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须骨舌鱼
骨咽鱼科骨舌鱼属的一个物种
双须骨舌鱼(拉丁学名: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别名银龙鱼、龙吐珠鱼,是骨舌鱼属的一种热带淡水鱼类。其祖先出现在距今2.42亿~2.37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素有鱼类“活化石”之称。
双须骨舌鱼体长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4.5千克。体呈扁带状。头顶平直,口上位,一对口须生于下颌末端。背鳍和臀鳍对生,延伸至尾柄,几乎与尾鳍融合。通体呈现银白色金属光泽,并伴有浅粉色的纹路。双须骨舌鱼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西部的巴西、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秘鲁等国家,1990年引入中国。双须骨舌鱼常见于亚马逊河的浅水和洪泛区域,可承受温度范围为20~30℃。个性相对于其他骨舌鱼更为温和,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可以跃出水面捕食陆地或树栖猎物。繁殖期的成年双须骨舌鱼有护幼行为。
2023年,双须骨舌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等级。双须骨舌鱼在原产地是重要的渔获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热带观赏鱼类。另外,双须骨舌鱼是现生硬骨鱼类中最古老、 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演化历史
骨舌鱼是一类古老的大型家鱼。其祖先出现在中生代三叠纪(中生代第一纪),2.42亿~2.37亿年,素有鱼类“活化石”之称。骨咽鱼科共有2亚科4属11种,现存的鱼类只有7种,双须骨舌鱼就为其中一种。
骨舌鱼的英文名为Arawana其译名为“阿洛瓦纳”,在19世纪初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根据骨舌鱼这种淡水鱼类提出了大陆移动学说,他认为在从前非洲、东南亚、澳洲、美洲大陆是一整块大陆,称为Gondwana大陆,当Gondwana大陆分裂移动,骨舌鱼类就随着分裂的陆地板快而分布于现今的各个大陆上。欧洲大陆曾发现此类鱼的化石,由此可以证明,骨舌鱼分布相当广,但后来由于环境变化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所以此类鱼被称为“古代鱼”、“活化石”,被生物界所重视。
形态特征
双须骨舌鱼呈长宽形,头部与身体同宽呈扁带状,头顶平直。眼中等大,眼睑不发达。口上位,口裂大,腹部具棱突。侧线发达且完整,两条,位于腹部两侧,侧线鳞数为35~36。背鳍和臀鳍对生,位于身体后部,一直延伸至尾柄,几乎与较小的尾鳍融合。宽大的胸鳍位于喉位,呈三角形;腹鳍位于胸位,较为窄小;尾鳍短且小,普遍呈圆扇形。眼睛位于头的前部两侧近头顶,下颚以45~60度仰角斜向突出吻端,一对口须生于下颌末端。双须骨舌鱼最大体长120厘米,最大重量为4.5千克,身体两侧各覆盖着5排呈银白色的半圆形鳞片,比其他鱼类的鳞片都更大。因此其通体呈现银白色金属光泽,并伴有浅粉色的纹路。双须骨舌鱼雌雄无明显异型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双须骨舌鱼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和西部,具体分布在巴西、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秘鲁等国家,其生活在亚马孙河、鲁普努尼河和奥亚波克河流域,1990年引入中国。
栖息环境
常见于亚马逊河的浅水和洪泛区域,其中又以洪水泛滥的地区最为丰富。双须骨舌鱼可承受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最适宜生长温度的范围为25~28摄氏度,水温若长时间低于22摄氏度或高于33摄氏度,则会导致双须骨舌鱼死亡。水质方面,双须骨舌鱼可承受的pH值的范围为5.0~7.5,最适宜生长在pH值范围为6.5~7.5的中性软水中。
生活习性
双须骨舌鱼的个性相对其他骨舌鱼更为温和,可以与同尺寸鱼混泳,也是所有骨舌鱼中繁殖力最强的。双须骨舌鱼主要食物为鱼类但也会吃水生昆虫、小型陆地动物,体长约为10厘米的稚鱼期时以虾子、水蚤、摇蚊等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但也会捕捉水面下3~4厘米游动的小鱼。亚成鱼时除了吃洄游在水面的鱼外,也吃蜥蜴、青蛙、蛇等。超过一米的成鱼也会吃幼鸡及老鼠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因为被热带地区的热带气旋常卷入水中。它们具有独特的捕食行为——从水中跃出以捕食陆地或树栖猎物,例如水面上的蛇或大型甲虫类。
生长繁殖
双须骨舌鱼为单侧性腺, 位于鱼体腔左侧。未成熟的卵巢为条带状或扁带状, 成熟的卵巢为囊状。未成熟的精巢为条带状,周围有脂肪块包裹,精巢后端呈圆柱形。卵巢和精巢后端具有短的生殖道。
双须骨舌鱼通常是在12月和1月的河流汛期时进行产卵。双须骨舌鱼成熟卵细胞体积较大, 卵径为10~20毫米。雌性双须骨舌鱼通常每年产卵1~3次,每个繁殖季节能够生产100~300枚卵。雌性双须骨舌鱼产卵后,雄性双须骨舌鱼将受精卵含在嘴里,行孵化职责。在26~28摄氏度的适宜水温下,受精卵大约两个月之后孵化。刚孵化出膜的鱼苗携带着卵黄囊,全长约3厘米。成年双须骨舌鱼会保护幼鱼,直到其完全吸收卵黄囊。
人工养殖
饲养双须骨舌鱼,应当注意将水温控制在28摄氏度左右。同时,应保证缸内有强有力的水流,从而避免双须骨舌鱼翻鳃。另外,可以通过在饲养环境中投放少量消毒剂来保证双须骨舌鱼免受真菌感染。为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干净,每天应及时清理缸底、池底的残饵、粪便等。
根据银龙鱼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投喂,主要以活血虫、速冻红虫、虾为主。喂食之前,应当对活物饵料进行消毒,避免滋生细菌,如果活物较大(海虾、淡水虾),应将其剪成适宜大小再进行投喂。双须骨舌鱼生长速度快,为避免双须骨舌鱼相互挤占生存空间,应每月一次调整饲养密度。
疾病防治
症状: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故也称为细菌性肠炎。健康双须骨舌鱼的粪便颜色是黑色或灰棕色。患有肠炎的双须骨舌鱼的粪便颜色呈乳白色或粪便浮在水面上。同时还有呆浮、行动缓慢和厌食等症状。
防治方法:可在水中加入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等药物。平时也可用抗生素药物预防。
症状:是由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小瓜虫引起,它吸收双须骨舌鱼的体液并进行繁殖,在鱼的皮肤、鳍和鳃等部位产生直径约1厘米的白色囊肿,严重时就像撒上一层白粉。
防治方法:投放治外寄生昆虫剂,并加强打气,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症状:鱼得病后,游泳不稳、食欲减退、摩擦止痒,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方法:在伤口涂抹杀菌剂或用孔雀石绿全缸消毒。
症状:病鱼鳃丝粘液显著增多,呈苍白色;鳃部明显浮肿,严重感染的病鱼鳃瓣表面分布着许多由大量虫体密集而成的白色斑点。通常发病于5月初~7月上旬。
防治方式:清塘消毒,可有效地杀灭指环虫虫卵,减少此病发生。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骨舌鱼雌雄性外形难以辨别,产业上仍以群体繁育为主,且其繁殖周期长,亲本群体珍贵,因此,如何实现骨舌鱼性别的非损伤鉴别是产业中的一大难题。双须骨舌鱼是现生硬骨鱼类中最古老、 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经济价值
双须骨舌鱼在亚马孙河流域为当地重要的渔获物。
观赏价值
双须骨舌鱼体色美丽,在亚洲因风水需求成为相当受欢迎的观赏鱼
参考资料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Cuvier, 1829).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Cuvier, 1829).2024-08-24
银龙鱼.新民晚报.2022-11-03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4-08-24
..2023-09-22
..2024-08-24
..2022-11-03
..2022-11-03
..2022-11-03
Aquarium Source.Aquarium Source.2024-08-24
..2022-11-03
..2023-09-22
..2024-08-24
..2022-11-03
..2022-11-03
..2023-09-22
..2022-11-03
..2022-11-03
..2022-11-03
..2022-11-03
目录
概述
演化历史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人工养殖
疾病防治
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