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十七世纪
捷克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
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
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思想可以被视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
夸美纽斯出生于
摩拉维亚地区东南部(现为捷克共和国的一部分)的尼夫尼采村,并成为新教教派弟兄会团结教会的牧师。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年)期间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他于1628年离开了家乡,尽管热切希望遣返,但再也没能回来。他在
波兰、
英国、
普鲁士王国、
匈牙利和
荷兰避难,担任教会的学者和
主教,直到他在阿姆斯特丹去世。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探讨教育改革问题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语学入门》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他应邀到匈牙利担任学校教育顾问期间完成了另外几部教育著作,如《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
世界图解》等。
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都有发展的天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信仰的人,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在《大教学论》中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提出了教学应遵循的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觉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
早年失怙
1604年12岁失去了父母;两位姐姐也相继夭折。早年失,沦为孤儿,被寄养在
姨母家里。这不幸命运的打击中断了在兄弟会初等学校的学习生活。
1608年受兄弟会资助,入普列罗夫市的拉丁文法学校学习。在校三年期间刻苦自励,发奋学习,成绩优秀,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1611年毕业后,于同年3月30日被“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伯恩大学学习哲学和
神学。大学期间在阿尔斯泰德(1588~1638)等进步教授的影响下,系统地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
德国著名教育家拉特克和安德累雅等人的教育革新主张,为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从那时起,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为祖国同胞编写一本
捷克语词典和捷克文的百科全书。
1613年在西欧作了短期旅行,访问了当时的文化名城阿姆斯特丹,并在海得堡大学听课。还坚持写日记,日记中记载着他的著名的哲学命题:“头脑里的一切没有不起源于感觉的”。认为只有感觉所提供的材料,才是最可靠的。
初为人师
1614年从海得堡徒步回国,被“兄弟会”委任为他的母校——普列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以极大的热诚献身于教育事业,开始研究教育改革问题。
1616年在教育革新上作了第一次尝试,参照克拉克的方法编写了一本小型的语法指南《简易语法规则》。
同年被选为“兄弟会”牧师,在奥尔光兹担任圣职。
1618年被调到富尔涅克城。身兼二职,既任牧师,又任兄弟会学校校长,非常热爱学生,尊敬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常带他们出城远足。
1627年《精制摩拉维亚新地图》出版发行,曾经多次再版,被广泛采用。
国破家亡
三十年(1618——1648)战争爆发了,整个
欧洲卷入了战火,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蹂躏。白山一战,“天主同盟军”打败了
捷克军队,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驱逐、流放,财产被没收,人民遭屠杀;“兄弟会”倍受迫害。
1621年
西班牙雇佣军攻占富尔涅克,并放火烧城。家产、藏书和所有的论文手稿化为灰烬,本人幸免于难,只带着几件仅存的衣服逃出了富尔涅克。
1622年初战争带来了
瘟疫,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疫丧生,再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战争夺去了祖国的尊严和妻儿的生命,也夺去了研究教育的美好的时光。
1618年发表《致天国书》,痛恨战争,忧国忧民,对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节。
泪别故国
1624年德皇
斐迪南二世颁布了一项法令,命令把所有新教徒从
捷克驱逐出境。同其他“兄弟会”成员隐居在波希米亚的密林中,继续从事救国活动,并进行教育研究。
1625年3月“兄弟会”在杜布拉维查村举行元老会,会议决定马上跟
波兰取得联系,要求避难,并推选为谈判代表。为了“兄弟会”和祖国的利益,冒着被捕的危险,来回奔波,终于达成了有关协议。
1628年2月同三万多户“兄弟会”家庭告别祖国,迁往波兰的黎撒城避难。
母育学校
1632年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在人类史上首次制定了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这是伟大功绩之一,也是最先研究
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1639年“泛智论”写作提纲以《泛智的先声》(又译《泛智的导言》)的书名在
英国发表,博得了
欧洲文化界进步人士的赞赏,也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重视。
和平使者
1654年再次回到黎撒,继续从事“泛智论”的研究。这年4月,“三十年战争”波及到
波兰,住宅、图书馆和准备了40年之久的《捷克语宝库》手稿也毁于一旦。又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
世界图解》于1658年出版发行,在欧洲引起了轰动,曾流行近二百年之久,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声誉。
德国哲学家、科学家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1646——1716)主张应以《世界图解》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教材;德国思想家、文学家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和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1823——1870)也对这本书以高度评价,称是“儿童插图书的创始人”。
1667年5月把新作《和平天使》寄给
英国和
荷兰的代表,以“和平天使”的身份,呼吁全世界一切民族,在讨论国际关系时,应宣传宗教宽容思想。
客逝荷兰
1668年写成《唯一的必要》一书。
1670年11月初病倒在床,即使在临终之际,对尚未完成的“泛智论”著作还耿耿于怀,仍然不忘教育事业。把儿子叫到床前,一再嘱咐要整理好他的所有手稿和草稿,以待出版,留给后世。
1670年11月15日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与世长辞,遗体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尔登。
主要成就
教育思想
受到
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对人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信心,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获得和谐发展,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实现教派和民族的平等。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张学习广泛的知识,掌握学科知识的精粹;强调所学内容要对实际生活有用;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各种语言的学习;注重学生行动能力的训练等。《
大教学论》全面地论述了改革
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
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一次把
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完成了教育理论上有史以来的重大变革。它开创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先河,成为划时代的巨著,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因此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也有人称他是教育史上的“
尼古拉·哥白尼”。是最先研究
家庭教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
教育主张
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这种主张和体系至今为我们所沿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禁,主张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虽然早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
耶稣会派和路德派等教派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分班、分级教学制度,并且按年、月、周规定教学进度。但是,夸美纽斯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他以
太阳的“光亮和温暖给予万物”而“不单独对付任何单个事物、动物或树木”为依据,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认为班级授课制是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指出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儿童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拥有一个专用教室;每个班级有一位老师,他面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教学。他主张在一般情况下,各年级都应该在每年的秋季开始和结束学年课程,其他时间不应该接收任何儿童入学,以保证全班的学习进度一致,都能在学年底结束相同课程的学习,经考试升入更高年级。每日上课时间为4小时,在每学习1小时后休息半小时。每年有4次较长的休假日,每次休息8日。关于考查和考试制度,他提出建立学时考查、学日考查、学周考查、学季考试和学年考试。其中学年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通常在学年结束时举行,通过抽签进行口试,合格者均可升级,不合格者必须重修或勒令退学。夸美纽斯以他在教育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夸美纽斯是新教育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这位“
捷克文化巨子”始终不渝地热爱着他的祖国。他是捷克民族独立的捍卫者,也是一个不懈奋战的和平战士。
“夸美纽斯是一位深而有独立见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博学而天才的教育家,他在新生一代的教学和教育理论实践上完成了一场革命。”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