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Accipiter gentilis)是鹰科鹰属的一种中型猛禽,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部及北美洲,栖息在林地中。苍鹰体长48-62厘米,翼展135-165厘米,上体深苍灰色,后杂有白色细纹,下体污白色,尾略长,呈方形,有4条黑色横带,两翼宽阔而较长,翼下白色而密布黑褐色横带。苍鹰是人们相当熟悉的一种猛禽,也常用苍鹰来形容某人的勇敢无畏。
苍鹰视觉敏锐,善飞翔,性甚机警,亦善隐藏,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
花尾榛鸡、
鸠鸽类和其他中小型鸟类为食,能用短圆的翅和长的尾来调节速度和改变方向,穿行于树丛间追捕猎物。有时苍鹰也在林缘开阔地上空飞行或沿直线滑翔,窥视地面动物活动。苍鹰属于单配制,每年在4月初至6月中旬繁殖一次,在季节节律方面,苍鹰具有
留鸟和迁徙两种类型,部分
种群在冬季留在北方过冬,另一些则迁徙到南方。苍鹰的野外平均寿命约为11年。
苍鹰有助于控制小型
哺乳纲的数量,能够反映森林栖息地的质量,也是商业
猎隼运动的热门物种。截至2021年,苍鹰的数量为100万-250万只,部分地区的苍鹰数量有下降趋势,它们面临着捕猎、环境污染、
栖息地质量降低等因素的威胁。苍鹰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苍鹰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分类
命名
1758年,
瑞典博物学家
卡尔?冯?林奈(Linnaeus)将雀鹰列入
隼属(Falco),首次发表了雀鹰的学名“ Falco gentilis”。随着人们对
福特猛禽的研究,苍鹰已从属中分离出来,归入鹰属(Accipiter),学名改为“Accipiter gentilis”。
亚种划分
根据2024年1月版的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雀鹰有10个
亚种,如表。
十个亚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分布在欧亚大陆,有七个,分别是
指名亚种、新疆亚种、
黑龙江省亚种、普通亚种、台湾亚种、边缘亚种、科西嘉亚种。另一类分布在北美,有三个,分别是北美亚种、
哥伦比亚亚种和
墨西哥亚种。欧亚大陆的苍鹰翅膀及背部的颜色和头部的颜色接近,腹部有宽而明显的条纹图案,成年后眼睛的颜色呈黄色至深橙色,而北美的苍鹰翅膀及背部颜色较浅、头部颜色较深,故背面看有一定色差,它们腹部的条纹图案不如欧亚大陆的苍鹰鲜明,其眼睛多呈红色。
欧亚大陆的七个
亚种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北部组和南部组。北部组的苍鹰体型较大、颜色较浅,包括分布在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
指名亚种、分布在欧洲东北部、
西伯利亚地区北部至
科雷马河的新疆亚种、分布在科雷马河至
堪察加半岛和楚科茨克半岛的
黑龙江省亚种。南部组的苍鹰体型较小、颜色较暗,包括分布在
地中海的边缘亚种敦豪分布在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的科西嘉亚种、分布在西伯利亚南部至阿穆尔河的普通亚种、分布在日本及台湾等地的台湾亚种。
演化历史
欧亚大陆和北美的苍鹰
种群分化最晚发生在早
更新世(距今2.43百万年至0.73百万年前),早于
白令陆桥形成之前。随着气候变化,
冰川活动阻碍了苍鹰的活动,北美的苍鹰种群曾被隔离在几处区域,冰川消除后又扩散到北美各处,如在冰川时期躲避在
太平洋沿岸的苍鹰在1万年前扩散到
落基山脉,还向北扩散到
阿拉斯加州东南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区。美国西南部的
科罗拉多高原和杰梅斯山脉也是冰川时期苍鹰的重要避难所。美国
亚利桑那州天空岛的苍鹰与
墨西哥北部的苍鹰关系较近。在美国东部,苍鹰极有可能在
威斯康星州冰川时期占领了东部的森林。
分类争议
对苍鹰各
亚种及苍鹰近缘种进行线粒体遗传研究后发现,欧亚大陆的七个苍鹰亚种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同质性,北美三个亚种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分支。然而欧亚的苍鹰与北美的苍鹰之间的亲缘关系弱于它们与白颊雀鹰(Accipiter meyerianus)、亨氏鹰(Accipiter henstii)及黑白雀鹰(Accipiter melanoleucus)之间的亲缘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将白颊雀鹰、亨氏鹰和黑白雀鹰归入苍鹰,或是将苍鹰拆为两个物种。
持“苍鹰拆为两个物种”观点的学者,提出欧亚大陆七个
亚种保留原学名“Accipiter gentilis”,而北美的三个亚种独立为“Accipiter atricapillus”,英文名“American goshawk”。
特征
苍鹰是中型猛禽,体长48-62厘米,翼展135-165厘米,雌鸟体型大于雄鸟,雌鸟体重900-2000克,雄鸟体重600-1100克。在羽色方面雌雄相似,雌鸟颜色偏棕色,并且在胸部和腹部有更明显的斑纹。
苍鹰前额、头顶至后颈暗石板苍灰色,羽基部白色,部至后颈羽基白色部分展露于外,形成白色细斑;虹膜金黄色;眼上具白色眉纹,并杂以黑色羽干纹;耳羽黑色;嘴黑色,嘴基铅蓝灰色,蜡膜黄绿色,上嘴嘴缘具弧状垂。
苍鹰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为石板苍灰色,肩部和尾上覆羽杂以污白色不甚规整的横斑;尾羽灰褐色,具4道宽阔的黑褐色横带,端部具污灰白色边缘;翅上覆羽石板苍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外羽缘缀石板苍灰色,内具污灰白色块斑;尤以次级飞羽灰白色斑较显;第四枚初级飞羽最长,第六枚飞羽外具缺刻。
苍鹰下体污白色,喉和前颈具黑褐色纤细纵纹;胸、腹和两胁至腿覆羽均具黑褐色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肛周至尾下覆羽白色,并具稀疏的褐色横斑,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黑褐色横斑。脚和趾黄色或黄绿色,跗前面被大形盾状鳞,爪黑褐色。
苍鹰的幼鸟上体褐色,头顶至后颈暗褐色,具淡棕黄色羽缘,后头枕部羽基白色,常显露于外。其余上体褐色,具淡黄褐色羽缘,飞羽暗褐色,具黑褐色横斑,外羽缘和飞羽尖端亦褐色,内响基部羽缘白色或淡棕白色。尾羽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微污白色或淡棕色斑纹。下体淡棕黄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腿覆羽和尾下覆羽具暗褐色窄的羽干纹,下覆羽和腋羽淡棕黄色,具黑褐色矢状和滴状斑。
分布
分布范围
苍鹰主要分布于
欧洲、
亚洲北部及
北美洲,繁殖于北美和欧亚大陆,往南到
北非、
伊朗和
印度西南部,越冬在印度、缅甸、
泰国和
印度尼西亚。在中国,苍鹰在
东北地区、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等地为
留鸟,在
云南省南部、
广州市、
福建省等地为冬候鸟。
栖息环境
苍鹰栖息在森林环境中,最喜欢在树龄较老、树冠茂密、大树密集的成熟森林环境中追逐猎物,例如树龄普遍大于50年的
杨属、桦树林、铁杉林等,在疏林、幼龄林、灌丛地带也能见到苍鹰。苍鹰对不同林地的利用情况与季节有关,在繁殖季节,苍鹰更倾向于在混交林中活动,在针叶林中较少见。在冬季,为了寻找食物,一些苍鹰会离开繁殖地,出现在各种类型的林地中。
习性
行为特点
苍鹰视觉敏锐,善飞翔,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飞行时两翼宽阔而较长,翱翔时通常呈直线飞行,两翅平伸,或微伸向上。有时也缓慢扇动两翅,进行鼓翼飞行。但除迁徙期间外,很少在空中翱翔,多隐蔽在森林中树枝间窥视猎物。
节律行为
在季节节律方面,苍鹰具有
留鸟和迁徙两种类型。一部分苍鹰会留在北方的森林中度过冬季,另一些则会向南迁徙,其中幼鸟选择迁徙的较多。在北方猎物稀少的年份,苍鹰可能大量南迁,到繁殖地以南。在北美和
欧洲的大部分活动范围内,苍鹰是留鸟,在同一领土上繁殖和过冬。然而在
俄罗斯、
芬兰、
挪威、
瑞典和
加拿大北部的极北地区繁殖的苍鹰,当生存条件变得更具挑战性时,就会向南迁徙。在日节律方面,苍鹰白天活动,夜间在林地树冠的上层树枝上睡觉。在繁殖季节,雌鸟在夜间会在巢中孵卵。
觅食行为
苍鹰是食肉动物,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
花尾榛鸡、
鸠鸽类和其他中小型鸟类为食,也吃
爬行纲和无脊椎动物。苍鹰的具体食物组成取决于环境,通常其食物的21%至59%为哺乳动物,18%至69%为鸟类组成,其余由爬行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组成。
捕猎前,苍鹰通常在半山腰的树上安静的栖息,观察猎物,经常从一个栖息处移动到另一个栖息点。当发现猎物时,苍鹰会突然飞出进行追捕,它们能利用短圆的翅和长的尾来调节速度和改变方向,在林中或上或下,或高或低穿行于树丛间,并能加快飞行速度在树林中追捕猎物。苍鹰有时也在林缘开阔地上空飞行或沿直线滑翔,窥视地面动物活动,一旦发现猎物,则迅速俯冲追击,用利爪抓猎捕获物,然后带回栖息的树上啄食。
社会行为
在非繁殖季节,苍鹰单独活动,雄鸟的活动范围一般比雌鸟大,且不同个体的领域有重叠。在繁殖季节,结为配偶的苍鹰成对活动并占据一片巢区,面积为570-3500公顷。繁殖季节的苍鹰具有较强的领域意识,它们会通过在空中飞翔炫耀它们的筑巢领地,如果其筑巢区域被其它个体侵犯,它们会激烈地捍卫领地。
交流行为
苍鹰主要依靠发声来交流,它们在求偶和筑巢时尤其会发出声音,包括“ki-ki-ki-ki-ki”或“kak,kak,kak”。雌雄苍鹰发出的声音不同,雌鸟的声音更低沉、更响亮,而雄鸟的声音往往更高、更弱。雄鸟和雌鸟在进入或离开巢穴和传递食物时都会发出叫声。雏鸟可能会用乞求的“咔咔咔”叫声来请求食物,当雏鸟吃饱了的时候,它也会发出一种高音调的声音。苍鹰也使用姿势和其他身体信号进行交流。
繁殖
繁殖制度
苍鹰属于单配制,雌鸟和雄鸟通常保持一生的伴侣关系,只有在一方死亡后,它们才会寻找新的伴侣。苍鹰每年在4月初至6月中旬繁殖一次,在4月底至5月达到活动高峰。
求偶筑巢
在求偶时,雌鸟会通过表演戏剧性的空中表演和发声,或栖息在筑巢区并发声来吸引该地区的雄鸟。一旦找到配偶,这两只苍鹰就会开始建造或修复它们的巢穴。在这段时间里,这对配偶一天会交配多次。苍鹰营巢于森林中高大乔木上,尤以
松树、杨树和
柞树较为喜欢,有时也侵占其他猛禽的旧巢。巢距地面多在4-15米,多呈皿状,主要用松树枝和其他枯枝构成。巢外径60-75厘米,内径20-25厘米,深1-5厘米,高30-60厘米。
交配
苍鹰的交配活动在筑巢期早期、产卵前和产卵期间达到高峰。交配最常出现在产卵前后的清晨,在下午和傍晚交配较少。雄鸟捕猎归来时发生交配的概率更大。
产卵孵化
苍鹰每窝产卵2-4枚,每隔2-3天产一次卵。卵很粗糙,淡蓝色或灰白色,没有任何图案或斑纹。卵重平均为41.6克,大小平均为52.3毫米x41.8毫米。孵化期为28-37天。在雌鸟产卵前和产卵期时,雄鸟大部分时间都在雌鸟附近度过。但在孵化期,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上午和下午外出捕食,为雌鸟提供猎物。雄鸟偶尔会代替雌鸟孵卵,让雌鸟去捕食。
育雏
育雏由雌雄共同承担。
早成雏孵出后的约25天内,雌鸟不会离开筑巢区,主要由雄鸟负责捕食。雄鸟将食物带回巢中后,雌鸟来喂养雏鸟。此时的苍鹰尤其是雌鸟会非常勇敢的保卫巢穴,如有人类危害巢穴,雌鸟将向入侵者俯冲和攻击。当雏鸟长到约25天大时,雌鸟有时会离开巢,和雄鸟一起捕猎。当雏鸟35-42天大时,它们离开巢,走到靠近巢的树枝上,不久后开始练习飞翔,此时雏鸟之间经常玩耍,练习狩猎技能。学会飞翔后,幼鸟倾向于在巢几百米之内活动,直到大概70天大时羽毛发育丰满,这段时间内它们仍然依靠双亲提供食物。绝大多数苍鹰幼鸟在出生95天内会突然离开巢,开始自力更生。出生一年后,苍鹰性成熟。苍鹰的野外平均寿命约为11年,雌鸟的存活率更高。有记录的最长寿的苍鹰个体寿命是19岁。
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21年,苍鹰的数量为100万-250万只。其中
欧洲约有23.4万-38万只苍鹰成熟个体,
加拿大和美国约有21万只成熟苍鹰个体。它被置于1000000-249999个成熟个体的带中。在过去的40年里,该物种在北美的种群数量稳定,但在欧洲,苍鹰的种群数量预计在三代之内减少59%。在荷兰东部、
德国、
丹麦和
芬兰等地,苍鹰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苍鹰面临的威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的捕猎,例如在19世纪到20世纪,欧洲地区的捕猎行为造成当地苍鹰数量的大幅减少,但直到2014年,仍有针对苍鹰巢穴的盗猎行为发生。二是环境污染,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由于杀虫剂的使用和重金属中毒也造成苍鹰数量减少;在
挪威,研究人员在苍鹰
早成雏的血液和羽毛中发现了有机污染物,这表明雏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三是伐木作业造成的
栖息地质量降低,例如在美国
阿拉斯加州,定期伐木作业破坏了古老的森林,导致苍鹰栖息地质量下降,伐木作业还会导致苍鹰的巢穴被破坏,或对其造成干扰导致繁殖失败。四是野火,北美西部野火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导致适合苍鹰栖息和觅食地点减少。
保护举措
截止2018年共有14个
欧洲国家制定了苍鹰的繁殖
种群监测计划(占其欧洲繁殖范围内国家的33%)。在
英国,苍鹰在1981年的《野生动物和乡村法》中被列为一级保护鸟类,这意味着除了保护它们不被杀死、伤害或捕获外,它们的蛋、幼鸟和巢穴也受到额外的保护。在
美国,苍鹰、它们的巢、幼鸟、蛋和羽毛都受到1918年《候鸟条约法案》的保护,美国部分地区的苍鹰数量下降,导致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和密歇根州将苍鹰列为濒危物种,这些地区正在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以促进种群稳定。
保护级别
1979年,苍鹰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Ⅱ。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苍鹰列为无危(LC)。
2021年,苍鹰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苍鹰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生态作用
苍鹰有助于控制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在许多国家,苍鹰被视为森林的管理指标之一,它们被认为“对变化敏感”,它们的健康状况往往可以为
栖息地变化问题提供线索。
种间关系
苍鹰
捕食的动物种类很多,包括鸟类、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和中型至大型
爬行纲。苍鹰的天敌很少。
雕鸮(Bubo bubo)、
美洲雕鸮(Bubo virginianus)等猛禽,
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狼(Canis lupus)等兽类会在食物匮乏的时候捕食苍鹰,尤其是
早成雏。苍鹰会攻击进入它们筑巢区域的入侵者。
用途
苍鹰是商业猎鹰运动的热门物种。猎鹰运动对野生种群的影响尚不清楚。《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5-2019年报告的野生捕获活个体贸易数据显示,俄罗斯是最大的苍鹰出口国(出口1257只),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504只)和乌克兰(82只)。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出口(84%)用于商业目的。
文化
苍鹰是人们相当熟悉的一种猛禽。原因是它常活动于田野、村镇、林缘,也常捕捉家鸡。形容人们勇敢无畏,常说如苍鹰一样在高空翱翔,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