山市是
岭南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6000年前,佛山地区的先民在这里开创了远古的佛山文明史。佛山市也是中国“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有
粤菜、武术、陶瓷等传统文化,有行通济、扒龙舟等特色民俗活动。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南方铸造中心、广纱中心、
陶艺之乡、岭南成药之乡、
粤剧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底,佛山市拥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1项,有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226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8人。
佛山咏春拳
佛山咏春拳属于
南拳武术,发轫于清,得名于开山宗师
严咏春,有三大分支,先后涌现出号称“咏春三雄”的
阮奇山、
姚才、
叶问。武术名家
梁赞为其中一支,沿袭咏春一脉,于佛山设馆立派,将咏春拳发扬光大。截至2021年,佛山市咏春拳馆200多家,传承场所共1.9万多平方米,正式弟子过万人;拥有郭氏咏春拳馆、咏春拳伟志拳馆、姚才姚祺咏春拳馆、阮奇山咏春堂拳馆4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建立了完整的资料档案。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至抗日战争前为盛。其制作工艺上分为:木版单色画、木版套色画、木版套色加手绘画和木版印线手绘画四种。从功能属性上分为:门神画、神像画、岁时风俗画和宗教、祭祀用品画四种。从题材内容上分为:门神画、神像画、新年吉庆画、节令风俗画、世俗生活画、历史故事画、
中国神话画、宗教用品画、民间祭祀用品画等。时俗用品画、宗教用品画和祭祀用品画统称为“佛山
木版年画”。用于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等,体现了农耕社会普罗大众祈求驱邪纳福的愿望,是地方民俗事象中的文化载体。2006年0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九江双蒸酒酿制技艺
九江双蒸酒的酿造技艺始于
爱新觉罗·旻宁(1821-1850)初年,其酒因需要两次发酵、重蒸而得,故称“双蒸”,并从清末起,九江双蒸酒由水路行销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南洋各地。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大米、黄豆制成酒曲,采用续添
粢饭、再度发酵、冷却馏酒、斋酒贮存、陈肉酝浸、精心勾兑、过滤包装的方法酿造白酒。在特定的酿造环境内形成的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主要包括:饼丸制曲、蒸饭拌料、发酵
蒸馏等造就了九江双蒸豉香独、特余味爽净的风格。是广州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物古迹
截止2021年底,佛山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4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1处。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位于
禅城区祖庙路21号,又名“北帝庙”“灵应祠”,占地面积约为2.55万平方米,建于
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元末毁于大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此后又经历20多次重修扩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作全面修。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庙“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之首也。” 因而,历代被视为当地数百家祠庙之始祖。整座建筑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殿堂屋脊以石湾
陶塑(瓦脊公仔)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
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
木雕、
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因此祖庙又有“东方艺术宫殿”之称。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位于
丹灶镇银河村苏村,原名为“涎香老屋”,始建于
清代中叶,正屋面积81平方米,为一厅二廊二房的青砖“耳屋”,为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附属建筑有惟卿康公祠、康氏宗祠和由澹如楼、藏书楼、七松轩、
九曲桥、观鱼亭、七株老
桧柏组成的七桧园。戊戌变法运动领袖
康有为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1989年,康有为故居被定为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椰贝丘遗址
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位于
高明区荷城街道古椰村,是广东省重要的先秦时期古文化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椰贝丘遗址为距今5000-6000年之间的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生活遗存,在
考古学编年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掘出土了大量动植物遗存,有
橄榄核、
南酸枣、
橡果等。填补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到早商以前这一阶段的考古学编年体系的空白。
习俗
行通济
“行通济”是佛山的传统民俗活动, 起源于明代。每年
正月十六佛山人行 “通济桥”,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衍生出“行通济,无“闭”这一广为流传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俗语。佛山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
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接着购买“行运风车”,持着游行于通济桥上。凡行通济桥的人,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并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现在,佛山市民“行通济”,多携风车、灯笼、生菜等物品。
佛山秋色
“佛山秋色”是佛山民间传统庆丰收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相传起源于两晋时期,“佛山秋色”基本内容分为民间工艺品和文艺表演两大类。民间工艺有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等五种,工艺特点是:原材料随手可得,化腐朽为神奇;制作技艺新奇妙肖,以假乱真。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五类。秋色巡游的表现形态又分为灯色、马色、车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等七色。参演群众数千人,巡游队伍长达数里。佛山秋色大彩灯和199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庆回归庆典展出的280米的巨龙扎作灯色彩龙,分别载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扎作彩龙远飞
澳大利亚、
英国等十多个国家,佛山又被誉为“彩龙的故乡”。
佛山祖庙庙会
佛山祖庙庙会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是融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宗教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其起源
真武大帝供奉密切相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活动主要内容:一是庆典仪式。包括设醮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和烧大爆等;二是相关的祭祀活动。是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 群众性于一体的综合性传统民俗文化活 动,具有广泛的全民参与性。2010年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生菜会
生菜会是盛行于今
南海区狮山、大 沥、
里水镇等镇的传统民间习俗,尤以狮 山镇官窑生菜会最为出名。官窑生菜会起源于明代,兴于
清代,舞醒狮、吃生 菜包的习俗沿袭至今。每年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开库之日,信众赶往观音庙借库或还库,民间有吃
生菜包的习俗,以求子孙、求生财,逐渐形成了生菜会的习俗。善男信女进香后,到庙后空地买生菜、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当时吃生菜包必须席地而坐,炒几样风味小菜。用生菜包着吃,每样小菜都有吉利寓意。据说,生菜会之日吃生菜包,则一年顺景,人财两旺。自1986年起,增加生菜宴、时装表演、游园会、文艺晚会、海内外乡亲联谊等活动。
乐安花灯会
乐安花灯会起源于明
洪武年间,兴盛于
清代康雍乾年间。南海乐安圩一带 的村民自古就有正月“开灯”“庆灯”“猜 灯谜”的传统习俗。正月初九为乐安圩期,各方村民纷纷到乐安灯地(市)卖 灯、买灯,逐渐形成延续至今的乐安花 灯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逛灯会。乐安花灯会也是敬老的活动,每年花灯会,上边村则挂起寿幛,摆好寿宴,筵开百席,尊老敬老。
饮食
佛山以烹技艺精良、民间食谱丰富而名扬海外。佛山是
粤菜发源地之一,获评“中国粤菜美食名城”。粤菜包括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三大菜系。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
凤城(顺德区
大良街道别称)”之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顺德鱼生
顺德鱼生作为一道顺德名菜更是广受珠三角民众追捧,并屡获美食奖项。这道菜曾经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
舌尖上的中国》重点推介。 清末年间,顺德大良有一名厨师叫王仙,绰号野仙,是康乾名厨
王小余后人。其绝技是“切脍如飞”。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切除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
生鱼片,味道鲜甜无比。
吃鱼生前,可根据个人喜好挑好配料,加以油、盐、糖,和冰好的鱼生一起在碗里拌一拌,然后立马将鱼生佐料调料一口吃进嘴里,再仔细咀嚼,各式香、辛、酸、甜的佐料更将鱼生之鲜美尽情带出,使得满口溢香,无穷回味。
得心斋酝扎蹄
得心斋酝扎蹄皮爽肉脆,甘香和味,味道搭配适中,美味可口。外面的一层
猪皮,不肥腻,吃起来爽口;形状奇美,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得心斋原名和记猪肉店,创建于
清代乾隆(1736年-1795年)。相传有位从省城来视察的
巡抚大人,船到码头已是深夜,巡抚大人命差役敲开和记猪肉店大门要就餐,店主余浩忠只好将现成酝制好的酝扎
猪蹄送上餐桌,岂料巡抚大人吃得津津有味,还把酝扎猪蹄誉为“
得心应手”。和记猪肉店因此易名为得心斋。得心斋酝扎猪蹄是佛山特产之一,至今已流传近300年。
凤城四杯鸡
凤城四杯鸡是
顺德区代表性乡土美食之一,其色如琥珀,皮爽肉滑、咸甘适宜、豉香味浓,有甜味。食材极具本土特色,厨艺体现精细技巧,品味有家常风格,又反映生态水乡的文化韵味。每逢凤城有重大节日,少不了凤城四杯鸡的身影。
四杯鸡因用四杯调料即一杯水、一杯酒、一杯糖、一杯
酱油调味而得名。
聚宝盆菜
据说盆菜始于
宋朝,后来佛山很多地方都保持了喜庆吃盆菜的习俗。佛山人吃盆菜很有特色,用的是
不锈钢盆———在炉火加热下,菜肴既能保持新鲜和热度,彼此的味道也能互相交融。盆菜生命力如此旺盛,还在于它能海纳百川,包含众多好意头,比如鱼代表“
年年有余”,
猪蹄是“发财就手”,
蚝豉就是“好市”等。一大盆菜端上来,就带来无尽的祝福。聚宝盆菜营养丰富,口感清淡,佛山人喜庆节日、家庭宴客常用。
地方特产
顺德国兰
顺德国兰,
广东省佛山市
顺德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德国兰既可观叶又可观花,植株挺拔刚健,株型匀称,叶色
墨绿色,带蜡质光泽,花出架,花香幽玄温和,清而不浊。
顺德鳗鱼
顺德鳗鱼,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德是“中国鳗鱼之乡”。1984年,顺德开始养殖鳗鱼。顺德鳗鱼体型修长,眼小、嘴尖、尾宽,背部体色青蓝、腹部白色。
合水粉葛
合水粉葛产于
高明区,属
豆科缠绕藤本作物。合水粉葛品种为细叶粉葛,块根似纺形,表皮皱褶呈黄白色,肉白色含纤维少、起粉率高、味甜。
陈村年桔
陈村年桔,是
广东省佛山市
顺德区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陈村镇种植年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陈村年桔为观果盆栽,树形端正,树叶青绿悦目,分布均匀;果形完好、大小均匀、分布丰满,成熟度整齐,果色金黄或朱砂红色。
艺术
十番音乐
十番锣鼓起源于
唐朝,是凯旋乐的一种,流传于北方,明代盛行于江南,由安徽、江浙一带民间艺人传入佛山和叠,距今600年余年历史。明清时期,佛山
冶炼业十分发达,为十番打击铜制乐器金、
大钹、高边锣、
文锣等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行业逐渐发展,技艺得以传承。“十番”分“素
锣鼓”和“荤锣鼓”两类。“佛山十番”项目2007年被列入
南海区和佛山市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脱胎于
唐朝宫廷狮子舞,
五代十国后随中原移民南迁,为避皇权禁忌,民间艺人另辟蹊径,创出另类狮子外形和舞狮形式,其出现于明代,起源于佛山。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必舞醒狮,历代相传。狮舞,大量吸收本地戏曲和武术的影响,把“舞”摆在首位,“狮”只是附从。清末,南方民间反清意识日浓,舞狮习俗便由义士加入吃生菜的内容,称之为“采青”,取其谐音,寓意唤醒民众反清强国,故舞狮开始作“醒狮”。
粤剧
粤剧,是
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南海区荣“中国曲艺之乡”称号。粤剧的历史渊源和形成发展,积淀深厚,既继承了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本地人组织的戏班演出,在不断吸收外来的弋阳、昆山、梆子、皮黄等剧种声腔的基础上,还积极汲取流行于广东民间的俗乐和本地土戏唱腔等艺术营养,使其地方性日益增强,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浓郁岭南韵味和鲜明风格特色的
粤剧。
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属于
粤语曲艺范畴,是以
顺德区、南海、
番禺区为中心,包括粤、港、澳等粤语方言区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说唱艺术,为与端午前后的龙舟竞渡相区别,民间称为唱龙舟或龙舟歌。龙舟歌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沿门卖唱。逢年过节,挨家串户演唱吉利词,博取住户打赏零钱、食物,又称吉利龙船。由于同北方的“莲花落”相似,有人称之为“乞儿歌”。临时编唱、即兴表演。另一种演唱形式是说唱故事,这是它的主要功能。所唱故事内容丰富,来源广泛。
剪纸
佛山古为百越之地,随
汉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渐交流和融合,由中原传入
岭南的剪纸艺术也在佛山地域开花结果,结合佛山
手工业、商业发展和民俗活动,佛山剪纸逐步成行成市,品类繁多,远销两广和东南亚各地。佛山剪纸主要用于赛会迎神、祭祀建醮、出秋色之所需,其中包括婚丧嫁娶、节日用之写料与衬料剪纸,如榜边、花鸟饰品,神像
凤冠,扎作饰品,
花车装饰,爆竹装饰品,孔圣诞之灯屏故事人物等。 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再根据用料和工具的不同,又细分为纯色、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等九种。手法采用剪和刻两种形式。
石湾陶塑技艺
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
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石湾陶塑技艺是在日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可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从石湾东汉墓出土的
陶塑石湾陶塑技艺的雏形。石湾陶塑技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唐至明以前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
改革开放后为全盛创新期。石湾陶塑技艺在实物上的表现形态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五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形神兼备,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使其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善于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
地方象征
1997年12月10日,经佛山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投票确定佛山的
市树、
市花为白兰。
风景名胜
综述
佛山市
生态环境优美,是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岭南水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佛山市
三水荷花世界是现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园。截至2021年末,佛山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4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7个。有旅游星级饭店35家,旅行社151家。2003年12月佛山新八景正式授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的是:
西樵山、
佛山祖庙、
清晖园、
南风古灶、
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和南国桃园。2021年佛山市全年接待游客3882.43万人。
重要景点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西樵山位于
南海区的西南部,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自然风光清幽秀丽,旅游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古朴自然。西樵山是有4000万年历史的火山遗址,传承6000多年的“双肩石器文化”,是儒、佛、道共存的“三教名山”,西樵山满山林木密布,珍稀植物花卉种类繁多,有“樵山无处不生花”的传说。主要景点包括:南海观音文化苑、
宝峰寺、九龙岩景区、石燕岩景区、白云洞、飞流千尺、奎光楼等。
西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长鹿旅游休博园
长鹿旅游休博园位于
顺德区伦教街道,建于2002年,是一个集
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 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主要包括“长鹿尖叫岛”“童话动物王国”“长鹿度假村”“军事
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海底世界主题公园”“湿地主题公园”七大园区。先后获得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佛山十大魅力乡村游景区(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殊荣,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南风古灶旅游区
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素有“南国陶都”美誉之称的广东佛山
石湾镇街道,占地 66.67 公顷,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并成功入选 2010 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南风古灶景区集旅游休闲、玩陶、武术、艺术教育、会展及创意产业于一体,全力打造世界陶文化圣地。景区内汇聚两条龙窑、古寮场、明清古建筑群、玩陶厅、石湾陶瓷博物馆、
生态公园和马桶瀑布。其中,南风古灶建于 1506 年,是世界上持续使用至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龙窑,被称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南风古灶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水森林公园
三水森林公园位于
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紧邻三水中心城区,景区总面积 224.4 公顷,2006 年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是一个景点众多、风光独特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区,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运动、高尚住宅、饮食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园内主要景点有:孔圣园、鳄鱼湖、大佛区、宣言广场、
绿道游览、卡丁赛车场等。其中,孔圣园占地 20 公顷,是
华南地区最大的孔庙,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
儒家思想和
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内有棂星门、大成门、婚礼堂、师礼堂、大成殿、崇圣祠、聚星楼等部分组成,全部建筑依山而建,布局巧妙。为了传承
华族传统文化,每年都会举办开笔礼、成人礼、感恩礼、汉式集体婚礼等具有孔圣园特色的
儒家文化活动。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首页.佛山市的语言分布概况研究.2023-06-26
四大名镇.从四大名镇之一到“佛山模式”.2023-06-26
宗教场所.中共佛山市委统战部.2023-06-26
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行通济.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官窑生菜会.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乐安花灯会.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粤剧.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龙舟说唱.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6-26
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V.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