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莲
天南星科马蹄莲属植物
马蹄莲(学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 Spreng.),是天南星科(Araceae)马蹄莲属(Araceae)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因其花苞宛如马蹄而得名,又名慈姑花、水芋、海芋、佛焰苞芋等。马蹄莲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及南部,在世界主要分布于西班牙土耳其葡萄牙、中国等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四川省福建省云南省等地区。马蹄莲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具有不耐旱、不耐寒等特性,多生长在河流、沼泽地等地方。
马蹄莲具块茎;叶基生,基部呈心形或戟形,全缘,叶片呈心状箭形或箭形,先端锐尖、渐尖或具尾状尖头;肉穗花序呈圆柱形,花序柄长40-50厘米,光滑,雌花序长1-2.5厘米,雄花序长5-6.5厘米,佛焰苞长10-25厘米,管部短,檐部略后仰,子房3-5室,渐狭为花柱,大部分周围具有3枚假雄蕊;浆果呈短卵圆形,淡黄色;种子呈倒卵状球形,直径3毫米。花期2-3月,果期8-9月。
马蹄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医学领域中,马蹄莲的块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马蹄莲有毒,误食会引起舌喉肿痛等中毒症状。马蹄莲由于形态高雅、色彩艳丽,不仅常被应用于园林景观中,还可用作盆花或切花、扎成花束和花篮。
名称由来
马蹄莲的花苞形似马蹄,因此得名马蹄莲;其形状颇似观世音菩萨端坐在莲座上,故又名黑叶观音莲;其叶子像芋头的叶子,也像水生植物慈姑的叶子,所以又被称为野慈姑细叶姑婆芋等。其拉丁文名称中,Zantedeschia是德国植物学家Kurt Sprengel为了纪念意大利植物学家Giovanni Zantedeschi而定名的,aethiopica则代表为埃塞俄比亚的,在植物拉丁语中该词通常指“非洲”,而非埃塞俄比亚,只有少数情况指的是埃塞俄比亚。
历史
马蹄莲是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引入澳大利亚的,并在1850年至1880年在维多利亚州的苗圃中广泛推广。其于1858年在阿德莱德植物园种植,并于1903年首次在南澳大利亚瀑布沟被记录为归化植物。马蹄莲是由移民与花艺师引入西澳大利亚的,因其为适合该地区地中海气候的植物,所以尽管马蹄莲具有成为重要杂草的潜力,许多州的苗圃仍然将其作为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并且,马蹄莲多作为​​葬礼用花在销售市场中大受欢迎。
物种对比
马蹄莲英文名为Arum Lily,但它根本不是百合,而是天南星科植物。其形态特征与疆南星属(Arum)意大利南星(Arum italicum)形态相似,意大利南星株型较小、白色至黄色的叶脉、黄绿色的带帽佛焰苞和橙红色至猩红色的浆果是区别于马蹄莲的特点。马蹄莲不开花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类似的有叶植物,例如五彩芋 ( Caladium bicolor )、芋(Colocasia esculenta)等。
形态特征
马蹄莲为多年生粗壮草本,具块茎。
叶基生,基部呈心形或戟形,全缘,长15-45厘米,宽10-25厘米,无斑块,后裂片长6-7厘米;叶柄长0.4-1(-1.5)米,下部有鞘;叶片较厚,呈心状箭形或箭形,绿色,先端锐尖、渐尖或具尾状尖头。
肉穗花序呈圆柱形,长6-9厘米,粗4-7毫米,花序柄长40-50厘米,黄色,光滑,雌花序长1-2.5厘米,雄花序长5-6.5厘米;佛焰苞长10-25厘米,管部短,黄色;檐部略后仰,锐尖或渐尖,具锥状尖头,亮白色,有时带绿色;子房3-5室,渐狭为花柱,大部分周围有3枚假雄蕊。
果实和种子
浆果呈短卵圆形,淡黄色,直径1-1.2厘米,有宿存花柱。种子呈倒卵状球形,直径3毫米。
物种分布
马蹄莲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及南部,在世界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英国印度意大利、中国等国家,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四川省福建省云南省江苏省等地区。多生长在河流、沼泽地等地方。
生长习性
马蹄莲具有不耐旱、不耐寒等特性,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欢亚热带温带气候,适宜在松散沃腴、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白天15-25℃,夜间不低于13-16℃,越冬温度不低于5℃,高于30℃或低于5℃易导致休眠。其分布可能会受到霜冻的限制。
马蹄莲的花期在2-3月,但在冬暖夏凉的地区能全年开花,花期要求光照充足,否则佛焰苞通常会带有绿色。在主茎上,一般每展开4片叶就各分化2个花芽,若夏季温度超过25℃,容易出现盲花、花枯萎或中途停止发育的现象。
繁殖
马蹄莲可以通过鸟类活动传播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可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繁殖。马蹄莲不发生自发自交,需要异花授粉才能够结实。每朵花约产50-500颗种子,在密集的马蹄莲植物群中,每平方米最多会达到5000颗种子。其种子很容易发芽,但通常存活时间不会超过4个月,种子会通过水流、鸟类和牲畜活动等进行传播。根茎生长或扩张引起的自然传播通常是局部的,每年传播的直径小于30厘米。然而,该植物可以通过根茎碎片从最初的引入地点迅速传播,这些碎片可以通过耕作和土方工程等人类活动进行长距离传播。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马蹄莲多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在开花后,将母株周围萌发的蘖芽小心挖出,栽种于新盆中;或在8月下旬,将母株周围的小块茎剥下,另行栽种,等待出苗。马蹄莲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将成熟的种子播于盆中即可。
养护管理
马蹄莲按照栽植的不同需求可分为地栽和盆栽。以生产切花为目的的大量种植需采用地栽方式,选择土壤松散肥沃的地块,施足底肥,整地做,每畦种两行,按一定距离开穴,每穴放有3芽-4芽的块茎,覆土。
以家庭种植观赏为目的则采用盆栽方式,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在8月下旬,将3-4个块茎栽种于合适的花盆中,覆土后浇透水,置于半阴处。出苗后,需移置向阳处,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抽叶后,需增大光照和浇水量,每隔半月施加一次腐熟的液肥。霜降期需移入温室,保持室温在10℃以上。开花前需少施氮肥以防茎叶过于肥大,宜施以磷为主的肥料。6月以后,马蹄莲会进入休眠期,在此期间要剪去枯叶、残花等以免消耗养分,忌浇水过多,否则极易导致块茎腐烂,造成整株死亡。马蹄莲怕烟熏,长期烟熏易导致叶黄或落花,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病虫害防治
马蹄莲的主要病害是软腐病,浇水时水流入花心易引起该病,一旦发病,需及时拔除病株,并对栽植穴喷洒200倍甲醛水溶液进行消毒防治。马蹄莲有时会遭受红蜘蛛的侵扰,可通过喷洒三硫磷3000倍液等药液防治。
用途
园林观赏
马蹄莲形态高雅、色彩艳丽、花苞宛如马蹄,是全球畅销的十大鲜切花之一。马蹄莲不仅可以用作切花,还可以栽种于盆栽中、制作成花束和花篮。除此之外,马蹄莲还是春秋两季花坛或花境的重要素材,配植庭园,丛植于水池边或堆石旁最佳。
医学药用
马蹄莲的块茎可入药,味淡,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外敷可用于水火烫伤的治疗。
栽培品种
栽培的园艺种繁多,花色有粉红、黄、乳白、鲜红色等,大多数是由马蹄莲及同属的红马蹄莲黄花马蹄莲白马蹄莲等杂交培育而来。
物种危害
毒性
作用机理
马蹄莲的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中含有大量草酸钙针结晶、酚性生物碱以及生物碱埃替品,具有毒性。其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当受到外界压力如咀嚼、接触时,储存在植物细胞内的草酸钙针结晶会刺穿皮肤和黏膜,引起发炎。
中毒症状
皮肤接触会导致接触性皮炎,眼睛接触会导致结膜炎;进食后会导致口腔、舌头、咽喉及食道剧痛、灼烧感和发炎,也会引起呕吐、腹泻等。
中毒事件
在2003-2010年间,新西兰国家防毒中心纪录了556起与马蹄莲有关的急性中毒事件,大部分与儿童有关。在意大利,一名女子接触到马蹄莲剪枝的汁液,2-3小时后,手部出现肿胀、发红及瘙痒。
物种入侵
2011年在突尼斯西北部首次观察到了马蹄莲的存在,其自然生长在人工种植松树林下,该区域植被主要由松属植物组成,因此推测马蹄莲在该区域的发现可能是其通过周围观赏植物的引入而到此生长的。随后的观察中,马蹄莲仍继续繁殖,逐渐传播至新区域,其作为归化植物的传播与克鲁米里亚地区的地势密切相关。马蹄莲的不断生长会挤压本地植物生存空间,阻止本地植物群再生,最终可能会变得难以控制,特别是在沼泽和潮湿的河岸形成密集的马蹄莲种群时。
生态影响
1843年,马蹄莲随着荷兰船队进入了日本,当时被称为“荷兰海芋”,1883年左右,欧洲开始引入种植,1913年前后,日本引入栽培,1999年,中国银川园林引进优质马蹄莲种球,马蹄莲由非洲传播至世界各地是人为引种的结果。马蹄莲常见的病害如软腐病、病毒病,常见的害虫如蚜虫、红蜘蛛,容易与其他作物交叉感染,造成经济和生态影响。
相关研究
中国对于马蹄莲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较多,刁留彦提出的冷藏保鲜,利用了低温可抑制呼吸、蒸腾作用催熟激素产生的原理,延长了马蹄莲切花瓶插的寿命;薛梅等、陈静等研究表明化学保鲜剂具有杀菌和提供营养的作用,通过化学保鲜也能延长马蹄莲切花瓶插寿命。
李紫薇等人比较了不同的染色法和组织培养法测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研究了贮藏温度、含水量等不同处理对花粉贮藏效果的影响,发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
植物文化
马蹄莲象征着纯洁、幸福、喜悦,花语为忠贞不渝、永结同心,在欧美国家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卉。在许多国家,马蹄莲都被视作吉祥如意的花,埃塞俄比亚的人民更是将它奉为国花。在英国,马蹄莲被视为庄严、圣洁的天使,是葬礼上不可或缺的花卉。
参考资料
Zantedeschia aethiopica.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4-14
马蹄莲物种详细信息.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2-10-23
马蹄莲.植物智.2022-10-23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L.) Spreng..WEEDS AUSTRALIA - PROFILES.2023-07-02
意大利南星.植物智.2023-07-02
Zantedeschia aethiopica.CALIPC.2023-06-27
..2023-06-27
Zantedeschia rehmannii.植物智.2023-06-12
Zantedeschia albomaculata.植物智.2023-06-12
..2023-06-27
..2023-06-27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
物种对比
形态特征
果实和种子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养护管理
病虫害防治
用途
园林观赏
医学药用
栽培品种
物种危害
毒性
作用机理
中毒症状
中毒事件
物种入侵
生态影响
相关研究
植物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