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蛙(拉丁学名:Hoplobatrachu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俗称田鸡,是叉舌蛙科虎纹蛙属的一种蛙类。野生的成体虎纹蛙体长8.5~12厘米,体重100~250克;背面黄绿色或灰棕色,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纵肤棱,其间散有小疣粒。虎纹蛙是极好的捕虫能手,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很少
捕食益虫。但由于成蛙体形大,曾经是民间喜爱的副食品,因而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
中原地区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
虎纹蛙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在
长江以南各省区,以“
亚洲之蛙”著称。一般生活于丘陵地区山脚下的旷野中,或水田、鱼塘、水坑内;白昼多隐蔽于田边洞穴中或土隙间,夜出活动;杂食性,
蝌蚪阶段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幼蛙和成年蛙主要为动物性食物;有着领地意识;有
冬眠行为。自然条件下,每年4~9月是虎纹蛙的产卵高峰期,从卵孵出为蝌蚪到
变态成蛙一般仅需1个月左右。
形态特征
虎纹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由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组成。头较扁,呈三角形。眼睛位于头部最高处,呈椭圆形。鼻孔位于头前中央线两侧,与口腔相通。眼睛后面形状像疤痕状的是鼓膜,圆且扁平,是听觉器官。口大,口裂深至鼓膜前端。两前肢较短,各生四指,指间无蹼,内侧第一指最为发达。雄蛙第一指内侧有一强大发黑的肉垫,称婚姻瘤,是其抱对的工具。后肢肌肉发达,各有5趾,趾间有蹼,有利于跳动和游泳。一般成蛙体长8.5~12厘米,体重100~250克。
虎纹蛙背面粗糙,背部有长短不一、许多排列成纵行的断续肤棱,其间散有小疣粒,胫部纵行肤棱明显;头侧、足背面和体腹面光滑。背面多为灰棕色或黄绿色,散有不规则的深绿色和褐色的斑纹;四肢横纹明显;体和四肢腹面呈肉色,咽、胸部有棕色斑,胸后和腹部略带浅蓝色,有斑或无斑。
其卵粒连成小片状,漂浮在水面,每片有卵十余粒,卵径1.8毫米左右;植物极乳白色,动物极深棕色,卵外包裹3层胶膜。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虎纹蛙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
马来西亚、缅甸、
老挝、
泰国、
柬埔寨、
越南等国。
虎纹蛙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包括
浙江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等地。
栖息环境
虎纹蛙
栖息地地形较为平缓,坡度小;地表基质为细沙和淤泥,湿度大;离水体的距离较近,其栖息水域为静水区,深度较浅、流速较缓、温度较高、水质较好。虎纹蛙栖息地的
植被类型主要为草丛和水稻,周围有一些可藏身的洞穴。此外,虎纹蛙更喜欢阴坡,这可能是因为阴坡相对阳坡来说受太阳照射的时间较短,水分蒸发更为缓慢,更有利于生存,所以受到虎纹蛙的青睐;也有可能是一种特殊情况。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虎纹蛙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以小型动物为主要食物,食性种类繁多且贪吃。
蝌蚪阶段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
双鞭毛虫门、
硅藻等;而幼蛙和成年蛙主要是吃动物性食物。作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包括节肢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鱼类、
两栖纲、爬行纲甚至幼鸟,其中节肢动物是最主要的。虎纹蛙食量大,一次可以吃其体重十分之一重量以上的食物,但它们的摄食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6~9月水温20~30℃时,采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水温低时,采食量逐渐减少,水温超过30℃时,食量也逐渐减少。虎纹蛙抗饥饿的能力很强,长期不进食也不会饿死,而是停止生长。
领地行为
雄性虎纹蛙有着领地意识,它会占有一定地域,雄蛙彼此之间常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如果在地域内发现同类,它们会很快跳过去赶走入侵者。
冬眠行为
虎纹蛙一般在7~10月进行育肥,到了10月底大部分个体已贮备足够的脂肪、能量,准备越冬。进入11月后野外很难看见虎纹蛙的活动。它们越冬时大多在积水较深的向阳池塘岸边,利用原有洞穴
冬眠,洞口接近水面,洞道一般是水平方向,末端斜向下,冬眠室有水,虎纹蛙伏卧在水平面下。洞穴顶
土层在1米以上,洞内温度稳定在10℃以上,冬眠时虎纹蛙有群栖现象,几只甚至十多只挤在一起。若土层薄,洞内温度降到6.5℃以下就可能造成死亡,一些贮能不足、瘦弱的个体很难度过冬眠期。4月中旬以后天气渐暖和,若天气晴虎纹蛙会开始出来活动,气温低则返回洞静伏,到5月初后大都出来活动。
交流行为
进入繁殖期后,雄蛙会蹲伏在领地内大声鸣叫,叫声低沉,类似远处犬吠声,很远就可以听到。雄蛙的鸣叫既是求偶,也是宣誓领地。
生长繁殖
生长
虎纹蛙蝌蚪
变态快,从卵孵出为蝌蚪到变态成蛙一般只需1个月左右,因此蛙的生长期比较长。在气温30℃左右、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幼蛙每天的增重量可达其体重的6%,经过3个月后,一般平均体重可达100克以上,大者可达150克。
求偶行为
处于交配期时,雄蛙会在各自的领地鸣叫,雌蛙听到雄蛙的鸣叫声后,从洞穴中或觅食地爬出,朝鸣声方向跳去,雄蛙发现雌蛙进入自己的领域后,就会跳到雌蛙后面,爬上雌蛙背部,紧紧抱住开始交配,配对时鸣叫停止。这时可能会有其他雄蛙乘隙而入,即使已经有雌蛙已经在交配,这只雄蛙也会跳上其背部,紧紧抱住因此而有时能见到三蛙抱在一起。
交配产卵
自然条件下,每年4~9月水温升高至20~28℃,是虎纹蛙的产卵高峰期。水温高于30℃或低于20℃,虎纹蛙一般不
抱对不产卵。雄蛙通常会提前几天发情,开始唱歌并追逐雌蛙。如果雌蛙没有发情,它会忽视雄蛙。雌蛙发情几天后,就朝雄蛙叫声的方向跳跃。雌雄蛙会前后跟随,相互摩擦。雄蛙的腹部紧贴雌蛙的背部,两个泄殖腔靠在一起,相互抱住,几个小时后,雄蛙排精,雌蛙排卵,卵在水中
受精卵。受精的卵胶膜膨胀后,卵会粘连成一片,漂浮在水面上,或粘在水生植物上。
孵化条件
由于整个孵化期均在水中,水中的溶氧过低会影响孵化率,一般水中的溶氧要达6毫克/升以上。孵化水温最好保持在24~28℃。温度低于20℃时,胚胎虽然能发育,但发育缓慢,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加;温度高于30℃以上时,胚胎也能发育,但发育加快,畸形率也会增加。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虎纹蛙体型硕大,肉质鲜美,人们非常喜欢捕捉和食用,而且作为中国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在市场上需求量甚大。虎纹蛙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理的野生状态中,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资源需求量增加造成人们的过度猎捕,使其数量已经日趋减少。虎纹蛙数量的下降率已超过30%。
致危因素
虎纹蛙种间竞争剧烈、自相残食现象严重,故直接影响其补充群体的数量。加之,人为因素的干扰,捕捉过度和农事活动(农田灌溉、治虫等),严重破坏蛙的栖息环境,影响蛙群的生长和繁殖,导致该蛙资源剧减,属于濒危物种。
保护级别
1989年,虎纹蛙被列为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仅限野外
种群),受中国法律保护,也是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蛙类;1996年,虎纹蛙被列入《中国红皮书》;2004年,虎纹蛙被列入《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EN)物种等级。2021年12月,虎纹蛙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三批《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虎纹蛙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质食用蛙。它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
维生素B2、
烟酸、葡萄糖、
糖原和其他营养素。它的肉白嫩可口。同时,虎纹蛙肉味道甘甜,性质温和。具有补虚止咳、健胃健脑、补中益气、补阳利尿、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经济价值
虎纹蛙皮柔软、厚实、有弹性、光滑,图案丰富多彩。它可以作为高档皮革的原料,用于制造皮鞋、手套、皮包、松紧带等。蛙皮还可以提取皮革胶,可以用作珠宝、钻石等优质胶水。剥皮和去肉后的剩余部分可以加工成高质量的动物饲料。
生态价值
“蛙声兆丰年”,
青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青蛙是极好的捕虫能手。特别是虎纹蛙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很少
捕食益虫。因此,虎纹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农作物的天然保护者。
物种对比
养殖技术
养殖场选择
选择养殖场时,最好选择背靠山体、
坐北朝南、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远离村庄的地方。蛙池可以做成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的大池塘,然后将大池塘均分为数个小池塘。水池周围用40目尼龙网围好即可。
繁殖孵化
选择体格健壮、反应迅速、无损伤、性成熟的成年蛙作为种蛙。繁殖和孵化技术是虎纹蛙繁殖的关键。产卵池的水位保持在0.2米,水温在20℃以上。在正常情况下,亲本蛙进入产卵池后2~3天可
抱对产卵。
蝌蚪繁殖的关键是分级饲养。诱饵需要高质量和多样化。蝌蚪的摄食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每天喂食3~4次。早期以
浮游动物和
蛋黄为主,中后期以
枝角类为主。对于大规模养殖,可以每4~6小时饲喂蝌蚪饲料粉一次[。
相关知识
中国关于虎纹蛙组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芜湖地区的虎纹蛙染色体为26(2n=26),其中有5对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有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在No.6、No.8的长臂和No.2的短臂上有次缢痕。
参考资料
虎纹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