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乌尔黄鼠
松鼠科黄鼠属的一种动物
达乌尔黄鼠(学名:Spermophilus dauricus)属啮齿目松鼠科,是一种小型地栖松鼠类动物,别名大眼贼、达斡尔黄鼠。体形细长,头大、眼大,颅骨扁平,耳廓退化,呈短小脊状。前肢趾爪比较发达,大且直。有颊囊。尾巴较短。其被毛颜色会随着地区、季节、年龄而稍有变化。成体被毛为深黄色,并夹杂有褐黑色,额部、头部为黄褐色,颈部、腹部浅白色,夏毛比冬毛深。
达乌尔黄鼠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在中国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均有分布。达乌尔黄鼠适应性强,栖息地的生境多样,通常选择筑洞方便、食物资源丰富、温湿度适宜、安全的地方栖息。林地边缘、坟地以及地头等环境通常是其移居栖息地。
虽然达乌尔黄鼠是有害鼠类,其栖息地易产生鼠疫,但其实中国研究冬眠生理学的主要模式动物,对其研究的不断进步也使动物冬眠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获得极大进展。
形态特征
体形细长,体长约20厘米,体重212~443克。其头大、眼大且圆,颅骨扁平,略微呈方形,颅为椭圆形,吻端略尖。门齿狭扁,后没有切迹。第二、三上臼齿没有后带或不是很发达,下前臼齿的尖也不发达,牙端整齐,牙根较深,牙根颜色随年龄不同,呈浅黄色或者红黄色。耳廓退化,呈短小脊状。前肢趾爪比较发达,大且直,爪尖利呈黑色,前足掌裸,后被毛。有颊囊。尾巴较短,不超过体长的一半。雌体有5对乳头。
达乌尔黄鼠的被毛颜色会随着季节、年龄、分布地区而稍有变化。成体被毛为深黄色,并夹杂有褐黑色,但不成斑点,被毛根部灰黑色,被毛尖端为黑褐色。额部、头部颜色较深,为黄褐色,颈部、腹部为浅白色,两颊和颈侧的腹毛之间有比较明显的界限。颌部和眼圈均为白色。尾色和背部相同,尾巴末端的毛有黑白色的环。四肢、足背面是黄色,后肢外侧也和背毛相同。夏毛毛色比冬毛毛色深且比冬毛短。幼鼠的被毛则黯无光泽。而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陕西省等地的阿拉善盟亚种,被毛上则有黄黑褐色,像混杂的芝麻点状。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达乌尔黄鼠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
中国分布
达乌尔黄鼠在中国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均有分布,西至甘肃省东部和青海省的湟水河谷,南到黄河,分布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新疆等。
亚种分布
达乌尔黄鼠在中国共有5个亚种,分布如下:
栖息环境
达乌尔黄鼠适应性强,栖息地的生境多样,通常选择方便筑洞、食物资源丰富、温湿度适宜、安全的地方栖息,最适宜生境为赤峰市地区的坡麓生境。在灌丛、耕地、垄岗以及波状洼等生境内较少栖息,在盐生草甸、次生林地和流动沙带等生境中没有栖息。达乌尔黄鼠偏好生存于长着冷蒿(Artemisia frigid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灌木丛以及草丛中。其栖息环境基本稳定,春季交配后即可定居,不会轻易迁移。如果需要移居,林地边缘、坟地以及地头等环境通常是其移居栖息地
分类研究
1843年,俄罗斯德籍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勃兰特(Johann Friedrich von Brandt),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呼伦池的黄鼠命名为Spermophilus dauricus。后有动物学家将黄鼠属的属名由Spermophilus改为Citellus,达乌尔黄鼠学名也由Spermophilus dauricus变为Citellus dauricus。2005年,第三版的《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物种 of the world)中,Citellus经考证为无效食虫类,将黄鼠属的属名恢复为Spermophilu。2009年,动物学家对包含达乌尔黄鼠的黄鼠属物种进行详细分类,并论证属内各物种间的关系。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达乌尔黄鼠食量较大,主要采食植物,也会捕食步行虫科(Carabidae)和蚁科(Formicidae)等昆虫,春季以采食牧草的根状茎为主。其摄取食物种类构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农田中,达乌尔黄鼠采食豆类、幼苗、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及其种子,也采食内蒙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当归(Angelica sinensis)等中药材。在草原上以采食豆科(Fabaceae)植物为主,不取食禾本科(Poaceae)植物。
防御行为
达乌尔黄鼠有着非常敏锐的听觉、视觉和嗅觉,且记忆力较强,可以清楚地记住其活动范围内的洞穴位置。其警惕性较高,生性多疑,在取食时还会多次抬头观察四周,出洞前会先听洞外的动静,再探头观望,确保安全后会一跃而出,立起张望,再唤出同类出洞,如果发现敌情就会发出急促的鸣叫告知同类。另外,达乌尔黄鼠挖洞能力较强,10分钟内即可挖出一个洞穴。在被惊扰或遇到敌害时会迅速入洞并挖土,借助臀部力量将前足送来的土帮助后足压向后方,将洞口堵上,以保护自身安全,这一行为俗称“打墙”。
节律行为
达乌尔黄鼠每年只有6个月的活动时间,具有冬眠的习性,越冬种群从9月开始,陆续冬眠,次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相继出蛰,出蛰过程中形成2个高峰,先雄后雌,第一个高峰在清明节(4月左右)前,是雄鼠;第二个高峰是在谷雨(4月下旬)前后,为雌鼠。各地区达乌尔黄鼠的出蛰时间不同,与气候密切相关。雄鼠在春季气温升高,日平均上升2~5℃,地面温度4~6℃,地中1米深处的温度在2℃左右时开始出蛰;当气温上升到10℃,地表温度升到12℃以上,雌鼠也开始出蛰。经过6个月的活动,到10月份天气转冷就封洞,深入到1米以下的窝巢内进行冬眠,即为入蛰。通常10月初开始入蛰,到10月底结束。入蛰的顺序是雄、雌、当年生幼鼠。
达乌尔黄鼠一般白天活动,属于昼行性鼠种,偶尔夜间也会出来觅食,具有季节性活动规律,在不同的季节,达乌尔黄鼠的活动时间也不同:一般在4~5月时,每天的12点到15点活动较为频繁,6~8月的天气炎热,上午9~11点和下午16~18点为活动高峰期。另外,达乌尔黄鼠的活动与气候也有关,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时活动较多,而阴雨天活动量则减少。达乌尔黄鼠一般在100米左右的范围内活动,活动范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成年黄鼠在4月活动距离最大,5~7月活动范围变小。另外春季的活动比夏季频繁,交配期最频繁,每天可出洞高达65次。
穴居行为
达乌尔黄鼠通常独居,成年鼠只有在交配期才会雌雄鼠同居,一般情况下,雄鼠巢穴为球型,较粗糙,雌鼠巢穴为盆状,较细软。鼠洞分为临时洞以及栖息洞。
临时洞
临时洞是觅食时或者洞外活动时的避难场所,洞口较大,呈不规则圆形,洞道斜行,长45~90厘米,每只达乌尔黄鼠有很多临时洞,数量与鼠密度、土质、天敌数量有关,里面结构简单,只有一条地洞,偶见1~2个分支。
栖息洞
每只达乌尔黄鼠至少有一个栖息洞,分为冬眠型和夏用型,栖息洞较长,且分支较多,冬眠洞尤其深。冬眠洞是供其冬眠、产仔和哺乳时使用,洞口较圆滑,洞口入地的洞道,起初是斜的,后面近乎垂直,接着再斜行一段入巢。洞深多数深于结冰线,一般为105~180厘米,有的深达215厘米。洞中巢室和厕所都有,窝内絮有羊草(Leymus chinensis)等植物,有的还絮有羊毛等杂物。厕所通常设置在洞口的一侧,是比较大的一个盲洞。达乌尔黄鼠在冬眠时会将洞口堵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不仅可以防止冬眠时被天敌发现,还可以维持洞内的温度。夏季的栖息洞多数是在出蛰交尾后,利用冬眠洞的部分洞道或临时洞修整而成,较少全部新建或沿用冬眠洞。
生长繁殖
达乌尔黄鼠每年繁殖1次,从3月末出蛰后,4月中下旬左右,雌鼠已大量出蛰,雌鼠雄鼠相互追逐,频频鸣叫寻找配偶。交配后进入妊娠期,雌鼠分娩时间从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逐渐增多,到6月上旬绝大部分完成分娩,妊娠期大约为25天。平均胎仔数量为8.4只,最少2只,最多13只,以5~7只居多。在整个6月都是哺乳期,幼鼠出生后28天开始独立取食,34~36天即可分散打洞,开始分居,到7月则大量分居独自生活,还没有分居前雌鼠通常带着幼鼠外出活动。达乌尔黄鼠的自然寿命不超过5年,多数为2~3年。
危害与防治
物种危害
达乌尔黄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春季,由于达乌尔黄鼠的啃食,牧草无法发芽,作物缺苗断垄,幼苗无法生长。夏季,其为吸取水分而咬断植物茎秆,遇干旱时节,危害更严重。秋季咬断根苗,吮吸枝液,使幼苗大片枯死。另外,达乌尔黄鼠挖洞也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不生草地。其洞穴常挖在田边地埂,易使田间灌水流失,甚至引发严重水灾。达乌尔黄鼠是重要害鼠之一,也是鼠疫、巴斯德菌病、沙门菌病、土拉伦菌、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等病原的携带者。
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通常在达乌尔黄鼠的饵料中放入毒药,例如玉米大麦等,可用人工法以及机械法进行投饵,应注意投放量不能过大,否则家畜误食容易中毒或者达乌尔黄鼠拒食。化学防治法的优点为快速、效果彻底、成本低,但是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更适合面积较小、危害不严重的地区,可以利用捕鼠器械有效控制鼠害,例如捕鼠夹、粘鼠板以及吊弓等,捕鼠夹可以玉米粒、大豆粒为诱饵,将鼠夹放在洞口外,及时检查并将捕到的达乌尔黄鼠移除。
草原上生存的达乌尔黄鼠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法,即利用鼠类的天敌来消灭害鼠。可以搭建人工鹰巢,为其提供适宜捕食的环境,招鹰灭鼠;还可以养狐灭鼠,将人工饲养的银狐通过野化训练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如无人为侵害,其成活率可高达100%,且活动范围较大、繁殖能力较强,可以控制鼠害。
主要价值
达乌尔黄鼠是中国研究冬眠生理学的主要模式动物,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使动物冬眠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获得极大进展。例如,胞内微电极记录其心室乳头肌细胞膜电位,研究其耐寒性并顺带观察季节及冬眠的影响,为具有冬眠特征的哺乳动物心脏的耐寒性提供细胞生理学的依据。通过探讨达乌尔黄鼠在冷暴露、冬眠及激醒时的外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激素代谢情况,得出其甲状腺机能及其激素水平存在季节性变化。测定达其冬眠前后的体温,分析其冬眠模式和体温调节特点,为研究其体温调节机理和冬眠机制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
达乌尔黄鼠.iucn.2024-08-09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8-17
达乌尔黄鼠.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2-11-10
达乌尔黄鼠.ADW.2024-08-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分类研究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
穴居行为
生长繁殖
危害与防治
物种危害
防治方法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