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石头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辖地级市、江苏省省会,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14′——北纬32°37′,东经118°22——东经119°1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约70千米,南京最大纵距约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展开,面积6587.02平方千米。是长三角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也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辖11个区,常住人口949.11万人。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地貌属宁镇扬山地,是江苏省低山、丘陵、岗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低山、丘陵、岗地占市域总面积的60.8%,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约占39.2%。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年温差较大。距今50万年前,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一带有被后世称为南京猿人(又称南京猿人)的原始先民活动,黄龙元年(229),孙权从武昌区(今湖北鄂州)迁都建业,是为南京建都之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在城市规模等级上定位为“特大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2022年,南京市GDP江苏省13个市中排名第二,位列中国GDP十强城市第十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南京是首个“中国软件名城”,软件谷入选首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境内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平台84个,市级平台64个。2023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1.4亿元,同比增长4.7%。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继吴后,又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建康建都,前后共320余年,史称六朝。境内文化遗存丰富,截至2021年末,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13项。明孝陵、南京明城墙是南京历史文化遗存的典型范例。
名称由来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以“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因此而得名。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区称帝,于9月迁都南京,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此后,南京地名历经多次变更,如:清代的“江宁”、太平天国“天京”等称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后,将清代的江宁改称为“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原名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
据史志记载,南京一带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60多万年前古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研究东亚早期人类演化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再次证明南京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球仅有南京一处,南京猿人洞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
先秦时期
南京一带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遗址把南京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溯到50万年前。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南京城垣史。西街遗址内发现的城池距今超过3000年,是现存南京主城地区最古老的城池遗址。越城遗址,作为南京城的发祥地,自战国、秦汉到六朝始终是南京地区重要的军事据点之一,遗址发现墙基、环壕、道路、水井等遗迹。其中环壕的年代可追溯至商周之际。
秦汉至南北朝
境内县置始于秦,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县治于今江宁区秣陵街道,为秣陵县。秦汉时期,南京地区随经济发展建县渐多。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镇江)迁至秣陵,南京成为东吴割据政权的行政中心。次年,改秣(mò)陵名建业,并于金陵邑故址建石头城。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称帝,同年迁都建业。天纪四年(280年),东吴为西晋所灭。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讳而改名建康。继三国吴后,又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在建康建都。石头城遗址是三国时期东吴及东晋南朝的战略要地,出土的遗物以砖瓦为主,模印“石头”铭文的城砖确定了石头城遗址就是当年孙权所筑造的石头城。
六朝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在中国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形成了东亚都城特有的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的布局和风格。刘宋武帝刘裕即位后,继续以建康为都城,于昇明三年(479 年)被南齐取代。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继续建都建康,于中兴二年(502年)被萧梁取代。南朝梁武帝萧衍仍然建都建康。于祯明三年(589年)被隋朝灭亡,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是南方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的山地型佛寺遗址。塔基中心开挖带台阶的长方形竖穴地宫与夯土分层封护遗迹,为首次发现。
隋唐至明清
隋唐时期,南京建置多次变更,江陵县县名曾改归化、金陵、白下、上元,在六朝以后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国都曾立都南京。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即位,以金陵为都。开宝八年(975年),南唐被北宋攻灭。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高宗赵构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为陪都,直至南宋灭亡。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以应天府号京师。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在南京称帝。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陪都,号南京。清顺治二年 (1645 年),改南京为江南省,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增设江宁区布政使司,辖江宁、淮安、徐州、扬州府。咸丰三年(1853 年),太平军攻占江宁府,改称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都城。至同治三年(1864 年),天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天国灭亡。
中华民国
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定南京为首都,置首都特别市。1927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这十年被称作中国的黄金十年,期间南京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到1936年,南京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40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为直辖市。4月28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
南京大屠杀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潮到明治维新后、1874年出兵进犯台湾事件,中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等,直至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平津而至淞沪,再至南京。据中国统计,从1937年8月15日至12月13日,南京市区共遭受日机空袭118次,投弹1357枚,市民死亡430人,重伤528人,毁灭房屋24所、1607间。1937年12月7日,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击, 很快占领了雨花台,紫金山,孝陵卫等城外制高点,中国守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守南京城墙阵地。13日,日军攻入中华门,南京沦陷。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中国南京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4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953年元旦,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改为江苏省省辖市、省会。1989年,国务院批准南京市实行计划单列,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撤销省会城市计划单列。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为副省级市。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南京在城市规模等级上定位为“特大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中唯一的特大城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位于东经118°22′-119°14′,北纬31°14′-32°37′之间,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市域东与扬州市、镇江市、常州 市相邻,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西与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毗连,北与安徽省滁州市接壤。
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5.9℃,月平均气温 2.7℃ ,极端最低气温-14.0℃(1955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43"C(1934年7月13日),无霜期年平均237天,最长达242天,最短为 225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 1927.7小时,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3天,最多达146天(1954年),最少为79天(1995年)。极端年最大雨1825毫米(199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34.6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8月,7月最多。
地质
南京的地质在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古陆的北部边缘,基底主要是轻变质的片岩和变质的火山岩,基底上的沉积盖层约8000—9000米,为震旦系至第四系沉积物。南京有7亿多年地质历史,境内经历了三次造陆运动,一次造山运动,早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时期,今南京市境属海域,志留纪末受加里来地壳地壳运动影响上升为陆地,地层缺少早、中泥盆世沉积,从晚古生代距今3.6亿年至2.53亿年间的早碳世至时二叠世,受地壳运动影响,今南京境域再次变为海洋,直至晚二叠世初南京抬升为陆地,南京境内煤矿都形成于这一时期。距今2.51-2.1亿年间的古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南京境内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900多米厚泥岩、薄层灰岩、角砾灰岩和石骨层后,受海面地壳运动影响南京抬升为今南京市境。新生代6千多万年来,南京沉积了1000多米厚陆相地层,并发生第二次火山喷发,形成南京方山、六合石桂山厚200多米的玄武岩。
南京市自震旦纪至中生代三叠纪,处于沉降状态,是中国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各期地层发育最完全地区。至中生代白垩纪末,印支和燕山两次造山运动,奠定了南京地质构造和地质轮廓的基础。栖霞灰岩标准剖面、南象运动不整合接触面、六合火山群中罕见的石柱山、佘村谷地倒置地形等,是南京境内举世闻名的地质现象。南京西北侧的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大断裂和东南侧断裂是中国著名的断裂活动构造带。
地形地貌
南京市境南北直线距离150千米,中部东西宽50~70千米,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千米。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长江穿城而过,沿江岸线总长近200千米。低山、丘陵之间或两侧多是地势低平的河谷平原和滨湖平原,长江以北是老山山脉、滁河河谷平原、大片岗地和零星丘陵。长江以南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北部海拔大致在200——400米,最高峰,钟山珠峰北高峰,高448.9米,中部,是一构造完整的山间盆地,海拔在250—400米;秦淮河由南向北贯穿盆地,南部,溧水区南部和高淳区全境,地势东高西低。
土壤
南京土壤类型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种。地带性土壤在南京北部、中部地区为黄棕壤,在南部与安徽接壤处为红壤。经人为耕作形成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并有部分黄刚土和菜园土。土壤分布依据地形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地区三大类。据1980年至1987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南京境内土壤分为7个土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和66个土种。水稻土占南京耕地总面积的78%。
水文水利
南京市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干流区,境内有长江、淮河、太湖三大水系,市域大小河道821条,水库251座,湖泊10个。全市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1.4%,秦淮河流域面积1937.90平方千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较宽,但自从五代在长干桥一带筑了石头城以后,河道就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了内秦淮和外秦淮。内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经过夫子庙,再由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约10里,这就是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的“十里秦淮”。滁河流域面积1652.25平方千米,沿江支流流域面积1524.07平方千米,水阳江流域石臼——固城两湖地区流域面积1266.83平方千米,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长江,左岸起自浦口区桥林街道驱马 山河口,流经浦口、六合区,止于六合区小河口,右岸起自江宁区江宁街道慈湖河口,流经江宁、雨花台、建邺、 鼓楼、下关、栖霞区,止于栖霞区便民河口,河道总长100千米,流域面积1932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9200亿立方米。 
据统计,江苏全省的径流系数为24%,南京径流系数为27%,是江苏省年径流深最高的地区。秦淮河自通济门东水关入城,西至淮青桥,会青溪水,分为南京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北支为古运读正河。
截至2023年,南京市境内共有水库251座,总库容量达5.9亿立方米,数量占江苏省水库总数的28%,居江苏省首位。另据第二次中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境内湿地总面积9.73万公顷,其中包括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场的人工湿地5.13万公顷,以及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的自然湿地4.6万公顷。市境现有湖泊8个,其中,石臼湖、 固城湖属江苏省水利厅主管,南京市水利局协同监管。石臼湖地跨苏、皖两省,隶属于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当涂县管辖。湖泊面积214.7平方千米,保护范围222.9平方千米 , 其中,江苏境内115.3平方千米,保护范围长89.9千米 ,江苏境内51.2千米。 固城湖分大小两个湖区,湖泊面积31.9平方千米,保护范围面积36.97平方千米,保护范围长45.2千米。其余6 个中、小型湖泊分属南京市园林局和住建委监管 。
自然灾害
洪水、台风、干旱、寒潮、 冰雹等是南京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境内台风出现在每年6月至10月,8月最多,有史记载以来出现台风记录次数最多的年份为1954年,达7次之多。1974年6月17日,溧水县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达到13级风力,南京城区和六合都遇风速达38.8米/秒的北风,造成了极大破坏。寒潮有两条路径入侵南京,一条从西西伯利亚南下,经蒙古国进入中原地区河套地区,越过太行山侵袭南京,另一条从北冰洋中西伯利亚南下,经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进入南京境内,期间,常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造成河湖冰冻。
洪涝旱灾随月降雨量、季节和年降雨总量变化影响,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至1935年,较大的洪滂灾害有138次。1931年入夏后,7月24日,南京日降雨量高达198.5毫米,下关水位达到9.29米,淹没农田7万余亩,3万多人受灾。2011年1~6 月上旬,南京降水量突破有观测记录来的最低值,长江流域来水少,致市境江河湖泊水位偏低,其旱情为60年之最。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每年3至6月,以3月和5月出现几率为33%,4月和6月为17%。
境内2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在栖霞区、鼓楼区、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和江北新区,玄武区、雨花台区、高淳区、六合区少量,秦淮区和建邺区无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险情等级以小型为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京市境内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锶、硫铁、白云石、石灰石、石膏、黏土等58种,探明储量的35种,其中17种矿产保有储量占江苏省60%以上,有4种矿产在中国处于储量领先,分别为锶矿、凹凸棒石粘土、玄武矿、石膏矿。矿产主要集中在4个成矿区带,即江浦—六合铁、铜成矿带,宁镇铁、铜、硫多金属成矿带, 位于溧水的爱景山锶矿是中国唯一探明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特大型天青石矿床,也是中国最早的锶矿开采和锶盐生产研发基地。铜矿、铁矿、铅锌矿、金银矿等金属矿产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六合区与溧水高淳两地。非金属矿中,仍在开发利用的有石灰石矿、石膏矿及地热资源,煤矿、黏土矿已停采。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南京市境内已知陆生脊椎动物4纲30目78科281种。其中:两栖纲2目5科11种,爬行纲2目8科20种,哺乳纲8目13科22种,鸟纲18目52科228种;分别占据南京已知物种历史记录的92%、77%、46%和84%。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青头潜鸭和黄胸鹀。239个底栖动物分类单元(部分到属,以下简称为种),共16351头,隶属于3门9纲17目76科142属239种。节肢动物门共65科236种,其中软甲纲16种;昆虫纲220种。境内有野生鸟类261种,占江苏省鸟类种群的58.3%,隶属于17目45科。
植物资源
南京市境内共记录植物51科148属202种 。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苋科、 旋花科、蓼科为主 。 此外,大戟科、葡萄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在南京市闲置地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园林植物,南京属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区。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秤锤树、狭叶瓶儿小草两种,三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短穗竹、明党参属、青檀、野大豆、琅琊榆六种。草本植物164 种,一年生植物86种,夏季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达草本植物总数的47.56%,多年生植物共78种 ,多年生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达草本植物总数的34.15% 。矮生长型植物 、 高生长型植物和藤蔓型分别有69种、74种和21种,分别占草本植物总种数的42.07%、45.12%和12.81% 。药用植物约1000余种,如茅苍术、白及、太子参、吴茱萸、山茱萸、浙贝母等。
水资源
2021年,南京市地表水资源量水26.82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偏多2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6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3.71亿立方米。资源总量27.88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偏多22.9%。跨江拥江,南京人均水资源却不足中国四分之一。城市缺水,按国家住建部的定义,人均水资源量低于600立方米的城市,属缺水型城市。枯水年南京本地人均水资源量100多立方米,丰水年也只有400多立方米(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立方米),不足中国四分之一。相于对北方多数地区的“资源性缺水”,以及高山峡谷地带的“工程型缺水”,襟江带河的南京,属于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又称为污染型缺水。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年可利用雨水资源总量约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可利用的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南京市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施雨水回收再利用。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年回收利用雨水4500吨的江岛科创中心、“不怕水”的兰溪公园、会呼吸”“能喝水”的海绵小区、实时监测雨水数据的空中花园等,是南京的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
土地资源
依据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南京境内现有耕地144512.89公顷,园地14466.70公顷,林地155058.61公顷,湿地1602.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8821.43公顷,折合2232321.45亩,交通运输用地 30795.68公顷,折合461935.20 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0816.57公顷。
生物多样性
2021年10月,南京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首次摸清了南京的生物多样性种类。昆虫部分完成样点50余个,采集到100多种标本,鉴定出50多种,白弧野蚕蛾、直线野蚕蛾被确认为南京昆虫新物种。日本扁谷蛾目前仅在北京与日本有分布记录,在南京境内首次发现为江苏省新纪录。中华花鳅,原产于中原地区的冷水鱼类,时隔20年后,在此次生物多样性普查中首次被发现,铅山壁虎,是自1982年首次记录后,40年来第二次被发现并记录。位于南京六合区东南侧龙袍街道境内的六合龙袍省级湿地公园范围内记录到9种猛禽,包括红脚隼(阿穆尔隼)、游隼、鹗、雀鹰、白腹鹞等,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鸟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占比高。
人口
人口
依据南京市统计局人口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南京市常住人口942.34万人。户籍人口733.725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63.6612万人,女性人口370.064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8.27‰,全年,迁入人口14.75万人,迁出人口4.5万人,出生人口5.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25‰,死亡人口4.3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02‰,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949.1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01‰,死亡率4.58‰,自然增长率1.43‰。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825.80万人,城镇化率为87.01%。
民族
南京是东南沿海地区较为典型的多民族汇集与融合的城市。市境56个族别齐全,常驻少数民族人口14万人,流动少数民族人口13.3万人。有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3个民族村、1个民族组,7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7个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基地、4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1999年、2004年、2009年南京市政府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7年,南京市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方言
广义的南京方言包括南京市所辖十一个区的方言,狭义的南京方言一般指玄武区、原白下区(现并入鼓楼区)、秦淮区、建邾区、鼓楼区及城郊结合处的方言。南京方言属北方方言系统江淮次方言。在江淮次方言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今属江淮方言区洪巢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属吴语。由吴语演变至江淮方言。南京为十朝古都,自晋永嘉之乱始,屡经战乱,居民结构多次发生改变,致南京方言逐渐由吴语向北方方言转变。城南秦淮区、白下区(现并入秦淮区)、建鄉区方言变化稍慢,为老南京话的代表;城北鼓楼区、玄武区受外来方言(尤其是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影响较大,多使用新南京话。
宗教
南京市市境现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截至2022年末,五大宗教均成立了市级宗教团体:南京市佛教协会、南京市道教协会、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南京市天主教爱国运动委员会、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还有1个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南京ymca
佛教
在佛教各宗派中,禅宗思想在金陵流传最久,影响最大。公元222年,精通汉文、梵文等六国语言的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谦从洛阳来到吴地,在建邺传授佛教,翻译佛教经典。是南京佛教初传,也是佛教在吴地正式传播的开始。南朝(420-589年)佛教在南京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比丘尼如律受戒始于金陵。铁萨罗等于公元434年在南林寺设坛传戒,请印度僧人僧伽跋摩为传戒师,为三百余尼僧重受具足戒,创中国比丘尼如律受戒之始。南朝佛教至梁,达到了顶峰,成为国教,南京成为这一时期佛教的中心。南京市供奉佛舍利历史悠久,也是中国历史上瘗藏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中国之有佛舍利塔——阿育王塔,始于三国吴时建康。孙权建造建初寺并阿育王塔,供奉康僧会请得的舍利,开始了南京先后十次瘗藏圣物的历程。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和核桃园北齐大庄严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
道教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以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教人张道陵为中国道教的创立者,称他为“张天师”。南北朝时期经过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原地区正统宗教之一。南京市方山古洞玄观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为东吴开国帝王孙权敕建的皇家道观,是南方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遗址现存有洗药池、古井两口。此外,洞玄观龟蛇玄武青铜器现存于武当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基督教新教
南京是中国基督教会的核心区域之一,莫愁路堂是南京基督教建堂历史最早的教堂之一。清同治12年(1873)美国北长老会来南京传道,在汉西门四根杆子路(今莫愁路)建“四根杆子礼拜堂”。1927年,耶稣会堂改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南京汉中堂,是江安大会南京区会所在地。
1909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季盟济来到南京。圣公会是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宗派。1910年,季盟济开始在马府街传教。1912年,季盟济等人在门帘桥大街(今太平南路)购置田产,次年建造了一座小礼拜堂,命名为“圣保罗堂”,建筑形式多采用哥特式建筑艺术。教堂建筑面积为485.6平方米。小堂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于1923年落成,命名为圣保罗堂。《天津条约》签订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合法化,至1926年,基督新教传遍苏南全境。1985年7月28日举行复堂感恩礼拜,圣保罗堂重新对外开放。现有信徒5000多人,每周有3000多人参加礼拜,共举行8场聚会。2003年教堂完成了副堂的翻建。是南京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教堂。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南京现存最早的民国基督教建筑。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南京市,尚无直接史料说明,元朝编纂的方志《至正金陵新志》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建康路在城录事司(金陵城内)色目人户149户,2919人,是南京市有伊斯兰教徒的旁证史料。南京地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了香之路的交汇地点,南北穆斯林与南京文化交流,伊斯兰教是其中一条纽带,1959年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活动,从事宗教学术研究,仅1980年至1984年就接待14个国家穆斯林外宾55批301人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末,南京市辖玄武区、秦淮、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11个区,95个街道,6个镇。
政治
经济
综述
2012至2022的过去十年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306.54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16355.32亿元,经济总量连跨九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高于江苏省0.9个百分点。经济实力向上攀升,得益于南京工业,境内电子、石化、钢铁、汽车占工业比重过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前十年,南京重化工发展迅猛,扬巴、扬子乙烯、金陵石化原油等项目相继建成,成为拉动工业的强大引擎。境内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产业入选首批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是南京市战略性产业之一。2021年,南京正式获批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8位。
2023年,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21.4亿元,同比增长4.7%。
第一产业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1.86%;地形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南京国家农高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国家级农高区,2019年11月18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开发区地处宁镇扬丘陵地区,规划范围为溧水区白马镇行政范围全域,面积为145.86平方千米。区域内拥有东庐山、回峰山、白马湖、东庐湖等优良生态资源。建有中国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80多个、 累计承担农业科技项目350多项、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作为中国最早的蓝莓、黑莓种植区,南京农高区建成“两莓”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拥有黑莓、蓝莓、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11.5万亩。“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下,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农业、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15.56亿元。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22年,南京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84.5%,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5%以上。围绕优质稻米、多功能油菜、绿色蔬菜、现代茶、都市花卉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南京8个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总产值增长率达9.3%,总产值近350亿元,2022年,南京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境内有国家级中华绒螯蟹原种场1家、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6家、省级山猪保种场1家及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1个,市域种业企业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有12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50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全年,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已覆盖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多个省份,服务亩数超过1000万亩。南京雨花茶、龙池鲫鱼、永宁青虾、南京盐水鸭、横溪西瓜等是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
第二产业
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6069.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达15320.88亿元,工业行业增长面63.9%。境内六大千亿级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南京重要的产业地标,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等发展迅速,全链条产业生态已初具规模。台积电、紫光、展讯、新思科技、楷登电子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户,带动了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增长。5G通讯及射频芯片、先进晶圆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高端芯片设计细分领域,走在了行业科技前沿。2022年,中汽创智、T3出行、紫金山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江宁开发区,英博超算、沃行科技、慧尔视、美钧电子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在智能电动底盘、智能座舱、车载传感器、车用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系统、汽车信息安全、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领域展开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以绿色、智能、网联为特征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体现。
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创办的“南京永利硫酸铔厂”,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是如今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的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的前身。从1937年建成投产至今,永利铔厂见证了中国化工工业从无到有、从有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炎培时曾说:“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综合实力位居中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九位,营商环境排名中国经开区前十。已形成由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相关支撑业构成的全产业链格局。光电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作为经开区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制造业占比近70%,规上工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其中,光电显示产业集聚了LG、夏普、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以新型显示方向为主,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集聚了艾欧史密斯、博世、康尼机电等智能化水平较高的装备企业80多家,涉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前沿行业,并拓展了装备维保等现代服务产业,实现了多业态联动发展,产业规模近500亿元。
第三产业
南京作为中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中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数字产业增长较快,核心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境内数字经济行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居中国第二,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8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华为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科院共同成立的南京沃土工场,围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应用创新等重点产业方向,建设创新中心与生态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华为公司第一大软件研发基地。2022年,南京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企业2109家,实现营业收入8912.00亿元,
2021年12月8日,首趟“江苏省号”中老铁路(南京—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开行,全年南京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2%。其中,出口3989.9亿元,同比增长17.4%,进口2376.9亿元,同比增长22.4%。对欧盟、东盟、美国、韩国、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12.9%、32.1%、12.6%、12.6%、21.3%,合计占南京市进出口总值的62.6%,对拉丁美洲、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38.0%、46.1%;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4.9%,占南京市进出口总值的27.4%。进口产品中,煤及褐煤矿、金属矿及矿砂进口金额分别增长288.3%、86.6%。
截至2021年末,南京市接待旅游1084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130.45亿元,其中,国内旅游者10830.6万人次,旅游收入2112.25亿元,入境过夜旅游者13.40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国内游客按客源市场划分,客源比重列前十位的省(市)依次是:江苏省52.3%,安徽10.21%,上海8.89%,浙江5.27%,山东省3.94%,北京3.39%,广东2.38%,河南1.97%,四川1.94%,陕西1.37%。入境旅游按客源市场划分位列前十位的客源国家分别是韩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澳大利亚。
2022年,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2.41亿元,南京万象天地和金象城购物中心两家商业综合体,以“Mall+开放街区”的鲜明形象,双双新晋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激发南京消费潜力,境内坐拥秦淮区、江宁区2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长江路跻身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作为南京夜间旅游“金字招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年游客量55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600亿元。
南京都市圈
2000年的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概念;2001年,江苏南京、镇江市扬州市和安徽的芜湖市、马鞍山、滁州六城联合商讨南京都市圈的建立;2003年《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得到江苏省的批复。2021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南京 都市圈由江苏省南京市和周边22个市区县组成。截至2021年末,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中国比重4.1%,占长三角比重16.9%。10个地区中,8个地区的GDP增速高于中国。南京GDP总量居都市圈各地区首位,占比35.0%。
交通事业
综述
公路建设,高速路网面积密度江苏省第一,基本形成“两环两横八射”总体格局,面积密度(8.65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列江苏第一、中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普通国省道面积密度达到15.17千米/百平方千米,基本实现“干线公路连街镇”目标。铁路运营总里程476千米,其中高速铁路234千米,实现与国内25个省会城市高铁直达,铁路网密度位列江苏省第一,衔接北京、上海、杭州、安庆、合肥(武汉)、郑州6个方向,2小时基本通达江苏所有设区市,1小时通达上海、杭州、合肥。境内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到95%以上,港口开通直达日本、韩国的近洋航线,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连长江、通欧亚、对接沿海、辐射中西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中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禄口机场实现7×24小时口岸通关保障,客货吞吐量分别突破3000万人次、37万吨,居中国11、12位。过江通道建设形成“7桥2隧3轨”格局。“十四五”期间南京规划新、改建铁路约422千米,到2025年,南京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510千米,其中,高速铁路268千米;到2030年,南京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840千米,其中高速铁路约600千米,实现南京与省内设区市1.5小时高铁通达,凸显南京铁路枢纽辐射中心功能。
公路
长深、宁洛、沪陕、沪蓉和宁芜五条国家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长深高速(由安徽天长过境通往宜兴)境内长147.366千米、宁洛高 速(由南京起点通往安徽湍州)境内长35.157千米、沪陕高速(由扬州过境通往安徽合肥)境内长82.727千米、沪蓉高速(由镇江过境通往安徽合肥)境内长51.746千米、宁芜高速(由南京起点通往安徽马鞍山)境内长25.83千米。
104国道由中国北京,经济南、南京、杭州,温州,到达福州, 南京境内长72.162千米,205山海关—深圳公路(由安徽天长过境通往马鞍山市)境内长106.585千米、 312 沪霍线(由镇江市过境通往安徽合肥)境内长60.739米、海宁线(由扬州入境至南京终点)境内长 58.943 米。省道11条,长586.5千米。县乡(镇)级公路总长6859.8千米。村道总长2891.4千米。
铁路
京沪高铁、沪宁高铁、京沪铁路、宁芜铁路、宁启铁路、宁西铁路、宁合铁路在南京交汇,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京沪高铁已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行程超过15.8亿千米,京沪两地间的时空距离由13小时缩短到4小时18分。截至2022年底,南京铁路运营总里程476千米,其中高铁234千米,实现与国内25个省会城市高铁直达,衔接北京、上海、杭州、安庆、合肥(武汉)、郑州等6个方向,2小时基本通达省内所有设区市,1小时通达上海、杭州、合肥。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千米,新建正线全长278.5千米,于2018年10月开工。线路西起南京南站,向东经镇江句容市,常州金坛、武进区,无锡江阴市,以及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市,终至太仓站。上海和南京之间已开通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沪宁段,在建高铁——除了即将具备通车条件的沪宁沿江高铁,还有“北沿江高铁”,其沪宁段起自上海新建枢纽宝山站,向西经江苏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市、南京,是江苏长江北岸城市与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达的快捷通道。截至2022年,江苏省在建铁路1282千米,到2025年,铁路总里程将达5200千米,其中高铁3000千米,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
航运
境内通航河道54条,航道总里程达到812.74千米,其中,长江南京段航道为一级航道,长167.7千米,最大通航能力为3万吨级船舶;境内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49个,年通过能力494万吨。芜申线航道位于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全长306.7千米,其中南京段61千米。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干线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芜申线航道是中国水运大动脉之一,联通上游安徽、江西、湖北以及下游常州、无锡、苏州和浙江、上海等省份和地区的水运交通。2018年5月8日,由中交上航局、天航局、一航局、二航局、三航局等单位共同参建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正式试运行,并对国内外船舶开放航行。至此,南京至长江出海口的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海轮也可减载趁潮抵达。
南京港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结合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港口具有铁路、公路等多种集疏港方式,集装箱码头布局长江两岸,中转航线承接长江中上游,辐射赣江、湘江、淝河及苏北运河,近洋航线直达日本、韩国主要港口,远洋航线对接上海、宁波,位于长江北岸的浦口港区具有集装箱铁水联运优势,铁路专用线直达港区,主要进行国际集装箱班列中转装卸作业,中欧、中亚班列依托水、公路无缝对接换装平台,整车直达中亚五国和俄罗斯。
轨道交通
南京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89年,2005年首条地铁线(1号线)投入运营,标志着南京正式进入地铁时代。2017年S9宁高线的开通标志着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2021年,南京全市累计实现地铁客运量8.79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全年线网日均客流量为246万乘次,单日最高客流量为393万乘次,公共交通分担率接近60%。
2021年,2号线西延和宁句线开通试运营,南京轨道交通项目达到13个,包含11个地铁项目、427千米(南京市域内里程为410千米,句容市域里程17千米)和2条有轨电车、16千米。地铁线网规模达到11线运营,运营里程跨越400千米大关,位列中国第六。宁句线作为南京第一条跨市域和采用快慢车结合运营模式的地铁线路,实现句容到新街口1小时通达。截至2023年,南京市共有11条地铁线路在建。
S6号线起于南京东部综合换乘枢纽马群站,途经麒麟、汤山、黄梅、句容北部新城、句容城区,终于句容高铁站。线路全长43.59千米,共设车站13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6座。南京段包括马群站、百水桥站、麒麟门站、东郊小镇站、古泉站、南京猿人洞站、汤山站、泉都大街站8座车站,句容段包括黄梅站、童世界站、华阳站、崇明站、句容站5座车站;平均站间距3.633千米,最大站间距7.422千米(泉都大街站至黄梅站区间),最小站间距1.285千米(百水桥站至麒麟门站区间)。车辆采用市域B型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20千米。全线采取快慢车运营模式,从句容南站至南京新街口仅需58分钟。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重要枢纽”,是南京航空货物和快件集散中心。机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镇,距南京市中心直线距离约36千米,由江苏省政府投资、管理,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位列中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机场于1995年2月28日开工建设,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机场平均海拔为15米(49英尺),有两条长宽分别为3600米×60米和3600米×45米的混凝土跑道,配有航空障碍灯设施,飞行区等级为4F。二期工程于2014年7月12日投入运营。二期扩建工程T2航站楼位于T1航站楼南侧,分为主楼和东西两侧指廊,主楼面宽315米,指廊长约1200米,设有32座登机桥,总建筑面积约23.4万平方米,设计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新建停机坪52万平方米,具有55个机位,其中T2航站楼近机位35个,T2航站楼东侧布置远机位20个。截至2022年,机场拥有通往60多个国内主要城市、20多个国际和港澳台地区城市的130多条航线,每周进出港航班达到2800班。2021年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760.69万人次,是江苏机场中旅客吞吐量唯一一个超过千万的机场。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包括南京至新加坡、韩国首尔、日本大坂、泰国曼谷、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定期直达客运航以及由南京经北京中转至洛杉矶、法兰克福、伦敦、莫斯科、温哥华的定期虚拟国际航线
马鞍机场位于江北新区国家级新区,2015年7月建成投运,距南京市中心约35千米、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71千米,是南京大校场机场的迁建机场,目前尚不具备民用功能。
公共交通
南京市是中国最早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城市之一,2017年南京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中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中,南京公共交通连续两年名列中国第一。2022年,南京公交新购纯电动车辆共908辆,首批202辆新车,投放至3路、11路、18路、52路、64路、71路、95路、302路、531路、551路、555路、603路12条公交线路。全年,南京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12.5亿人次,平均日客运量超过340万人次,投放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1098辆,老年人上下车更加安全方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与周边城市已开通约50条毗邻公交线路,其中南京开通22条,毗邻城市开通28条。线路可达与南京毗邻的扬州市、滁州、马鞍山市镇江市地级市主城区及溧阳、句容、仪征、和县、博望区、天长、当涂县、来安等县级行政区。
社会事业
文化
截至2022年,南京市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146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31家,市级103家。年末境内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站101个,博物馆74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5处,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达到省级标准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01个。
南京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创造了众多的“第一”。如,第一部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第一部绘画理论作品《画品》、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第一部刻印人专著《印人传》、第一部集宋词大成之作《全宋词》、第一座国家档案馆(库)——玄武湖黄册库、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
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之美誉,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文脉。历代文人在南京留下的著述种类繁多,如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许嵩《建康实录》、周应合《景定建康志》、解缙等《永乐大典》、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吴敬梓《儒林外史》、袁枚《随园诗话》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开山之作。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南京市作家协会拥有1243名会员,自成立以来,囊括中国所有知名文学奖项。同时,南京也是中国最早开办读书节的城市,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23届,朗读者公益助盲活动,以“排除盲人阅读障碍”为宗旨,服务江苏省范围全龄段盲人读者3万余人,录制现当代文学书籍81种,征文作品90余篇,总时长超过300小时,正式出版有声光盘12套,举办助盲公益活动166场,为视障人群全方位打造一座用耳朵聆听的有声图书馆。
教育
2022年,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51所(不含部队院校),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7.77万人,普通中学270所,在校学生30.2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6.3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5所,在校生0.20万人,小学391所,在校学生52.93万人,幼儿园1047所,在园儿童27.84万人,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校区)15所。市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达100%。
卫生
截至2020年末,南京市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83.8岁。孕产妇死亡率6/10万,婴儿死亡率1.94‰。引起南京市居民死亡的疾病谱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2022年南京市卫生机构3607个。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4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0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83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4.06万人,注册护士4.95万人。
在南京,“互联网+”正改变着群众的就医方式:远程会诊将大医院专家“请进”社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智慧中医云平台可辅助诊疗,为医生看病开方提供参考;“互联网+护理”让行动不便的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预约上门护理。智慧医疗平台标准化采集了市境内38家三级医疗机构、20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大数据,全市标准化入库可有效利用医疗卫生数据超过119亿条。基于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大数据,南京在全市统一部署了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患者在互联网诊疗或预约上门护理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浏览器”调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详细了解患者诊疗、用药等信息,不仅为精准医疗、上门护理提供决策参考,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体育
截至2022年末,南京市新改建体育公园8个、灯光球场50片,建设健身步道107.67千米,新改建20个百姓健身房,完成600套全民健身工程(点)老旧健身器材更新。2023年5月,南京市首个24小时运动街区——建邺区“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试营业,街区全长680米,占地面积42100平方米,在夜光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弓箭馆和滑板碗池等专业运动场地基础上,创新引入马术、高尔夫等高端运动,为市民提供多样化运动选择。
2022年,南京市在江苏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5平方米,位居江苏省第一。累计建成体育公园75个,健身步道3924千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9%,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4%。花样游泳、击剑、排球、武术、羽毛球等4个项目上获得5个世界冠军。东京奥运会,8名南京体育健儿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数量位列江苏省第一。呙俐与队友获得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银牌、许安琪与队友获得女子重剑团体第4名、徐仕妍获得女子柔道第5名。
科学技术
2023年2月12日,“2023首科新年论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创新模式”在北京京成功举办。《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南京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位列中国第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5.9%,占比位列江苏省第一。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场是中国首个面向行业应用领域的云、网、边、端一体化大科学装置,截至2022年底,项目已建成体系完备的信息高铁开放实验室,成功发布算力实验室、算力商店两大平台及核心产品“信息高铁算力网运营平台”,实现南京、北京、郑州、重庆等各大城市间数据中心算力并网。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管原中央研究院在南京的科研单位,成立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现有10家法人研究机构,其中空间天文领域有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资源环境领域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高技术领域有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省院共管单位。  
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下简称“紫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台是中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台设4个研究部: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研究部、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
紫金山实验室
2018年8月28日,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揭牌。2019年5月,紫金山实验室宣布中国信息通信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正式运行,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CNOS(China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正式发布。2023年,在南京举行的全球6G技术大会上,“由紫金山实验室及其合作伙伴提出的5G原有三大场景的进一步增强以及通感一体、天地一体应用新场景的导入,使得从5G到6G的平滑演进成为可能。
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南京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大城市。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8个豚类自然保护区中唯一在大城市主城区且能够为市民近距离观看江豚提供条件的保护区。2021年,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在国内首创并应用。自2013年起,南京推进绿道建设,至2021年,相继建成以滨江风光带绿道、环紫金山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等为代表的城市绿道,总里程达1582千米,境内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0个,总面积60099.41公顷,占市域总面积9.12%。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96%,建成区绿地率达40.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8平方米,三项指标均位列中国同类城市前列。自然湿地保护率70.2%,林木覆盖率连续4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以及“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累计实施长江两岸绿化造林约1万亩,沿江造林面积位居江苏省第一。境内“绿美村庄”713个,20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社会保障
南京市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正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2012年,南京市在江苏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市域范围内实现政策标准、基金收支、数据集中、待遇发放、业务经办南京市统一。2020年9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2022年起国家开始实行全国统筹,2022年,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月养老金水平较2012年增幅达61%。健全社会保障福利覆盖面,南京市自2012年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按最低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2018年代缴人员扩大至9类困难群体。截至2021年年底,南京市已为困难人员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近35万人次。就业形势稳定。2022年南京城镇新增就业21.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江苏省定标准内。全年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达5.09万人,引领大学生创业6113人,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群37.69万人。
人文
综述
从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文化、薛城文化,到青铜时代的湖熟文化,乃至战国时代的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南京的文化基因都属于特色鲜明的长江文化。南京文化不仅有别于“京派”文化的古典和“海派”文化的浪漫,也有别于长安文化的雄浑、广府文化(或称岭南文化)的务实和天府文化的乐观。创新、包容、坚韧、崇文、情怀是“南京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底蕴深厚,文风昌盛。它不仅坐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桂冠,更兼“天下文枢”“博爱之都”之美誉。谢朓《入朝曲》一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极尽南京的富饶和美丽;杜牧《江南春》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传神地勾勒出南京城市幽深的文化神韵。在现代文人朱自清眼里,南京市这座城市连“贩夫走卒皆有六朝烟水气”,而“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南京》), 走进南京,古老的文脉气息迎面扑来。
历史文化名镇
淳溪镇
淳溪镇又称高淳老街、一字街,位于高淳区淳溪街道,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西南。老街是一个纵横相交、完整分布的临河型街区。由中山大街(老街)、河滨街、当铺巷、陈家巷、傅家巷、徐家巷、井巷、王家巷、小巷、江南圣地、官溪路等11条街巷共同组成,以纵贯区内的老街命名,总面积约7.60公顷。老街在明清时称作“正义街”。民国改元后,改称“中山大街”。街道至今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1998年,费孝通先生来老街考察,欣然写下了“高淳老街”和“金陵第一古街”两副匾题,高悬于老街入口牌坊。历年来,此街经多次修整,原貌未变,为南京地区仅存的一条明清古街。1992年,老街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跻身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湖熟古镇
古镇湖熟(今属南京市江宁区,称“湖熟街道”)坐落于秦淮河上游,面积约62平方千米,秦淮河从东向西贯穿全境镇。镇内沟渠纵横,水域广阔,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早在西汉时代,湖熟设置县制。从三国东吴时起就成为古城南京东南一带的水上运输枢纽和商贸活动中心。晚至民国时期,这里又有“小南京”之称。今湖熟镇内保存有较完好的历史街区, 传统民居依河而建,人文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是南京境内古秦淮运河城镇景观之一。
地名文化遗产
2022年,南京市民政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南京市水务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南京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100个,包括古城18个、古镇34个、中国传统村落48个。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玩珠峰下,为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次年8月,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明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明孝陵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明皇室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梁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因屡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寝地宫外,现仅存神道、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等。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将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居古代三大名锦(云锦、宋锦和蜀锦)之首。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诞生于汉末晋初的云锦有1600多年历史,因其色彩瑰丽灿烂,形似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用料考究、织造精细,一直以来有“寸锦寸金”之称。东晋时期,建康(现南京)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 标志着云锦技艺的正式诞生。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体系由材料准备、纹样设计、挑花结本、造机、织造等百余道工序构成,云锦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从元代起,云锦就是皇家服饰的御用品。明朝时云锦技艺日臻成熟和完善,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鼎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造就了当时南京最大规模的手工产业。1953年第一次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在参观时对参展的南京云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2006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作为南京本土方言说唱艺术,流传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的产生和南京云锦的发展密不可分。是织锦工人在劳作之余常相聚自娱,用哼唱民间小曲的形式抒发情感的曲调。它形成于清代中期,流布于江苏省南京市区及其周边的六合区、江浦、江宁区和皖东的来安、天长等地。每逢盂兰会或婚嫁喜庆之事,市民常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的玩友摆局表演,演唱者“受请不受物”,白唱不卖钱,故称“白局”。
文物古迹
南京史迹遗存众多。现存的古文化遗址有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遗址、神仙洞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薛城古文化遗址等,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东南地区唯一发现古人类化石的地点,把南京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推溯到50万年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六朝宫城遗址是宫城制度及建筑艺术的范例;明城墙以及明代京城城垣13个城门,不仅为中国城墙之最长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砖城之一,明孝陵,开启一代帝陵新制,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位于紫金山中茅山南坡,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前临平川,背拥青冈,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陵园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完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建筑主体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组成。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原南京市风台乡花神庙一带集体杀害难民和解除武装的士兵7000余人,尸体由芮方缘等人会同红十字会分别掩埋于雨花台下及望江矶、花神庙等处。1987年1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花神庙遇难同胞纪念碑,碑身为太湖石制,纪念碑碑底座长2.04米宽1.88米高0.28米,碑身为太湖石,高3.02米,长1.33米,宽1.17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丛葬地纪念碑南京城一共有23座,大多立于1985年以后,埋葬的遇难同胞不下20万人。在长江边的燕子矶、草鞋峡、鱼雷营、上新河、中山码头、煤炭港,在城中的清凉山、汉中门、北极阁、太平门,城南的雨花台,城西的江东门,城东的钟山四方城、仙鹤门等,一座座纪念碑都在警示着炎黄子孙:铭念历史,爱护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花神庙地区丛葬地现处南京功德园东侧高岗,高岗上苍松翠柏葱绿,植被保存较好。2001年南京市政府、雨花台区政府重立纪念碑于此,供群众缅怀悼念。
地区象征
旅游形象
南京旅游城市的标志是“龙蟠虎踞”。整个图案取材于中国传统金石,红底白质,似一方印章,画面上下分别有篆刻的龙、虎之形,龙四爪攫伸,似乎要破框而出;虎则舒展身姿,正仰天长啸;整个画面合围成写意的“宁”字,代表着南京城市的活力。
市花市树
市花
南京市市花为梅花,梅花是小乔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呈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呈白色至粉红色。具有顽强拼搏、品德高尚的象征意义。
市树
南京市市树为雪松,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产于亚洲西部、喜马拉雅山西部和非洲,地中海沿岸,中国只有一种喜玛拉雅雪松。雪松在寒冷天气中依然保持常绿,笔直不弯,寓意着品质高洁。
城市地标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与浦口之间,是华东地区、江苏境内衔接南北之沪宁、津浦两条铁路干线的特大桥梁,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于1958年8月开始初测。1959年开始施工。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是中国人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长江上建设大型桥梁。1969年元旦公路桥通车。为连接长江南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83年以“天堑飞虹”,被列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大院修建于道光初年。一九八二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拥有“九十九间半”房屋的甘熙故居,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对外开放博物馆,一九九五年被订为江苏省及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一年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外侧与熙南里历史老街组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老街。
习俗
民俗节庆活动
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每年2月28日-3月18日,正值梅花盛开之时,“南京国际梅花节”的举办地——东郊梅花山是中原地区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此外,南京地区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还有正月十六的“爬城头”、三月初三“上巳节”、四月初八“郊区庙会”、立夏、立秋、重阳、冬至及除夕都别有特色。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如今,灯会挂灯区集中在夫子庙一带。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梅花节
梅花是古城金陵的市花,在南京,有两座“梅花山”。一座是明孝陵景区内有着“天下第一梅山”之称的梅花山,另一座是在溧水傅家边有“梅的故乡”之称的梅花山。明孝陵景区内的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因东吴大帝孙权葬此而得名。南京赏梅的习俗兴于六朝,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在吴王夫差铸剑的冶城(今朝天宫)就曾有梅树种植。到了南朝齐代,著名文学家孔稚珪在此种植大片梅树,使其成为赏梅胜地。直到明朝末年,还有侯方域请友人到冶城道院赏梅的记载。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始创于1996年,初名南京梅花节,主会场设在南京市东郊梅花山,1997年起正式定名为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开春第一个国家级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每年2~3月,活动定期举办。
爬城头
正月十六爬城头。爬城头也叫走百病、踏太平、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为老南京所特有。南京明城墙造于明朝,此风亦始。清末著名教育家程先甲《金陵赋注》记载爬城头:“今则此风唯聚宝门为盛,有煮豆作红色,焙蜀黍成花(即爆玉米花)缀诸棘刺上以肖梅枝,抑或以饴(即饴糖)吹作榴实等缀其上,沿街而卖,游人必携一枝而归。”爬城头实为一种休闲健身活动,起到舒展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
传统手工艺
秦淮花灯
秦淮灯彩亦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秦淮灯彩汲取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玩具、编结等诸多工艺手段,形成自己的技艺特色。传统上的秦淮灯彩分大型灯组和手提的杂耍花灯两大类,多用竹、木、藤、绸、布、麦秸、金属等材料手工制作。东吴都城建业(今南京)延续了汉明帝“表佛”的做法。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南京沿秦淮河两岸的达官贵人逢年过节张灯结彩,“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亮灯、赏灯的活动逐渐影响到民间,形成独特的民间风俗。
南京剪纸
南京是中国剪纸著名产地之一,据记载,早在三百多年前评事街、笪桥一带流行剪纸民间艺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南京剪纸通过中国国际书店出口全球。南京剪纸线条流畅,剪口圆润、饱满,深受群众喜爱。“花中有花”的装饰造型,“题中有题”的深刻寓意,“粗中有细”的表现手法,“拙中见灵”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剪纸流派中独树一帜。改革开放后,以中国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张吉根为代表的南京剪纸艺人,先后近百次出国表演、教学、参加展览等活动。2007年,南京剪纸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 年,南京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金陵纸扇
金陵折扇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有竹制折扇、绢宫扇、骨扇等,制作精细,轻巧美观,既是驱夏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普通的以竹为扇骨,高档的以老山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制骨有水磨和模雕两种。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裱扇之纸谓之苏面。2008年1月8日,“金陵折扇”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8月份,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金陵饮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金陵先民便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饮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诗曰“香饭青菰米”“楚人菰米肥”,宋代词家陆游以“二升菰米晨炊饭,一碗松灯夜读书”之句赞美。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44),江南开始大规模种植三麦,面点逐渐增多,到明清,日常饮食变化不大,清代南京地方文献学家陈作霖在《上元江宁乡土合志》中记述道:“午食稻饭,晡时亦然。馔用羊、猪、鸡、鸭,佐以瓜、蓏、蔬、菇,又盐制竹笋、莴苣、莱菔、生姜、豆菽各种,曰小菜,以为庶馐。此食之丰美者也。寒俭家则仅供草具,肉食有期,谓之当荤。
南京菜又称京苏菜,京苏大菜,金陵菜,指以南京为中心,一直延申到江西九江的菜系,是苏常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菜品讲究“七滋七味”,鲜、烂、酥、嫩、脆、浓、肥,酸、甜、苦、辣、咸、香、臭,菜色以咸为主,咸甜适宜,酸而不涩,苦而清香,辣而不烈,脆而不生,浓而香醇,肥而不腻,淡而不薄。善用地鲜和水鲜是南京菜品的特色之一,鲜材构成了鸭子之外,南京餐饮的另一片世界。“金陵三草”(菊花脑、枸杞芽、马兰头)和“早春四野”(芥菜、马兰头、芦篙、野蒜)是南京人餐桌上蔬菜的代表;水里的鲜料更是不胜枚举,南京人把最爱的那些汇集成了“水八鲜”——鱼、菱、藕、茭瓜、茨菰、鸡头果、莲蓬、水芹。
南京菜素有“一大一小”之说,大是指京苏大菜,小是指秦淮小吃。京苏大菜里面产生过很多经典名菜,比如炖生敲、清炖鸡孚、一品全家福等宴席大菜。《随园食单》上有记载炖生敲,戏剧家、美食家吴白匋曾咏诗赞誉道:“若论香酥醇厚味,金陵独擅炖生敲。”
饮食习惯上,”南京人吃饭都习惯喝汤。汤也有荤、素之别,荤汤有肉骨汤、冬瓜火腿汤、鸡蛋粉丝汤、紫菜鸡蛋汤、海带肉片汤、榨菜海米蛋花汤、鱼头汤、鱼圆汤等。初春到清明前喜欢吃河蚌汤,妇女产后有吃老母鸡汤、鲫鱼汤促添奶水的习惯。素汤有结球白菜汤、青菜汤、豆瓣汤、萝卜汤、豆腐汤、冬瓜汤、丝瓜汤、瓠子汤、菊花脑汤等。
南京盐水鸭
南京桂花鸭又名南京盐水鸭是传统金陵菜的代表。清朝文人张通之在《白门食谱》一书中写道,“金陵八月时节,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盐水鸭于桂花飘香之时应市,因此又名桂花鸭。古时如何进行生产加工呢?坊间流传着一条口诀:热盐擦、清卤复、烘得干、焐得足。桂花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农历八月至九月底,稻谷飘香、桂花盛开时制作者为上品,故美称为桂花鸭。《白门食谱》中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2009年,南京桂花鸭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农产品;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系”正式发布,“金陵盐水鸭“被评为江苏省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7月20日,南京盐水鸭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风景名胜
综述
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四十景或四十八景之说,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圣境”,冬观“石城霁雪”。境内共有国家等级旅游景区56家,其中AAAA级以上景区27家,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景区名录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观光带
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地处南京城南,秦淮河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市中心偏南,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是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现今通常所说的夫子庙,实际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建筑群。198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开发秦淮风光带进行了复建和整修,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旅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有诱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民俗名胜、地方风味小吃等,秦淮河再度成为中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大报恩寺遗址
金陵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原址为南朝时期著名的长干寺,寺内著名的琉璃塔建于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对外交流
1978年12月21日南京市与日本名古屋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与到访的中国南京市官员举行会谈时,称自己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不存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天回应称,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2012年2月21日晚,南京市决定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2022年7月5日,南京国际友城交流周开幕,蒙古国肯特省、英国伯明翰市在线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并与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塞舌尔维多利亚市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意向书和谅解备忘录。至此,南京已与101个国际城市建立友城关系。
历史名人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城市概况.南京市人民政府.2022-11-04
南京地理气候特征.中国气象局.2023-04-03
南京.中国经济网.2023-04-03
区划人口.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03
机场简介.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23-04-13
集团简介. 南京港集团.2023-04-13
自然状况.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03
自然地理志.南京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2023-04-03
城市介绍.中国天气网.2023-06-10
历史沿革.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03
江苏13市2022年GDP排名出炉.澎湃新闻.2023-06-10
“链上南京”之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南京市投资促进局.2023-06-10
风景名胜.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03
南京:历史沿革.央广网 .2023-04-03
【有春读史】金陵埋金何处寻.江南时报网.2023-04-27
南京历史沿革.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23-04-04
史迹遗存.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27
揭秘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23-06-10
南京的地质历史.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2023-04-05
南京简志.南京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2023-04-06
南京市对44座水库实施消险工程.江苏省水利厅.2023-04-06
南京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40处.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04-28
南京市矿产资源概况和优势矿产分布情况.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鼓楼分局.2023-04-07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2023-06-13
人口主要指标.南京市统计局.2023-06-11
南京少数民族概况.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4-18
中国道教历史及其主要派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0
洞玄观简介.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6-10
南京圣保罗教堂.福音时报.2023-06-12
莫愁路堂简介.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6-12
南京圣保罗堂.江苏神学院.2023-06-12
南京回族历史.清真网.2023-04-27
玄武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秦淮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建邺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鼓楼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浦口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栖霞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江宁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六合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溧水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高淳区2022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08
机构视窗.南京市委.2023-06-09
李佰平任南京市委副书记.江淮晨报-今日头条.2024-10-09
5位厅干履新.鲁中晨报-今日头条.2024-06-09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2023-04-26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南京市人大.2023-06-09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2024-06-11
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4-26
机构领导.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9
李晖.南京市人民政府.2024-04-20
吴炜任盐城市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网-今日头条.2024-10-09
领导之窗.南京政协.2024-06-11
南京国家农高区发布“4+1”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4-27
聚焦绿色智慧农业,打造“三个高地”.南京市农业农村局.2023-04-27
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4-10
南京新添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4-27
数据发布!2022年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搜狐南京广播电视台.2023-04-10
“链上南京”之集成电路产业.南京市投资促进局.2023-04-27
机构概况.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3-04-27
数字经济,看南京!.澎拜新闻.2023-04-11
2021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6-13
江苏南京: 深挖文旅资源,培育消费新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4-27
为什么是南京都市圈.澎湃新闻.2023-04-29
南京都市圈经济总量超4.6万亿元.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6-11
南京全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江苏省委新闻网.2023-04-12
铁道部召开京沪高铁新闻通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4-13
南京内河航线开启“船队运输”时代.南京市交通运输局.2023-06-12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全线贯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6-12
集装箱业务.南京港集团.2023-04-13
我市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步伐.南京市交通运输局.2023-04-13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民航资源网.2023-04-1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0
南京: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湖州市科学技术局.2023-06-14
分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2023-06-14
紫台概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23-06-14
南京: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科学技术厅.2023-06-14
2022年末南京常住人口949.11万人.新华网江苏.2023-04-29
地名探源之南京湖熟街道.中国地情网.2023-04-22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16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6
让国宝再现辉煌――记南京云锦的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王.2023-06-12
南京白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4-16
中山陵简介.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23-04-17
中山陵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04-17
南京记忆 | 1949年以来中山陵保护情况.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4-17
梅花的象征意义.说植物.2023-06-11
雪松的寓意和象征.说植物.2023-06-11
南京长江大桥.江苏省民政厅.2023-04-17
【甘熙故居】.南京地铁.2023-04-18
南京民俗文化探微.金陵中学.2023-04-18
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钟山风景名胜区.2023-04-27
灯彩(秦淮灯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6-12
志说南京 | 南京饮食民俗——日常饭菜.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3-04-19
寻迹增信第三十四期:南京桂花鸭.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04-19
南京盐水鸭的“传承与进化”.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4-19
旅游景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4-20
图文:南京秦淮河夜景.搜狐新闻.2023-04-22
南京夫子庙.中国孔庙.2023-04-22
“触摸历史·感受金陵”之参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东南大学仪器与工程学院.2023-06-13
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4-20
南京市友城及友好合作城市名录.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4-20
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14
孙中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2023-04-21
秦桧.OSGEO中国中心.2023-04-23
"家风隽永 德润金陵"之二:清白做人 自强不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23-04-23
国家级园林城市名单.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21
第二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在南京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4-21
江苏省南京市等17城市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21
南京第十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2023-04-21
我市再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2023-04-21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
先秦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中华民国
南京大屠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
水文水利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多样性
人口
人口
民族
方言
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新教
伊斯兰教
行政区划
政治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南京都市圈
交通事业
综述
公路
铁路
航运
轨道交通
航空
公共交通
社会事业
文化
教育
卫生
体育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实验室
生态环境
社会保障
人文
综述
历史文化名镇
淳溪镇
湖熟古镇
地名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白局
文物古迹
中山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地区象征
旅游形象
市花市树
市花
市树
城市地标
南京长江大桥
甘熙故居
习俗
民俗节庆活动
金陵灯会
梅花节
爬城头
传统手工艺
秦淮花灯
南京剪纸
金陵纸扇
饮食
金陵饮食文化
南京盐水鸭
风景名胜
综述
景区名录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观光带
大报恩寺遗址
对外交流
历史名人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