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Animal)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
有机化合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
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
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种类。
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
大黄鱼、
草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
爬行纲,青蛙、
中国大鲵等
两栖纲,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纲。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昆虫中多数是
甲虫。
蛞蝓、蚯蚓、
墨鱼目、
牡蛎科、红
海星纲、
水母、
蜘蛛、
珊瑚虫、
放射虫、
蛔虫病、
链状带绦虫、
沙蚕、
蜗牛、蛞蝓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基本含义
动物是多细胞
真核生物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但是不同于微生物。
动物是不能将
无机化合物合成
有机化合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会 并且靠吃东西,由细胞构成,细胞有
细胞核,没有
细胞壁,会动,基质,的一类生命体。
因此动物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活动。
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主要分为
脊索动物门和
无脊索动物两大类;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原始生命出现后,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千百万物种不断地出现、消亡,只有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这种物种不断演化的过程在
生物学上被称为进化。
动物是生物的一个主要类群,称为动物界(Animalia)。
它们能够对环境作出反应并移动,
捕食 其他生物。根据当前遗传学研究结果,动物的祖先应是来自于多种
原生生物的集合,然后进行
细胞分化,而不是来自一个多核原生生物。
以有性生殖进行繁殖的后生动物,一生可被人为的划分为: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动物的身体的基本结构在发育过程中固定下来,特别是发育早期的胚胎时期,也有一些后来要经历
变态过程。
若两不同种的动物具有相同的祖先,它们在胚胎发育阶段会显示出一些共同点。但当进入胚后发育阶段之后,为了适应环境,它们会各自发展出一些特别的器官或功能。
基本习性
动物是多细胞
真核生物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称之为动物界。动物身体的基本形态会在它们发育时变得固定,通常是早在其胚胎发育时,但也有些会在其稍后的生命中有个变态的过程。大多数动物是能动的,它们能自发且独立地移动。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它们依靠其他生命体(如植物)作为其食粮。但也有少部分动物属于
分解者——以已经死亡的生物体(有机质)作为食粮(例如蚯蚓)。
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比较有名的行为理论是
康拉德·洛伦茨提出的本能理论。
大多数已知出现在化石中的动物们多是在 5亿4千万年前的
寒武纪大爆发时的海洋物种。
寒武纪大爆发对于进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海洋就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群系,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便是在此孕育。
早期动物
地球早期的生命只在有水的环境中生存,最早的海洋动物是无
脊椎动物。直到5亿年前,最早的
脊椎动物之一——
头甲鱼才在海洋中出现。
最早的
两栖动物是从鱼类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身体还长着尾巴和类似
鱼鳞病的鳞片。它们主要在海洋中生活,有时也会到陆地上行走。
最早的
爬行纲出现在
石炭纪,是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偏好生活在干燥的地方,并且快速地扩大活动范围,地球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如恐龙。
哺乳纲的出现
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相比,体型小、不强壮。但是,当恐龙和其他
爬行纲灭绝后,哺乳动物就扩大
栖息地,逐渐统治陆地,它们的体态也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无脊椎的特征
尽管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低等的类群,但它们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动物种系。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无
脊椎动物都远远超过脊椎动物。在种类繁多的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群体占据了超过90%的比重,不仅包括海洋中的
水母、
章鱼等动物,还包括各种昆虫,寄生虫也属于无脊椎动物。
物种体系
无
脊椎动物是个多样化的物种体系,除没有脊椎骨外,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共同特征,只是存在着一点点相互有别的亲缘关系。各种无脊椎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生命周期
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的生命周期存在差异。多数无脊椎动物是
卵生动物,有些需要经历多种幼虫形态,例如蝶、蛾等昆虫;有些则一孵出便是成体。
运动习性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有着明显的前端和后端,感觉器官靠近口部簇生,这种构造能帮助它们在向前运动时及时发觉新情况,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使运动更快、更敏捷。
环节躯体
许多无
脊椎动物都有着可以分成一些分离环节的躯体,这种躯体构造有利于它们随意改变形状,以复杂的方式进行运动。例如,
唇足纲的大多数环节上都长有一双腿,运动时异常灵活。
脊椎型特征
脊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是一条脊椎骨或
脊柱支撑着身体。典型的脊椎动物体内有连接肌肉、四肢的复杂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内部复杂的骨架使脊椎动物可以长得相当大,而且适应性强。
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人类已知的脊椎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为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和哺乳纲。它们几乎遍及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骨骼特征
脊椎是脊椎动物骨架的主要支撑部分,头盖骨能保护大脑,心、肺等内脏器官被包在脊椎骨和肋骨之间。
四肢
许多脊椎动物都有四肢。鱼类是靠鳍划水的,陆生动物的四肢就是由鳍演化而来的。四肢帮助脊椎动物四处游动、行走或飞行。
皮肤
脊椎动物的皮肤呈鳞状,或黏滑,或
多毛,或呈羽状,不同类型的皮肤功能也不相同。鳞状皮肤能帮助鱼类保护躯体;黏滑的皮肤能帮助
两栖纲在陆地上呼吸;多毛的皮肤能帮助鸟类和哺乳纲御寒。
感觉
不同种类的
脊椎动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敏感官,帮助它们察觉危险、觅食或求偶,如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回声定位以及对电、磁、
地球引力的敏感度等。
繁殖
脊椎动物的繁殖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即雌雄动物
配种,
雌性的卵子经过
雄性受精卵才能繁衍后代;另一种是无性繁殖,因为少数脊椎动物没有性别的区分。
共有特征
眼睛
蜜蜂属的紫外线路标:蜜蜂和
蝴蝶可以看到人眼所不能看见的紫外线。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那些依赖蜜蜂和蝴蝶授粉的花就能发出一种特殊的紫外线,引导蜜蜂和蝴蝶前去采蜜。
触须上的眼睛:柔软的海绵看起来似乎没有眼睛,其实它的感光
细胞高踞在每个
触手的顶端。
扇贝的镜眼:海洋中有一种贝壳叫扇贝,它有50~100个镜眼,每一个镜眼都可以反射光线到镜眼中部的光线感觉器上。
红眼树蛙:
哥斯达黎加红眼树蛙的视力有限,它的神经行为和跳跃反射都表明它只能看到移动的猎物。
鲨鱼的色彩缺省:鲨鱼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光
感受器,它的眼睛中的
视锥细胞极少,因此鲨鱼几乎看不到任何颜色。同时,虽然鲨鱼眼中的
视杆细胞“体型”很大,但数量很少,很难捕捉到光线,所以鲨鱼的视觉比人类迟钝。
弹涂鱼生活在水里,但它们时常爬到岸边的树上,在陆地上呆几个小时,因此,它们的眼睛是典型的陆地型眼睛。而它生活的水域大都是水质混浊的池塘,水下的视力好坏也无关紧要。
鼓虫生活的水域是清澈的,因为它在定居问题上选择了水陆两栖,因此大自然毫不吝啬地给了它两对眼睛,一对在水里用,另一对浮出水面用。
美洲𩽾𩾌中部湖泊里的一种
四眼鱼,能敏捷地跃出水面,
捕食正在飞行的昆虫。说它是“四眼鱼”,实际上它只有两只眼,这两只眼睛的特别之处在于,瞳孔上下径伸长,并被一层间隔将眼睛横截成两部分,其透明介质上部的折射介质适应于在空气中看东西,眼睛的下半部则适应于水中观察。
深海
软体动物门的眼睛,直径达20厘米,是具有延伸功能的套迭型眼睛。它们的瞳孔很大,可以将尽可能多的光线收入眼帘,在灵敏度极高的感光成分上聚焦。
鸮形目是善于夜战的动物,光线再弱它也能明察秋毫。它看东西所需要的光,强度仅为人眼需求的1/100。
猫眼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狼眼在夜色中阴森可怖,其实它们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但能反射进入眼睛的月光、星光和其他微弱的光线,并将这些光线汇集于眼睛的后表面上,所以才使它们的眼睛光彩照人
动物有几种将其与其他生物相区分的特征。动物是
真核生物,且通常是多细胞的(例外请见
粘体动物门),这将其与细菌和大多数的
原生生物相区分。绝大部分动物是消费者,通常在一个内腔中消化食物,这将其与植物和
藻类相区分。动物也因缺乏细胞壁而和植物、藻类和真菌不同。所有的动物都是能动的,若只算一部份的生长期间。胚胎会有形成囊胚的时期,这是只有动物才有的特征。
原生类
特征:
单一细胞动物,身体的构造十分简单,会吃,会动,会繁殖和死亡。身体非常小,要用显微镜才观察得到的动物。栖息在淡水,海水或者共其他动物的体液内。例如变形虫。
软体类
软体动物门外形多样化,是十分成功的生物类别,包括所有「贝壳类」动物,
章鱼及
墨鱼目。大部分软体动物生活在海里,部分生活在咸淡水交界或淡水,亦有小部分是陆生的。
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背部皮层向下伸延成
外套膜,覆盖身体的大部分。软体动物中的贝壳类的贝壳便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3.另一些则退化成内壳,藏于外套膜之下,例如墨鱼。
5.运动器官是足。
蠕虫
典型身体细长柔软而通常无附属肢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蠕虫属于数 个无脊椎动物门,包括
扁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纽形动物门、
囊蠕虫、
星虫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须腕动物科及
毛颚动物门
特征:
1、身体柔软,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对排泄器。例如蚯蚓和
沙蚕。 2、柔软圆形的身体,
寄生在动物或植物体内。例如
蛔虫病和
蛲虫。
脊椎动物亚门
生活中,脊椎动物
亚门的动物我们最为熟知。按照“纲”来分类,现存
脊椎动物的动物可分为如下几个纲:
盲鳗纲
盲鳗纲生活在深海,几乎全盲,身体细长,
雌雄同体,尽管和
七鳃鳗科都叫“鳗”,但实际上属于两个不同的纲。
七鳃鳗纲
顾名思义,七鳃鳗有七对鳃。和盲鳗纲同属圆口总纲。身体细长,吸盘大,外形很像一般的
鳗鲡目。
软骨鱼纲
与
硬骨鱼相似,但没有
鱼鳔、
鱼鳞病,体型通常较大,只在海洋生存,齿发达。
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常钙化,但无任何真骨组织。
肉鳍鱼纲
与
辐鳍鱼纲同属
硬骨鱼。有4亿多年的历史,现在绝大多数物种已灭绝。特点是
鱼鳍上有轴骨,因此部分肉鳍鱼可离开水生活很长时间。
辐鳍鱼纲
辐鳍鱼纲有超过3万个物种。淡水、咸水都有。有鱼鳔、鱼鳞,鱼鳍呈放射状。绝大多数都不能离开水生活。
以上5纲虽都被叫做“鱼”,事实上却差异很大。
两栖纲
两栖纲动物约有4000多种,包括无足目、
有尾目、
无尾目。
特征:
1. 需在水中渡过其幼年时期。
2. 具有适应陆生的骨骼结构,有四肢,皮肤湿润,有很多
腺体。
3. 身体无鳞片或体毛。
6.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则用皮肤,口腔内壁及肺呼吸。
爬行纲
爬行纲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
脊椎动物。与
两栖纲相比,它们有减少水分流失的干燥鳞状皮肤,包括
有鳞目、
龟鳖目、
鳄目。
特征:
2.运动时采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
3.都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所以在严寒的冬季要
冬眠,在炎热的夏季要
夏眠。
4.
爬行纲为有脊椎的
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
5.爬行动物的心脏只有三个心室,不象其他动物有四个。
6.绝大多数爬行动物为
卵生,但也有的种类卵在母体中先孵化再出生。
鸟纲
鸟类由
爬行纲进化而来。由于能飞行,鸟类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生存。现存的鸟类共9000多种,包括鹦形目、
雁形目、
企鹅目、
隼形目、
雀形目。
哺乳纲
所有的哺乳纲都是温血动物,用母乳喂养后代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哺乳动物包括
单孔目、
食肉目、
灵长目、
奇蹄目、
偶蹄目等近30个目。
行为
防御
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
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行为。
贮食
动物摄取食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摄取构成躯体的营养──各种
有机化合物和
无机化合物,以及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这是动物的摄食行为。故食物丰富时,有些动物会贮存一些食物等饥饿时再取来食用。这样的行为称为贮食行为。
攻击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繁殖与发育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进行某种类型的
有性生殖。成熟的个体是双倍体或多倍体的。它们有一些特化的
配子,进行
减数分裂以产生较小可游动的精子或较大不可动的卵子。精子和卵子会结合成为
受精卵,且发育成新的个体。
许多动物也能够进行无性生殖。这可能发生在
孤雌生殖(成熟卵没有经过交配而产生),或一些经由
断裂生殖。
受精卵一开始会发育成一个小球,称之为
胚胎,在此进行重整和分化。在海绵里,胚胎幼体会游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并发育成一个新的海绵。而在其他大多数的类群中,胚胎则会进行更为复杂的重整。胚胎一开始会内套以形成具有消化腔的
原肠胚和两个各别的
胚层-外胚层和
内胚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会有个
中胚层在两者之间。这些胚层接着分化成各式组织和器官。
类别
所有的动物都属于动物界。科学家们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把整个动物界分成两大类:没有脊椎骨的无
脊椎动物和有脊椎骨的脊椎动物。也可以分为
单细胞动物(如
草履虫)和多细胞动物(如脊椎动物)。
鱼类
特征:水栖动物(生活于水中)。皮肤有鳞片覆盖,属
变温动物。具有鳍(可以水中游动),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
体外受精,主要为
卵生,部分为
胎生及
卵胎生。
鱼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别:
例:鲨鱼
特征:皮肤坚韧,有极细小楯鳞,无
鱼鳔,
尾鳍上下不对称,有五对鳃,没有鳃盖。
特征:骨骼为硬骨,皮肤有许多黏液腺,为骨鳞片所覆盖,有鱼鳔。
还有返祖鱼,是
两栖动物、
爬行纲、哺乳纲等鱼变的动物的一种
返祖现象出现鱼,有的像鱼一样。
爬行类
特征:陆生动物,皮肤有鳞片或盾片覆盖.,一般具有防水外皮,水份散失.。属
变温动物(靠外界的温度或热源来改变其体温)。主要分布在地球较温暖的地区。
体内受精,卵生或
卵胎生在陆地产卵,卵有防水外壳包裹。
爬行动物的分类:
有足类
例:乌龟
特征:有坚硬的外壳。上下颔不具齿,但有
角质鞘。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
无足类
例:眼镜蛇
特征:无四肢,肩带及胸骨。不具活动的眼脸及外耳孔。舌头末端分叉,伸缩力强。皮肤有鳞片,可吞咽比自己身体直径大的猎物.蛇的器官俱备特化成长形,左肺退化。蛇会定期蜕皮,能使自己不断进行成长,便于繁衍。
鸟类
特征:全身披有羽毛,身体呈
流线型,有角质的喙;眼在头的两侧,颈部长而灵活可270度转;前肢特化成翼,后肢有鳞状外皮,具四趾;恒温动物(能通过自身的生理过程产生热量,即使外界温度很低,他们也能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平均体温比哺乳纲高出10度左右(平均42度)。
主要特征
⑴体表被羽毛,有翼,能飞翔。皮肤薄而软,便于肌肉的剧烈运动。
⑵
新陈代谢旺盛,体温恒定。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恒温减少了动物对外界温度条件的依赖性,获得夜间活动的能力和在
极地大陆上存活的能力。
⑶具有发达的
神经系统和感官。鸟类的大脑、
小脑、
中脑都很发达。
大脑半球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底部纹状体的增大。在鸟类中,纹状体是管理运动的高级部位,也和一些复杂的生活习性相关。实验证明:切除鸟的一部分纹状体后,它的正常的兴奋和抑制就被破坏,视觉受影响,求偶、营巢等习性丧失。鸟类的大脑皮层并不发达,小脑很发达,这与鸟类飞翔运动的协调和平衡相关。
⑷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孵卵和育雏)。
总目分类:
⑴平胸总目
主要特征是:后肢强大,胸扁平,无
龙骨突,不具飞翔能力;羽毛分布全身,无羽区及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常见种类有
非洲鸵鸟。
⑵企鹅总目
潜水生活的中、大型鸟类,具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前肢鳍状,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短而定,羽片窄),均匀分布于体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躯体后方,趾间具馍,适应游泳生活。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左右摇摆。皮下脂肪发达,有利于在寒冷地区及水中保持体温。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这与前划水有关。游泳快速。
通常翼发达,善于飞翔,龙骨突发达,最后 4~6 枚尾椎愈合为一块
尾综骨。一般具有充气性骨骼,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雄鸟绝大多数不具
交配器官。
该总目的鸟类种类繁多,为了研究方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它们的类群。
生态类型分类
一个方面是根据生态类型分为游禽、涉禽、鹑鸡、
鸠鸽科、攀禽、
福特猛禽和
鸣禽七个生态类型。
游禽:喙扁阔或尖长,腿短而具蹼,翼强大或退化。
涉禽:喙细而长,脚和趾均很长,蹼不发达,翼强大。
鹑鸡:啄短而强,足和爪强健,翼短圆。
攀禽:喙强直,足短健、对趾型,翼较发达。
猛禽:喙强大呈钩状,足强大有力,爪锐钩曲,翼强大善飞。
鸣禽:喙外形不一,足短细,翼较发达。
目的分类
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分成若干个目来进行研究。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目。
鹈形目:四处向前,处间具全噗;嘴端成钩状,具发达的喉囊,雏鸟属于
晚成鸟,游禽类,如
鸬鹚等。
鹤形目:颈长、喙长、腿长、趾三前一后,四趾在同一平面上,幼鸟属晚成乌,涉禽类,常见种类有
白鹭等。
雁形目:嘴扁平,具加厚的嘴甲,边缘具栉状突起;腿短后移,趾三前一后,前趾间具蹼,
雄性翼上常具翼镜;雄鸟具交配器;雏鸟为早成鸟,游禽类。常见种类有天鹅、
绿头鸭。
隼形目:嘴具利钩,爪发达,飞翔力强;视觉敏锐,猛禽类,雏鸟为晚成鸟。常见种类有鸢、
红隼、
金雕等。
鸡形目:体结实;喙短,为圆锥形;翅短圆,善走;雄鸟头顶有肉冠,羽色鲜艳;繁殖期行为复杂,
鹑鸡类,幼鸟属早成鸟。如
褐马鸡、
红腹锦鸡等。
鹤形目:喙长,颈长和腿长,趾三前一后,趾间蹼不发达,后趾着生位置较高,与其他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幼鸟为早成鸟,涉
鸟纲。常见种类有
丹顶鹤、
灰鹤等。
鸽形目:嘴短、具蜡膜;四趾位于同一平面上,足短健、善走;囊发达,雏鸟为
晚成鸟或早成鸟,
鸠鸽类。常见种类有
原鸽、
毛腿沙鸡等。
鴞形目:嘴爪强大而钩曲;头大,眼大向前,眼周羽毛形成面盘;耳孔大,具耳羽,
听觉敏锐;第四处能向后反转;幼鸟属晚成鸟,属
福特猛禽类。主要种类有长耳鴞、短耳鴞 等。(俗称
鸮形目)
鴷形目:嘴呈锥状,适于啄木;舌长具
角质小钩;趾两前两后;幼鸟属晚成鸟,攀禽类。
哺乳类
节肢类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品动亦最繁多,约占全部动物品种的百分之八十五。对环境的适应力特强,生存地方包括海水、淡水、高山、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及植物的体内及体外。
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身体分节,但部分
体节融合成特别部位,如头部及胸部。有些节肢动物,例如
蜘蛛类,头部及胸部进一步融合成头胸部。身体的
附肢,例如足部、
触角、
口器等都分节。
体壁坚硬,主要由
甲壳质组成,可提供保护,亦作为外骨骼之用。由于体壁坚硬,妨碍生长,
节肢动物门需要在生长期蜕皮多次。
感官系统甚为发达,眼有单眼和
复眼两种。复眼用作视物,而单眼用作感光。另外,还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平衡器官,好些昆虫还有特别的发声器。
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颇为多样化,可以利用体表,鳃(水生的)及
气管(陆生的)呼吸。
蜘蛛等则利用
书肺进行呼吸。
动物分类
动物
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
动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但由于动物种类繁多,人类对某一些类群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因此,直到现在对全世界动物的分类都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有的学者将若干有差异的纲都已提升为门,如原
假体腔动物中的
轮虫、腹毛、动吻、线形、线虫等纲动物,一些学者均将其提升为门.
另外有一些新的类群被发现,放在原有的各门中均觉不合适,索性新建立为单独的一门,如
栉大蚊属,即由于发现了栉水母动物等。对于药用动物的研究来说,早期如《药材学》1960,将其划分为10门,后来《中药鉴定学》1977年等也都采用,仍将动物界划分为10门。
根据的特征仍然是:
细胞的分化,
胚层的形成,体腔的有无,对称的形式,体节的划分,骨骼的性质,附肢的特点,以及其他器官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并参照了
地质学上关于
地层的划分等资料。
另外,动物分类还有其它方法。
1.原生动物门
2.
菱形虫门:结构简单的内
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5.
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
6.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7.腔肠动物门
8.
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
刺胞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9.扁形动物门
10.
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1.
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2.微颚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4.
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5.线虫动物门
17.轮形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9.
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22.
铠甲动物门: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没有准确分类;
31.
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33.
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4.
苔藓动物门:曾经与
内肛动物门为同一门合称
苔藓动物门,现已分开;
35.
帚虫动物门:一个只有10几种动物的很小的门,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6.
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7.棘皮动物门:
38.
须腕动物科: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
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9.
异涡动物门:仅2种,在
波罗的海附近分布,曾先后被认为
扁形动物门和
软体动物门;
40.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41.
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
脊索动物门;
42.脊索动物门
种属分类
原生动物门
都是
单细胞动物,少数聚合形成群体,生活于水中或湿土内,一部分并营寄生生活,具无性或有性生殖。本门无药用动物种类,但在进化上为原始类群,与人类生活关系也十分密切,某些
寄生种类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动物的养殖,可造成极大的危害。
海绵动物门
又称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是生活在水中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细胞虽有分化,但不构成组织。细胞可排列为2层,但不分化为内外2个
胚层,体内有管道系统,由水中获得食物,还有骨针以支持和保护身体。如脆针海绵Sp0ngiLLa Fragilis,可供药用。
腔肠动物门
刺胞动物门又名
刺胞动物门,大约有1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洋中。腔肠动物的
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
细胞。这类动物主要包括
水母、
水螅、
海葵目、
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约有5万多种。绝大多数的
软体动物门在柔软的身体外覆有1个、2个或多个形状不同的壳,常见的有
头足纲、
腹足纲和
瓣鳃纲。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包括
海星纲、
海胆、海参、
蛇尾以及海百合纲等5纲,共6000多种。
扁形动物门
两侧对称,身体分化为外、中、内三个胚层,即开始出现了
中胚层,身体柔软无
体腔,大都
雌雄同体,排泄系统有焰细胞,生活于水中、陆地,某些种为
寄生。
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身体一般呈长线状或圆筒状,三胚层有原体腔,不分节,体表被一层半透明的弹性
角质膜,消化管末端具有
肛门,大都为
雌雄异体,生活于海水、淡水及土壤中,并有很多是寄生的。如
蛔虫病(Ascaris lumnbricoides)。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身体圆筒形,分成若干同形的环节,内部各系统分化趋于完善,有真体腔,体表具
刚毛或疣足,雌雄异体或同体,直接发育或有
变态,产生担轮幼虫,大部分自由生活于海水、淡水及土壤中,少数并可寄生。如蚯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节肢动物门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异型体节(如头、胸、腹)和分节的附肢,体表有
甲壳质、石灰质构成的外骨骼,体腔不发达,肌肉分离为肌束,循环系为开管型,已知约有92万3千种,为动物界中第一大门。如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脊索动物门
具有脊索(或被分节的脊椎所代替)、背神经管和腮裂(或为腮囊),有后口的动物。己知约有4万1千2百余种,为动物界中第三大门。本门动物又可分为
被囊动物亚门(
被囊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Vertebrata)等3个亚门。其中脊椎动物亚门,种类多,经济价值大,在进化中是最高等的类型,现今很多物学家已将其独立成为一门。如
海马汽车(
河马属campus japonicus Kaup)。
濒危动物
1:四爪陆龟:
陆龟是生活在内陆草原地区的
龟类。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
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属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蜂猴体型较小而行动迟缓,是较低等的猴类,体长32~35厘米。两只小耳朵隐藏于毛茸茸的圆脑袋中;眼圆而大。四肢短粗而等长,第二个脚趾还保留着钩爪,尾短而隐于毛丛中。体背棕灰色或橙黄色,正中有一棕褐色脊纹自顶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面褐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环斑。在中国还有大熊猫、
金丝猴属、
白鱀豚、
中华鲟等。
4:古朴国宝:
大熊猫学名:猫熊 英文:Giant Panda 学名:Ailurpoda melanolenca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
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
剑齿虎、
猛犸象、
巨貘等均已因
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
陕西省、
甘肃省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传说中,过去大熊猫是白色的,在一次动物葬礼上,为表达哀思,它们把煤灰涂在胳膊上,相互拥抱后,形成了延至后背的黑色,擦眼泪又染黑了
眼眶…….这当然是杜撰,但大熊猫与许多动物一样,生存状况十分可悲,处在灭绝的边缘。原因无非是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使其退缩于山顶,呈孤岛化分布,食物与配偶资源贫乏,近亲繁殖严重、体质下降、抗病力弱。
总数仅1000多只,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物种”。作为中国的“国宝”和“友谊使者”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选为自己的会徽标志。
5:仰鼻蓝面:
金丝猴属英名:Snub-nosed Golden Monkey
学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因
滇金丝猴远居滇藏的雪山杉树林,数量仅千余只,
黔金丝猴仅见于贵州梵净山,数量才700多只,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
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属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
金发,使
动物学爱德华·爱因斯坦先生联想起
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把这个美人之名放到了金丝猴身上(请看金丝猴的
学名)。
金丝猴为
灵长目、
猴科、
金丝猴属。在这个仰鼻猴属中,还有一支中国以外的金丝猴家族,即越南仰鼻猴,这是一种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内侧浅黄的
长尾𫛭素食猴子,1910年才被发现,曾失踪半个世纪,到1989年才又发现,仅有200只,栖息于越南北部。三种
金丝猴属都是一级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和
黔金丝猴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濒危”级,
川金丝猴为“易危”级(
越南金丝猴为“极危”级)。它们都面临盗猎、伐木、毁林开荒、生境退缩的威胁,可谓“树倒狲散”!
白鱀豚英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学名:Lipotes vexlifer 白鳍豚为中国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
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声纳系统发达,对
超声波的
回声定位能力是任何现代潜艇所望尘莫及的,当群体被冲散后,它们利用高频率的声纳可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白鱀豚是
法国动物学让·米勒于1918年在
洞庭湖采到首只标本命名的,实际上中国人早就记叙过它,如汉朝的《
尔雅》、明代的《
本草纲目》。
清代蒲松龄更在《
耳中人》中有白秋练与暮生的爱情故事,白秋练就是白鳍豚的化身。白鳍豚已是一种注定要灭绝于我们手中的美丽传奇的动物,它被国际保护人士称为“活着的死物种”。人工饲养仅有一只,名为“淇淇”。
长江的围湖造田、有害渔具、修闸建坝、繁忙的
航运、
渔业及严重的污染都在威胁其生存。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也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7:中华之魂:
华南虎英名:Chinese Tiger 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中国特有的
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
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
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
孟加拉虎、
东北虎、
爪哇虎、华南虎、
里海虎、
巴厘虎、
苏门答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
里海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华南虎雄性约重149~190
千克,
雌性约重100千克,个头虽然不是最大,但对华夏民族文化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人们谈虎色变、畏虎、敬虎,认为“老虎吃人”的心理根深蒂固。
但结果是,老虎几乎被人类吃光了。华南虎正处于垂危状态,野外数量约20只,呈孤岛分布,且
捕食对象稀缺。人工饲养下的50只呈严重
近亲蟳,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我们连作为具有民族精神“虎虎有生气”“龙腾虎跃”象征的这种大猫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吗?虎的消失,将预示人类灵魂的失落。
虎有几种奇异色形,如产于印度
中央邦雷瓦的
白虎、产于中国
河北省东陵的黑虎(已于19世纪末灭绝)及产于中国福建的蓝虎(灭绝)。
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级别,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8:东方之珠:
朱鹮英名:Crested Ibis
学名:Nipponia nippon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
动物学誉为“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新世纪初,朱鹮在中国的数量已达248只,可以说已经摆脱了灭绝、甚至高度濒危的厄运。IUCN红皮书“濒危”级。
9:堪称国鸟:
褐马鸡英名:褐色 Eared Pheasand 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10:孑遗物种:
扬子鳄英名:Chinese
鼍属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11:高原神鸟: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已经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的“易危”级,一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
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
特有种,
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
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秘的、体大如描的
指猴)。
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中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
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
绿海龟的蛋、海豹的油、
藏羚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纲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
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
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
美洲𩽾𩾌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
旅鸽死去,许多
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作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
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
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
海猫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
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
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
爬行纲,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
渡渡鸟。
在
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
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消灭了,1894年,
斯蒂芬岛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1962年,
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
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
鲸目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
栖息地的分割、
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濒临灭绝类
地球上许多最濒危动物,同样也是了不起的。这里有一些大自然的超级明星,它们来自
亚洲,
美洲𩽾𩾌,亚太和其他地区,可能很快将不再会有。
剩余:少于60只
也许它们是地球上最最稀有的大型哺乳纲。它们珍贵的角是偷猎者的目标,它们栖息的森林被开发商开发。两者都是导致该物种灭绝的原因。
剩余:200至300只
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一个稀有鲸种,墨西哥小头鼠海豚本身的数量,和被
渔网困住是其将要灭绝的主要原因。
剩余:不到300只
被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灭绝的物种,仍有存活。猎杀它们食用和因为发展而被挤出栖息地,它们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剩余:少于600只
这种小老虎只在
苏门答腊岛生活已经有数百万年,因此难以逃脱人类扩张。大多数幸存者被保护起来,但约100只仍然生活在保护区外的地方。
剩余:少于70只
在2000年,这个
灵长目被开始保护起来。它仍然是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但其数量在2003年上升为几十年来第一次。
剩余:1000 只
美洲𩽾𩾌大陆上唯一的一种,它们是最濒危的哺乳纲。在1986年,只剩下18只,但物种的数量正在回升。
剩余:1500 只
短于
亚洲象约20英寸(50厘米) ,
婆罗洲象也更加温顺。棕榈园的减少,让它们生活在拥挤的空间。
大熊猫
剩余:少于2000只
丧失和破碎的栖息地是导致大熊猫陷入危险状态的主要原因。圈养繁殖和物种保护的帮助希望使大熊猫免遭灭绝。
剩余:少于25000只
长期的人类发展和偷猎威胁着
北极熊的生存,但气候变化和丧失
海冰正成为导致其减少的主要原因。
湄公河巨型鱼
栖息地:湄公河区域的东南亚
剩余:数百只
因其巨大的个头而特别珍贵(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发现是646
英镑,或293
千克) ,在
泰国、
老挝和
柬埔寨是受到保护的物种,但捕捞仍在继续。
在
几内亚的
西非湿地上,发现了一个新的螃蟹,紫色螃蟹生活在沼泽中,即使在旱季泥洞仍然潮湿。2005年收了最初的活标本。之后被收录在2008年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中。
Rameshwaram降落伞蜘蛛
Rameshwaram Parachute Spider
仅限于少数种植岛上的Rameshwaram和附近大陆的
印度, Rameshwaram降落伞蜘蛛是一种极度濒危的
狼蛛科的2008年红色名录的受威胁物种。
蜘蛛目的数量可能不到500只,作为其栖息地的林地被毁坏种植转换成旅游目的地。
霍尔德里奇的
蟾蜍 Holdridge's Toad
该霍尔德里奇的蟾蜍
哥斯达黎加灭绝是指在2008年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 10月6日公布。
尽管多次调查,
两栖纲还没有被记录在其雨林栖息地自1986年以来。
研究人员认为,蟾蜍可能是受害者的破坏性真菌疾病,已链接到普遍下降,是世界上
两栖纲物种。
人口减少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在过去三个世代导致古巴鳄鱼被从“濒危”到“极度濒危”的2008年红色名录。
狩猎,杂交与其他鳄鱼物种和生境质量下降作出了贡献下降小,淡水鳄鱼,这个发现,只有在古巴。
数学型
在
黄金矩形(宽长之比为0.618的矩形)里靠着三边做成一个正方形,剩下的那部分则又是一个黄金矩形,可以依次再做成正方形。将这些正方形中心都按顺序联结,可得到一条“黄金螺线”。而海洋学家发现,在
鹦鹉螺科的身上,在一些动物角质体上,或有甲壳亚门的
软体动物门身上,都曾发现有“
黄金螺线”。
科学家另外发现,
珊瑚虫可以在自己身上巧妙地记住“日历”;它们每年都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环纹,即一天“画”一条,更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也发现,在3亿五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所“画”出来的环纹是400条。这是为何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那时
地球自转一天仅有21.9小时,一年却不是365天,而为400天。由此可见珊瑚虫可以根据
天文现象的变化来“计算”、“记载”一年的时间,结果十分精确。
蚂蚁同样是出色的“数学家”。
英国科学家亨斯顿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
直翅亚目切成为三块,第二块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又比第二块大一倍,在蚂蚁发现那三块食物40分钟之后,聚集在最小一块蚱蜢地方的蚂蚁仅有28只,第二块却有44只,第三块竟有89只,后一组差不多比前一组多一倍。
蜜蜂属可以算得上是“天才的数学计算和设计师”。
工蜂所建造的蜂巢相当奇妙。它所建蜂巢底部的
菱形的钝角全部都是109°28′,所有的
锐角都等于20°32′。经过数学家自理论上计算,若要消耗最少的材料,而制成最大的菱形也正是这种角度。
丹顶鹤老是成群结队地迁徙,并且排成“人”和“一”字字形。那“人”字形的角度永远都是110°。“人”字形的夹角的一半正好为54°44′8″,然而
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也刚好是这个度数。
动物之最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
脊椎动物是蓝鲸。它身长33米,重达181吨。
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是
阿马乌童蛙。它身长仅7.3毫米。
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是
中爪鱿。它身长15米,重达400公斤。
世界上最小的无脊椎动物是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它的身长仅280微米。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易碎
双腔龙属。它身长62米,重达180吨。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秀颌龙。它身长0.75米,体重只有3.5公斤。
世界上最小的昆虫是
膜翅目缨小蜂科的一种卵蜂。它的身长只有0.21毫米。体重只有0.005毫克。
世界上最大的昆虫是生活在距今约3亿年到2.5亿年前的
巨蜻蜓。它的双翼展开能达到一米。
最小的
蜘蛛目是在
巴拿马共和国的
热带森林里发现的,它体长0.8毫米。
世界上最小的鸟类是“
吸蜜蜂鸟,它体重2克,从嘴尖到尾尖长5厘米。
世界上最小的鱼类是
斯托特辛氏鱼。它的身长只有7毫米,体重只有1毫克。
世界上最小的
爬行纲是
雅拉瓜壁虎。它的身长只有1.6厘米。
世界上最小的
两栖动物是
阿马乌童蛙。它的体形比一元硬币还要小。
牙齿最多的动物是
蜗牛。它的牙齿数量足足有26000颗。
世界上蛋最大的恐龙是
高棘龙。它的蛋长30厘米,直径25厘米。约和鸵鸟蛋一样大。
世界上最像鸟的恐龙是
似鸵龙。头颅很像鸟,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有羽毛并能飞。
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是
马门溪龙。马门溪龙的脖子有11米长。
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尖尾雨燕。它的时速高达每小时352.5千米。
在
泰国设有“猴子学校”,训练猴子采摘
椰子。一只训练有素的
豚尾猴一天之内可以摘到1400个椰子。
鼩鼱属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纲:成年体重仅2克,体长约为4厘米(若连尾则更长一些)。
几年以前,在泰国的热带丛林里发现了“最小哺乳动物”这一称号的新的争夺者——
小飞鼠。它体重约为2克,体长3厘米,头长11毫米,
翼展5.5厘米,以小昆虫为食。
2007年春天,世界上最老的“狗寿星”在
奥地利的布里斯班去世,终年32岁,相当于人活了224岁。
产奶量最大的哺乳动物显然是鲸了。一条蓝鲸在哺乳期里每天可产奶430升,相当于最好的
奶牛产奶量的5倍。
津巴布韦的三只非洲象创造了这种动物远距离游泳的纪录。它们连续游了不下于30小时,行程超过35公里。
在所有动物中,名称最古怪的要算生活在夏威夷的卡乌阿伊岛上某些洞穴里的一种
盲蜘蛛了。这就是无眼大眼蛛。原来,根据各方面的特征它都属于大眼蛛科,只是由于它乔居洞穴,造成双目失明,空留下“大眼”之称。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
爬行纲——
湾鳄,它的外形像蜥蜴,最长达7米多,重1.6吨。
世界上最大的鱼类是生活在距今约1.65亿年到1.55亿年前的
利兹鱼。它身长27米,重达40吨。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纲是蓝鲸。
陆地上最高的动物是生活在中生代的
蜥脚类恐龙,其中生活在
白垩纪早期的
波塞东龙属身高可达17米高,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
头骨最大的恐龙是
牛角龙属。它的头骨最大能长到2.7米长。
大脑最小的恐龙是
剑龙属,它的大脑重70克,只有一颗核桃那么大。
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非洲象,身高可达4.1米,重达7吨。
世界上最长的冠的恐龙是
副栉龙。中空的冠从头骨后伸出近1.8米。
世界上最大的利爪的恐龙是
镰刀龙类。最长的一只爪的骨头长度为70厘米,臂长2.4米。
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是
狨猴,身高仅10厘米,体重只有100克。
世界上最大的
鹿科动物是
驼鹿,它身高2.4米,重达一吨。
世界上最小的鹿科动物是
鼷鹿,它身长63厘米,肩高20厘米,体重只有2
千克。只有一只兔子那么大。
声音最大的动物是蓝鲸。
世界上最原始最特殊的哺乳纲是
单孔目,因为它们会产蛋。
世界上种类最多的无脊椎动物是昆虫。
现存体形最大的
陆龟是
加拉帕戈斯象龟。成年加拉帕戈斯象龟身长1.2米,重达300公斤。寿命可达200岁。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是
科莫多巨蜥。体长可达3米,重达108千克。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
亚马逊森蚺。它身长10米以上,体重在250公斤以上。
世界上最大的鳄鱼是生活在距今约7300万年前的
恐鳄。它身长可达12米。是当之无愧的“食肉动物之王。”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
犀牛是
白犀。它身长4.2米,最重可达3.6吨。
体形最大的
斑马是
细纹斑马。它体长2.75米,肩高1.6米,重达450
千克。
体形最大的是
亚洲貘。它体长2.5米,肩高1.2米,重达540千克。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
灯塔水母,在
性成熟后会重新回到
水螅型状态,并且会无限重复,也就是永远不死。
寿命最长的恐龙是
蜥脚类恐龙,寿命约在100年到200年或更长。
生长速度最慢的动物是一种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深海蚌。它100年才能长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